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銀俠
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無處不在。為了適應小學生對數學的接受能力和認知能力,大力提倡讓小學數學教學實現(xiàn)生活化,讓小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從數學中學會生活。讓小學生愛上數學,理解數學,運用數學。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情境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數學“生活化”與“數學化”有機建構者。即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生活實際中引出數學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從而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并能隨時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作為教師,應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xiàn)象,在數學教學中利用生活理念構建數學課堂,達到數學教學生活化,幫助學生在數學與生活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讓數學知識以“生活化”的設計走進課堂!
一、教學情境與生活接合
德國教育學家第多斯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小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同時他們又對周圍的各種事物、現(xiàn)象充滿著好奇。教師可靈活恰當地運用現(xiàn)代媒體輔助手段,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有味的情境,使學生產生疑問,激發(fā)探究欲望,這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前提。例如,在教學一年級《統(tǒng)計》這節(jié)課時,教師用多媒體出示一個魔術盒:里面會是什么呢?在輕音樂的伴奏下,里面“飛”出了蘋果、桔子、香蕉各有若干個,教師追問:里面是什么呀?它們各有幾個呢?由于學生被魔術盒里的物品所吸引,并沒有注意到這些水果各有幾個,教師的提高引起了他們的思考:怎樣才能又快又準確地統(tǒng)計出它們的個數呢?由此引出學生對如何統(tǒng)計它們個數的思考。教師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作為教學活動的切入點,學生能迅速進入思維發(fā)展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二、利用生活中的經驗,引導學生把直接經驗轉化為間接知識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存在著必然的聯(lián)系,而且數學只有在生活中運用才富有活力與靈性,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用生活的理念構建數學課堂,正是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新構想。如我在教學“平均分”時,先談話導入:中秋節(jié),小文一家4口在賞月,爸爸分月餅,分得很均勻,每人一樣多,接著讓學生去分物品,要求每份分的一樣多,最后引出:人分物品,分的一樣多。這就叫“平均分”。由于學生對分月餅比較熟悉,很快就理解了“平均分”的含義。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直接經驗轉化為間接知識,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一些身邊的數學問題,使學生了解了數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有學而有用的喜悅感,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得到了較好的體現(xiàn)。總之,數學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知識層面上,要積極地為提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思維水平創(chuàng)設條件。
三、運用生活中的數學趣味題,激發(fā)小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小學生一直鐘愛的讀物《腦筋急轉彎》《十萬個問什么》等,里面涵蓋了很多關于數學趣味方面的題目。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這一喜好,提出類似的數學趣味題。例如,樹上本來有十只鳥,用槍打了一只,樹上還剩幾只?一個蘋果兩個人分,如何分才能做到公平?前一題,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九只,聰明的小孩會說是零只,因為死掉的鳥在樹下,其他的鳥都飛走了,樹上沒有鳥;后一題看似簡單但實際不好操作,怎樣能做到公正的平分呢?聰明人會想到讓一個人切,另一個人先選,誰都不想吃虧,切的人會盡最大的能力做到均分,不讓先選的人得到好處。趣味數學題可以鍛煉小學生的數學邏輯與思維。運用這種方法教學,讓小學生覺得數學課是如此的豐富多彩,激發(fā)他們對數學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充分挖掘小學生的種種興趣,并把這些興趣運用于數學學習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捕捉生活素材,精心設疑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新課的導入是一節(jié)課的序幕,它直接影響著學生參與的興趣。在導入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地選取一些富有時代氣息、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為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能引起學生積極思考探索的材料,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明確數學源于生活的本質,而且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時,我先與學生隨意聊天,并提起請他們幫忙。學生們一聽老師請他們幫忙熱情頓時高漲,“老師你說,幫什么忙?只要我們能做到絕對沒問題。”“我的爸爸過生日,他非常愛喝酒,我想送他兩瓶酒,可又怕他喝醉,我該選擇怎樣的酒?請同學們幫我出個主意。”學生根據日常生活的經驗,紛紛說要買度數低點的酒。那么,為什么要買度數低的?酒的度數又代表什么意思呢?學生被我反問住了。此時,一種新的數——百分數的學習,成了學生自身的需要。小學數學教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讓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采取小學生容易接受的教學方式,理論聯(lián)系實際,開放小學生的學習空間,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李麗.小學生基本數學能力發(fā)展水平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