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育武,鄧小英,羅文,王鵬
(1. 衡陽師范學院 城市與旅游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2;2. 耒陽市實驗中學,湖南 衡陽 421800)
地方高師院校師范生頂崗實習指導
鄧育武1,鄧小英2,羅文1,王鵬1
(1. 衡陽師范學院 城市與旅游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2;2. 耒陽市實驗中學,湖南 衡陽 421800)
結合長期負責實施師范生頂崗實習試點工作的經驗,分析了師范生頂崗實習指導的意義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對師范生頂崗實習工作需構建UGS指導共同體,并從制度制定,指導方法選取及過程監控等方面促使指導落實.
頂崗實習;地方院校;師范生
根據《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教思政[2012]1號)、《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國發[2012]41號)和《關于加強師范生教育實踐的意見》(教師[2016]2號)等文件精神和高校轉型發展的需求,為期1學期的師范生頂崗實習將成為地方院校改革的趨勢.如何做好頂崗實習過程中的實習指導工作,是頂崗實習工作成敗的關鍵.結合衡陽師范學院開展了12個學期師范生頂崗實習試點工作的經驗,對地方高師院校師范生頂崗實習指導工作進行探討,以供地方高師院校改革參考.
師范生頂崗實習是由于中小學校出現教師隊伍的年齡和專業結構不平衡,或是教師總量不足,高師院校在加強與教育行業對接過程中選派學生到具備條件的中小學校進行為期1學期的頂崗實習.由于實習學校多分布在師資相對薄弱的農村中小學校[1],高師院校與合作縣(市)教育局強化實習指導具有重要意義.
1.1 頂崗指導是實習師范生專業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幫扶力量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要強調主動建構和參與協作、討論、協商和爭辯等社會性互動[2].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景中,實習學生在嘗試的過程中,會遇到諸多的困惑與問題,盡管在混合編隊[3]中有實習學生的合作學習,或是融入實習學校教師團隊的請教,但由于部分實習學校缺少相關專業指導教師和實習學生可能面臨共同的困惑,高校自然承擔實習指導主體,解決實習師范生專業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疑惑,幫助他們快速成長.
1.2 頂崗指導是師范生頂崗實習工作開展的根本保障
師范生頂崗實習是教育實習的一種特殊方式,它改變了以往單專業集中實習的現狀,形成了多專業混合編隊格局.為了實現師范生教育實習既定目標,盡快幫助實習學生實現“準教師”角色的轉變,實習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結合過程中會遇到某些問題與疑惑,甚至會遇到挫折,以致對自己教育教學能力產生懷疑.實習指導是實習學生專業成長和角色轉換中的“燈塔”和“明鏡”,只有指導到位,實習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教育教學水平才能切實得到提升,他們能自信、愉快地融入實習學校教師隊伍,實踐能力、職業情懷與職業素養均得到提升,達到“準教師”的要求,教學質量才得以保障.最終,高師院校、實習學生、縣(市)教育局、實習學校和中小學學生等多方主體實現共贏[4].如果沒有到位的實習指導,實習學生實踐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實習學生的“教師”角色不能成功轉換,教學質量不能得到保證,頂崗實習工作就不能持續開展.因此,實習指導是頂崗實習工作的根本保障.
1.3 頂崗指導是實現高師和基礎教育對接的有效途徑
師范生頂崗實習工作是高師院校與縣(市)教育局和中小學校聯系的紐帶,是三方共同需求的結合部.師范生在頂崗實習中“淬火”,其能力素養與當前中小學校需求對照,反映師范生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利弊,為深化師范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推動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的深度融合積累了有益經驗.同時,頂崗實習有效緩解了基層學校教師緊缺的現狀,是破解教育公平難題的好舉措.尤其是實習學生帶給基層學校的新理念、新知識和新教學方法手段,對基層學校營造開放的辦學環境影響最為直接、有效[5].高師院校通過頂崗實習指導,了解了中小學校教師能力的提升需求,多渠道提升學生能力并提供了區域服務.而中小學校可以借助高校交流培訓和實習指導提升教師隊伍素質.這樣,教師培養與培訓在頂崗實習工作中予以貫通.
地方高師院校頂崗實習工作一般按照“立足區域,連片布點”,“三方(UGS)聯動,統一部署”,“擇優派出,混合編隊”,“制度規范,延續開展”及“建設基地,協作培養”的模式開展.但在實施過程中,指導力量的配置與協調是頂崗實習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師范生頂崗實習指導主要存在3個問題.
2.1 指導教師力量不足,積極性不高
一方面,高師院校課程教學類教師隊伍建設相對滯后,另一方面,教師理論課程教學任務重,能派出1個學期全程指導的教師數量不足.實習學校間指導水平存在差異,由于缺編,教師教學任務重,部分專業由于結構性缺失,指導教師在數量、專業與時間上都難以保障.合作縣(市)教育局僅停留在對實習學校布置指導工作任務,評價、激勵等措施落實不夠,指導教師指導積極性不高.
2.2 實習學生專業分布相對分散,全面指導難度較大
高師院校與縣(市)教育局和實習學校合作過程中,不斷加強對實習基地評價,一般可從區位條件、領導重視、硬件設施、辦學水平、指導力量、教與學氛圍、人文關懷、食宿保障、生活補助和安全措施等指標進行動態遴選[6-7].盡可能發揮基地學校的管理與指導作用,但由于實習學生及其專業分布相對分散(見表1),每個學校平均3.7人,實際編組中最多的達到20余人,最少的僅有2人.高師院校專業指導教師奔波于各實習學校間,跨專業指導成常態.

表1 衡陽師范學院2016年上學期師范生頂崗實習學生及專業分布
2.3 指導激勵措施不夠,指導制度落實困難
高師院校出臺了系列指導激勵措施,但高校指導教師權衡外出指導與在校教學和科研的利弊,寧愿在校申報課題,名利雙收.實習學校在合作縣(市)教育局的領導下開展工作,教育局對頂崗實習指導重視不夠,僅當作幫其解決教師不足困難的途徑,對評優評獎、經費支持、繼續教育學分和職務(職稱)等管理杠桿運用不足,實習學校多在形式上安排班主任和課程教學“雙導師”,落實就靠師徒關系處理.由于種種原因,高師院校提出的指導要求難以落實.
3.1 構建指導團隊,互補性開展指導
高校、教育局和實習學校在頂崗實習工作中密切聯系,逐步構建“UGS”合作共同體.按照高校主導、政府統籌和中學參與的運行機制,三方根據實習學生成長需要分別派出指導教師指導(見表2),他們各有所長,共同促進,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的指導體系,互補性地開展指導工作.

表2 高校、教育局和實習學校構建的“UGS”指導角色作用
3.2 制定激勵制度,強化過程監控
為了實現“多贏”局面,高校、縣(市)教育局和實習學校均要重視頂崗實習工作的開展,從指導教師遴選、指導要求、經費支持、指導效果評價和評優評獎等方面制定系統的可行制度,引導實習指導活動開展.同時嚴格對照制度,通過現場調研、記錄查看和學生問卷等方式評價指導效果.高師院校將評價結果與實習基地學校遴選掛鉤.
3.3 采取有效方法,引導學生專業成長
實習指導是實習學生專業成長的外因,自主學習是實習學生發展的內因.在構建好的實踐環境和有力的指導團隊后,激發實習學生多渠道參與實習學校教研教學活動,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如引導實習學生融入實習學校教研,每個實習師范生上出師課、展示課和匯報課等3次公開課;參加實習學校的示范課等教研活動.高師院校要結合人才培養目標,印發《頂崗實習手冊》,開展頂崗隨筆匯編、微課、教案、調查報告評比和教學評比等一系列成果展示活動,促使師范生充分利用實習平臺主動開展學習,快速實現從學生到“準教師”角色的轉化.
總之,UGS指導共同體要經常溝通,及時反饋,按照教育部師范生教育實踐的意見,不斷改革創新,將師范生頂崗實習工作推向新的發展高潮,培養出更加符合基礎教育需求的教師.
[1] 李玲玲,鄧育武,宋毅軍.高師院校師范生頂崗實習探索與實踐——以衡陽師范學院為例[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32(10):173-176
[2] 陳列尊,陳衛東,陳溪輝,等.現代教育技術[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3] 鄧育武.推進頂崗支教實現院校雙贏[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30(2):80-82
[4] 李倫娥.農村校來要人的電話響不停[N].中國教育報,2010-06-15(4)
[5] 省教育廳高教處調研衡陽師范學院、湘南學院師范生頂崗實習試點工作[EB/OL].(2014-11-17)[2016-05-04].http://gdjyc.gov.hnedu.cn/show/183,744.html
[6] 鄧育武,鄧小英,羅文,等.師范生頂崗實習學校遴選初探[J].科教文匯,2015(10):44-45
[7] 羅文.師范生頂崗實習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The study on the in-post teaching practice′ s instruction about students of teachers′colleges in the local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ENG Yu-wu1,DENG Xiao-ying2,LUO Wen1,WANG Peng1
(1. College of City and Tourism,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Hengyang 421002,China;2. Hunan Leiyang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Hengyang 421800,China)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 in long-term administration about in-post teaching practice,the meaning and the main problems about instruction during in-post teaching practice are analyzed.Accordingly,some suggestions for in-post teaching practice are given.For example,a community of UGS instruction should be builded and instruction during in-post teaching practice should be practicable by the system formulation,selection guidelines,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monitoring,etc.
in-post teaching practice;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tudents of teachers′ colleges
K9∶G642.0
A
10.3969/j.issn.1007-9831.2016.06.028
1007-9831(2016)06-0095-03
2016-04-15
教育部教育司教師隊伍建設示范項目(10-193-PY);湖南省教育廳2013年普通高校教改項目(湘教通[2013]223號-338);湖南省教育廳2015年普通高校教改項目(湘教通[2015]291號-364)
鄧育武(1973-),男,湖南耒陽人,副教授,碩士,從事資源環境評價及區域可持續發展研究.E-mail:33258005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