呂玉龍
國內高校圖書館學術研究狀況“十二五”回眸
——以CNKI收錄的CSSCI期刊為例
呂玉龍
基于“十二五”期間中國知網(CNKI)“圖書情報與數字圖書館”學科下的CSSCI期刊中的文獻,對關鍵詞熱度、基金資助情況、文獻作者合作度等方面進行了統計分析,并依據月均引用次數和月均下載量篩選高影響力(高下載量、高被引)文獻,最后得出統計學上有意義的結論。結果表明,閱讀推廣與MOOC逐步成為研究熱點之一;關于國外的圖書館研究以美國的圖書館為主;協同創新和基金資助日益得到重視等。
高校圖書館;學術研究;關鍵詞熱度;高影響力論文
預處理后,共得到文獻4645篇,記錄每條文獻的如下信息:標題、作者、機構、發表日期、來源出版物、關鍵詞、資助基金名稱、被引量及下載量等。
1.關鍵詞熱度分析
關鍵詞能反映文獻特征內容、通用性比較強,一般都是優先從綜合性主題詞表和專業性主題詞表選取的規范用詞。[1]關鍵詞使用頻次的高低可以反映一段時期內研究領域的熱度。分析2011-2015年關鍵詞來看,關鍵詞總個次為17838,共6921個詞語,因檢索詞為“高校圖書館”和“大學圖書館”,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大學圖書館、圖書館”占關鍵詞總個次的15.07%,因此,將此三個關鍵詞排除在下一步的分析中。2011-2015年的關鍵詞熱度Top15如表1所示。
通過分析表1中在3個年度及以上均出現的關鍵詞,“閱讀推廣”和“美國”熱度在2011-2014年呈逐年上升趨勢;“信息共享空間”熱度在2011-2014年呈逐年下降趨勢,“信息服務”“學科服務”和“學科館員”熱度在2012-2014年呈逐年下降趨勢;“讀者服務”“公共圖書館”“圖書館服務”“圖書館聯盟”“知識服務”和“資源共享”熱度在2011-2014年呈起伏狀態。同時,在2015年關鍵詞熱度Top 15出現“MOOC”,其熱度排名第二。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國內稱作“慕課”。[2]MOOC在4645篇文獻中開始出現在2014年,當年共出現17次,2015年245篇文獻中出現13次。
在2011-2015年全部關鍵詞中選取熱度大于或等于30的高頻關鍵詞,共得到44個高頻關鍵詞,篩選出大學生、高校、大專院校3個關鍵詞,從服務創新、資源建設、技術應用及綜合管理4個主題來進一步分析[3],最后將剩余的41個高頻關鍵詞歸入4個主題框架,歸類情況見表2所示。

表1 2011-2015年關鍵詞熱度Top15

表2 高頻關鍵詞在4個主題的分布情況
這41個高頻關鍵詞的共現網絡如圖1所示,圖1中心的關鍵詞表明在整個網絡中該關鍵詞的決定性作用大小。[4]由圖1可以直觀發現,信息服務、學科服務、圖書館服務、學科館員、圖書館聯盟,美國占據著高校圖書館研究的核心位置,即重點研究主題在服務創新和綜合管理方面,關于國外的圖書館研究以美國的圖書館為主。

圖1 高頻關鍵詞共現網絡圖
2.作者合作度分析
文獻的作者分為獨立作者和合作作者(2名及以上作者)。隨著圖書情報學科及信息化的發展,近幾年研究人員越來越注重協作研究。分析4645篇文獻,獨立作者文獻占比57.33%,2名作者文獻占比24.65%,3名作者文獻占比11.95%,4名及以上作者文獻占比6.07%。在合作程度上,多數研究者傾向于與1名或2名其他人員合作。
選取發文量高于6篇的高產作者做進一步的作者團隊分析,共得高產作者100人,其共現矩陣見圖2所示。圖2去除了100名作者共現矩陣中的孤立點及去除作者間關系為1后的孤立點,得到17個聚集度較高的研究團隊,其中2人團隊12個,3人團隊3個,5人團隊1個,6人團隊1個,占高產作者的44%。因此,高聚集研究團隊有助于高產出。

圖2 高聚集作者團隊示意圖
3.基金資助情況分析
經統計,在已發表的4645篇文獻中,總的項目基金個數共1782個,其中超出96.6%的項目基金只資助1篇文獻,資助2篇以上文獻的項目基金有60個,幾乎是一個項目基金只產出1篇文獻,單從資助產出來看是極低的。但是,各年度受到不同層面基金資助的文獻數量占比正呈逐年上升趨勢,2011-2015年占比情況分別為32.30%、39.57%、43.18%、44.56%、46.53%(見表3所示)。從表3可以看出,受基金項目資助的論文占比呈逐年上升趨勢,同時受資助的論文篇均資助基金數呈逐年上升趨勢,年度論文篇均資助基金數亦呈逐年上升趨勢。

表3 受基金項目資助的論文情況
為進一步揭示不同層面機構組織設立項目基金的情況,根據高等院校、國家、教育部、省教育廳、省圖書館學會、其他行業組織等,分類匯總出各機構組織設立的項目基金產出論文的情況,并列舉出資助項目基金前5的組織機構(見表4)。這幾類機構設置的基金資助論文數占到了同年度受資助論文的七成以上,占年度論文的比例也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中尤以各高等院校自己設置的基金項目最多,這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近幾年各高校對圖書情報與數字圖書館學科研究愈加重視。

表4 資助基金項目分類統計TOP 5
文章按照“月均引用次數”考量單篇論文的引用價值,同時使用“月均下載量”輔助篩選高影響力論文。論文的發表時間按照CNKI庫里記錄的發表時間為準。首先按年度篩選2011—2014年發表文獻引用次數前50的論文,一共得到200篇文獻,然后分別計算出月均引用次數和月均下載量。本文中高影響力論文的判斷標準為上述計算的月均引用次數和月均下載量分別不低于其第三四分位數0.748759305與40.2369186,最后一共得到27篇文獻(見表5)。

表5 27篇高影響力論文簡況
分析27篇高影響力論文的結果如下:
(1)關鍵詞熱度分析。高影響力論文關鍵詞總個次為98,共57個詞語。出現2次以上的關鍵詞有:微信、閱讀推廣、移動圖書館、MOOC、“211工程”高校、康奈爾大學圖書館、信息服務、學科服務、學科館員、移動服務、閱讀文化,其中微信、MOOC和“211工程”高校做了相關用詞的合并。
(2)作者合作度分析。獨立作者占比37.04%,2名作者占比18.52%,3名作者占比22.22%,4名及以上作者占比22.22%。從數據來看,高影響力論文多由多名作者協作研究而成。
(3)基金資助情況分析。受基金項目資助論文占比51.85%,為14篇。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資助的論文最多,為6篇;教育部基金項目資助論文為1篇。
1.服務創新和綜合管理是目前研究的主要課題,其研究熱點之一將會是閱讀推廣和MOOC
在研究國外同行方面,以研究美國的同行發展為主。這與李克強總理講話及教育部文件精神相契合。李克強指出,提供更多優秀文藝作品,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中指出,推進在線開放課程學分認定和學分管理制度創新,教育部將為在線開放課程和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提供政策研究、宏觀指導和條件支持。一方面,閱讀推廣是MOOC的應有之義,而MOOC為閱讀推廣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對高校圖書館的創新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另一方面,在政策引領下,高校圖書館應該發揮其自身資源和服務優勢,創新性地開展閱讀推廣活動,走出校園,惠及社會,高校圖書館的信息素養教育、學科服務、信息服務及移動服務等創新服務必將對MOOC模式教學起到巨大的支撐作用。
2.協同創新與科研資助日益受到重視
在信息化時代和大數據時代,協同創新理念指導下的合作研究正被更多的研究人員采用。從高影響力論文和高產出集團可以看出,超過六成的高影響力論文為合作完成,協作研究有助于更高質量研究成果的產出。同時,隨著跨學科、跨領域研究的深入,開展研究工作需要一定的經費保障。國家、省市、高校、行業組織等機構不斷注入研究資金,越來越多的研究得到一定的經費資助,為更好地開展研究提供了保障。一方面,從高影響力論文可以看出,資助機構級別越高,越容易產出更高影響力的學術成果。另一方面,高校層面設置的項目基金資助居多,說明高校自身對圖書情報與數字圖書館學科研究愈加重視,也說明該學科下的研究人員在申請更高級別的項目基金時仍有很大的難度。此外,項目基金在圖書情報與數字圖書館學科的產比存在偏低的現象,幾乎是一個項目基金只產出1篇研究成果。
3.“互聯網+”新思維下,加強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以服務團隊建設為重心,不斷進行服務創新
未來圖書館的服務發展趨勢是“泛在知識環境”理念下的“泛在服務模式”。對高校圖書館而言,其泛在服務模式即機構用戶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能獲取圖書館的任何信息資源。“互聯網+”為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帶來了新的思維模式,其跨界融合、創新驅動、重塑結構、尊重人性、開放生態、連接一切的特征恰好契合“泛在”的內涵。在“泛在”理念的指導下,利用“互聯網+”思維進行服務創新,其要點在于服務團隊的建設。新形勢下不斷變化的讀者需求致使圖書館服務人員逐步從“單兵作戰”轉型為“團隊作戰”。“泛在服務模式”需要服務團隊的建設,需要高校圖書館對現有的管理機制和用人體制進行變革,以適應新形勢下讀者的“泛在”需求。
[1]王細榮,韓玲,張勤.文獻信息檢索與論文寫作(第4版)[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3:243.
[2]葉艷鳴.慕課,撬動圖書館新變革的支點[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4(2):3-9.
[3]陳進主編.大學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
[4]王運鋒,夏德宏,顏堯妹.社會網絡分析與可視化工具NetDraw的應用案例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08(4):85-89.
(作者單位:上海理工大學圖書館)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1.034
近幾年,學術界在關注高頻被引論文的同時,也逐漸關注熱點論文,一些知名數據庫也在首頁醒目位置給出相應的推送功能。本文對中國知網“圖書情報與數字圖書館”學科下的CSSCI期刊收錄的文獻進行統計分析,并從關鍵詞熱度、基金資助情況、文獻作者合作度、高影響力文獻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以期能夠給各高校圖書館在制定發展規劃、服務決策和學術研究等方面以參考。
一、數據采集及預處理
的源數據獲取方式為:在中國知網(CNKI)“中國學術期刊
總庫”中使用普通檢索,檢索策略為:CSSCI期刊=Y并且年between(2011,2015 and主題=高校圖書館or主題=大學圖書館and專題子欄目代碼= I143?)(精確匹配),其中子欄目代碼I143代表“圖書情報與數字圖書館”。為獲得更高質量的文獻,來源期刊類別中選擇CSSCI,執行檢索時間為2015年5月17日(下文中的2015年均指截至2015年5月17日)。最后初步檢索結果為4946篇文獻。本文依據以下標準對文獻進行了篩選:①文獻無作者;②作者不明確為某一人或某些人,如“本刊編輯部”“本刊記者”和“本刊訊”等;③作者機構為空,此部分文獻大部分為新聞報道、評論、圖書館介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