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中,西方來到中國,從洞窟、宮殿和畫商的密室里搜刮藝術珍品,盜走了雕塑、家具、瓷器、書畫等大量國寶。敦煌壁畫、龍門石窟、昭陵六駿……這些稀世珍寶現存何處?在盜寶者中,除了臭名昭著的斯坦因、華爾納、盧芹齋,還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幕后黑手”?兩位作者通過查閱私人文件、歷史檔案,以及主要人物的回憶錄,詳細敘述了從鴉片戰爭到1949年這段時期,以美國人為首的西方收藏家是如何想方設法獲得中國藝術品的一段歷史,這些文物最終催生了中國古董市場在歐美的蓬勃發展,也激發了中國人依靠藝術市場促使國寶回歸的努力。
經濟學家陸銘教授的《大國大城》關注的是中國當前城鄉經濟發展中切實存在的現實問題。房價陡升、霧霾遮天、交通擁堵;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農民工的窘境……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剛剛過半,但大城市的病狀和鄉村的隱痛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限制大城市人口流入,讓農民工返鄉,問題就能解決嗎?不!去往城市,來談鄉愁。作者比較了全球經驗,立足本土現狀,基于實證,力倡中國發展大城市的重要性。社會問題宜疏不宜堵,只有讓市場本身充分發揮對包括勞動力在內的生產要素的調節作用,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當下棘手的社會問題。政府的功能不是與市場博弈,而是在市場失語的地方,以長遠眼光,布局科學的基礎設施、提供公共服務供給。《大國大城》將告訴你,只有在聚集中經濟發展才能走向均衡,只有以追求人均GDP的均衡取代追求區域GDP的均衡,才能充分發揮出大國的國家競爭力,并提升全體人民的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