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摘要:加強發電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對于提高發電企業綜合競爭實力就顯得尤其重要,其中對固定資產的財務核算與管理是發電企業的一項基礎的工作之一,然而在發電企業中對固定資產的財務核算與管理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不利于提高發電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本文從發電企業固定資產的特點出發,分析了發電企業固定資產的財務核算與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幾點完善發電企業固定資產的財務核算與管理的對策。
關鍵詞:發電企業 固定資產 財務核算 管理
一、發電企業固定資產的特點
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發電企業固定資產有著以下幾個特點:
(一)資產價值巨大
可以說發電企業是一個資本密集型的產業,僅僅在基礎建設上就投資了數十億,其中固定資產的價值也非常巨大,固定資產的折舊費僅僅次于燃料成本,可以對發電企業的經濟效益提高起到重要性的作用,因此對固定資產的管理也發電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
(二)系統性
發電企業是屬于技術密集型的行業,從發電企業連續生產的方面來看,可以將發電企業固定資產的生產環節分解為以下幾個環節:風力發電系統、電力存儲設備、輸變電系統等,這些系統在整個發電企業固定資產生產環節中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一個系統都會影響到發電企業系統的正常運行,因此可以看出發電企業固定資產具備了系統性的特點,因此對于固定資產發電企業要進行系統化的管理,不能以點蓋面。
二、發電企業固定資產的財務核算與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資產后續管理不夠精細化
制造發電企業的固定資產的技術要求較高,操作性非常復雜,這就決定了固定資產使用人的專業知識一定要符技術要求。但在發電企業內部很多員工抱著反正這是發電企業(公共財產)的資產又不是自己的這一態度,在日常的生產過程中對風力發電設備等固定資產沒有做到精細化的使用,造成了固定資產磨損嚴重,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由于工作人員對設備進行操作時不夠精細,所造成的損失將遠遠超過一般流動資產造成的損失,其后果將無法挽回。同時,對固定資產設備的非正常操作,將會使電力產品質量無法保證,不但影響發電企業的生產任務,浪費發電企業的大量資金和原料,大大降低固定資產的生產效率,甚至對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脅。
固定資產使用周期長,它的價值不是即刻就能體現的,只有在發電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逐漸地轉移到產品成本中,通過產品的銷售才能體現出它的價值。所以應精細化地使用風力發電固定資產,延長它的有效使用期,才能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使它的價值實現最大化。但發電企業很多員工沒有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雖然固定資產使用時精度有允許誤差,但發電企業在安裝、使用、維護時沒有精益求精,超過了允許誤差。而且應用環境也沒有達到規定標準,再加上日常保養不到位,使用人員不按說明書進行操作,讓固定資產“疲勞運行、超期服役”。甚至是為了提高生產效率,盲目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頻率,這種狀況縮短了風力發電固定資產的有效使用期,降低了使用效率,同時也降低了風力發電固定資產的有效貢獻率和發電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后續更新改造項目管理不細致
首先,很多發電企業在更新固定資產決策時,存在對待購置的固定資產信息搜集不足的問題,以至于對新的待購置的固定資產使用壽命、性能、相關稅率、市場公允機制及回收價值了解不夠多,導致資產收益能力計算不準確,會影響更新固定資產的決策的科學性。例如有些風力發電固定資產雖然性能較好,技術上比較先進,但是由于是新興的科技產品,質量上會存在一些問題,而且維修維護和保養上,也會有需要一些額外的開支。很多發電企業盲目追求技術的先進,而忽視對其使用保養所需費用等信息的搜集,導致購入的固定資產實際應用效果不佳,白白浪費了發電企業的資金。
其次,發電企業固定資產更新決策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缺乏科學性和整體性,缺乏以內部收益率等財務指標為依據的科學計算分析。表現在沒有從成本收益角度來分析風力發電固定資產更新是否劃算,有的企業只看到了更新風力發電固定資產會帶來收入的提高,而忽視保養費用、折舊費用和技術要求所帶來的費用,沒有進行風力發電固定資產投資內部收益率的測算,沒有進行更新固定資產與繼續使用舊固定資產的真實內部報酬率比較,更缺乏從機會成本角度考慮固定資產更新是否劃算??傊?,風力發電固定資產更新相關的財務分析和現金流測算工作不到位,導致風力發電固定資產更新決策缺乏理性的、量化的分析,使得風力發電固定資產更新反而使發電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得不償失。
(三)對風力發電固定資產管理的內審監督力度不夠
發電企業的領導沒有高度的重視固定資產內部審計的工作,內審部門設置在財務部門之中,這使得內審職能不可能監督財務部門負責管理的固定資產情況,造成審計機構的執行力度不夠,又因為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的限制,對風力發電固定資產及相關技術不夠了解,導致發電企業的固定資產使用和管理得不到監督制約,很多固定資產的使用信息得不到及時反映。在使用風力發電固定資產中的很多錯誤、不規范的使用行為不能及時得到糾正。從一個側面上反映出發電企業對固定資產的監督力度還不能夠保證。
三、發電企業完善固定資產的財務核算與管理的對策
(一)積極實施固定資產精細化管理
應做到加強操作人員的技能培訓,對使用人員及固定資產管理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由固定資產管理部門實施監管,在固定資產日常管理中及時發現問題,了解問題癥結,向領導層提出資產管理使用和改進建議,使發電企業的固定資產保值、增值。設立發電企業各職能部門內部的設備管理員,并加強對其進行固定資產精細化管理知識的宣傳和培訓,提高對其所在部門設備使用和變動情況的監管力度,定期到管理現場實地了解和查看固定資產的實際使用和維護情況。組織管理人員有計劃地進行精細化使用理論學習,定期對他們進行對于固定資產精細化使用上進行績效考核,以提高他們的工作績效。
(二)提高更新改造項目決策的科學程度
固定資產更新決策屬于互斥投資的決策類型,應當積極搜集固定資產更新決策的相關信息,積極采用凈現值法和年金凈流量法。應做到:發電企業在進行固定資產更新決策時,要注意要購入新的資產還是繼續使用舊的資產是兩個互斥方案,要對現金流量進行分別考察,再進行價值指標計算,進而得出最終的結論。
根據新、舊設備的未來使用年限是否相同,可采取兩種不同的方法進行決策分析:若新、舊設備的未來考察年限相同,則可使用IRR法或者NPV法來進行判斷,具體既可以計算總量,也可以計算差額;相反,若兩個項目的使用年限不同,則運用到“不同周期的項目決策”中所說的“年金法”來計算年均凈現值。
發電企業在對固定資產進行更新決策時,要站在固定資產使用保養等綜合角度來考慮問題,要根據新設備是否擴充企業生產能力,增加企業銷售收入來選擇不同分析方法:如果新設備能擴充生產能力、提高生產效率,從而能增加收入,那么分析現金流量就要考慮增加的收入及降低的成本,就可以選擇一般的價值指標,可以采用差額分析,又可以采用總量分析。在固定資產更新的時候,若新設備只是簡單代替了原有舊設備,沒有改變企業的生產能力,不增加銷售收入;只在一定程度上節約成本,減少現金流出,那么一般通過比較現金流出量的總現值或年均現金流出量來分析。在收入相同時,現金流出量越低越好。
(三)提高固定資產管理的內審監督力度
發電企業應完善內部控制和資產經濟效益的審計管理,在人員的任用上堅持使用專業技術過硬、整體素質較強的會計人員,加強內部的審計工作,建立一套切合實際的管理制度,和內部審計考核辦法,內部審計部門應設置在董事會下邊,直接向董事會匯報,將固定資產使用情況納入內部審計業務范疇。其次,加強內部控制制度管理,內部審計部門應當就固定資產的內部控制執行情況及時進行評審,必要時借助第三方進行審計監督,出具相關的固定資產使用管理的調查報告等,對于發電企業來講,要建立嚴密完善的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體系,這對于發電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的規范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蘭翠紅.淺談我國企業的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的現狀及其對策[J].時代金融,2013(12)
[2]楊海榮.試論新會計總則下企業固定資產的管理[J].商場現代化,2013(23)
[3]廖榮華.新準則新稅制下固定資產盤虧與盤盈的核算[N].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