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曉松出生于1980年2月,2006年7月進入云南省農村信用社科技結算中心工作,主要從事軟件開發、信息系統建設、IT項目管理、系統管理等方面工作,現任中心副總工程師。
工作以來,黃曉松在中心各主要崗位均有過任職經歷,并在社信貸管理系統、核心系統改造、電話銀行系統、生產系統遷移等多個重大信息化建設項目中擔任項目負責人。
IT行業屬于知識更新極為頻繁的行業,因此他一直保持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充分利用工作和生活之余查閱學習了上千冊電子或紙質的書籍資料,順利通過了系統分析師和系統架構師兩個極具含金量的高級職稱職業資格考試,并在理論聯系實際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試驗。
針對信息系統風控漏洞,他通過對現有運行軟件的深入研究,實現了數據庫關鍵指標數據的采集與分析,并改造運維管理與監控系統,輔助自主開發的大屏監控展示系統,極大提升了系統風險防控能力。由于理論和技術水平扎實,他曾被抽調到中國銀監會參與銀行業信息科技“十二五”規劃的編寫工作。
云南省農村信用社的科技信息系統承載著全省四千多萬賬戶、四千多億存款的日常管理和交易活動,而這一系統大部分都是由黃曉松帶頭部署和搭建的,并獨立或帶隊對各項系統優化五十余次,保障了系統的順暢運行,極大地緩解了運行壓力。
在系統上線初期,由于采用了多項先進技術和尖端軟硬件產品,出現了整個團隊無人會操作系統的窘境。面對難題,黃曉松通過多次反復試驗和測試,經過1個多月的熬夜加班,甚至經常連續工作40多個小時,圓滿完成了該系統的實施部署任務。
多年來,黃曉松一直把自己當作云南省農村信用社各信息系統和基礎平臺的“守護者”,一直把工作當做第一“要務”,時刻警醒自己從全局性、精細化等多維度系統維護,留意日常工作中每一個可能發生故障的風險點,出現問題后務必第一時間及時進行處理,保障系統正常營業。
只要系統遇到問題,不管有多晚還是身在何處,他都能第一時間趕到機房現場解決問題,甚至在參加中層干部公開競聘的前一晚,該同志依然在通宵達旦地處理突發的技術問題。近年來,先后處理過數百次硬件故障及更換,執行過數十次的系統切換。
為了解決核心系統夜間處理時間過長,影響正常開門營業和年終結息等重大工作問題,他對日終程序和生產數據庫參數進行了多次調整和優化,使處理時間由原來的7.5小時縮短為3.5小時,并對ATM系統軟件進行多次優化,將原來的兩千多臺的接人能力提升至五千多臺。
尤其在信貸系統項目研發及上線推廣的那一年,黃曉松僅一年內加班天數就超過120天,自2007至今,他的年均加班時間超過90天,法定節假日一般都堅守在工作崗位或作為技術支持而時刻待命,更沒有請休過一次公休假。
在緊張工作之余,黃曉松也不忘向身邊的新同事傳授知識和經驗。在每年的新員工培訓中,積極承擔起培訓導師的責任,從系統架構、系統規劃和系統建設方面給新同事進行講解,幫助新同事盡快熟悉業務流程和系統情況。他堅持在實際工作中從基本工作開始手把手地傳授,通過言傳身教,主動將自己的經驗、教訓傳授給新成員,避免他們走彎路。
經過幾年努力,黃曉松帶出了一批能夠獨立承擔起項目建設的技術骨干。如今,有3人已擔任業務組長,1人擔任部門副經理的職務。
由于工作業績突出,黃曉松先后榮獲全省農信社“2010年科技信息建設先進個人”、“2011年度省聯社機關優秀共產黨員”、“2011年全省先進個人”、中國人民銀行“2013年科技發展獎三等獎”等多項榮譽稱號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