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

在這次檢查之后,昭通市總工舍還要在全市范圍內舉行工資集體協商檔案資料互評活動,在昭通市總工會副主席楊紅波眼里,這就是相互“挑毛病”。
當然,這種敢于相互挑“挑毛病”的底氣,來源于平時工作的扎實。
在談到這次工資集體協商合同履約情況檢查時,楊紅波說:“昭通市總工舍一貫的工作思路就是多深入職工中去,了解職工的真正需要、要求、建議、意見,要讓職工在遇到任何問題時第一時間想到工會。”
在此前不久,楊紅波還到江浙一帶與外出農民工代表座談,了解外出農民工的需求,并對他們實施相應的幫助,特別是和江浙等地的工會建立了聯動維權機制,此舉深受外出農民工的好評。
數字是最好的證明
馮丹是鑫河電力公司(以下簡稱鑫河公司)的一名普通員工,今年3月份的時候,馮丹的基礎工資為1200元,績效工資600元、崗位補貼400元,加上通訊費、工齡補貼等每月收入為2500元左右。
到了7月份的時候,馮丹的收入有了明顯的變化,基礎工資由1200元增加了1450元,僅僅基礎工資就增加了250元,績效工資的增幅最為明顯,原來600元的績效工資,變成了1100元,僅僅這兩項,馮丹就增加了750元。
馮丹工資收入的增多,正是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后的結果。
工資集體協商的開展,正成為釋放職工紅利的一種有效機制。
為了保障這種制度上的“紅利”能真正落地,昭通市總工會開展了部分縣區工資集體協商履約情況檢查。
進入晚秋之后,昭通市大關縣的早晨已經有了些許寒意。
一大早,昭通市總工會副主席楊紅波就帶領法律監督委員會成員組成的檢查組來到鑫河公司。
“我們舉行工資集體協商時,按照合同約定工資的增長幅度為10%,但實際發到職工手中時,工資的增長幅度為15%。”面對法律監督檢查組的到來,鑫河公司的總經理毛利洪首先用這兩個數據作為比較。
“真的嗎?把你們的工資報表和財務報表找來我看看。”當楊紅波聽到發到職工手中的工資實際為15%時,楊紅波覺得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工資能有如此高的增幅有些疑問。
從財務出身的楊紅波,對數據有著極大的敏感性。
在楊紅波的要求下,公司財務人員把工資明細表報了上來,楊紅波逐一核對。
在查看工資報表時,楊紅波手里拿著筆,在馮丹的工資表上特意做了一下標記。
當楊紅波看完工資報表時,臉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實際上,就是為了這樣的檢查,昭通市總工會從今年8月份就著手準備。
制度是最好的“紅利”
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是工會法、勞動法等相關法律賦予工會的一項重要職權。今年5月份,在云南省總工會的努力下,事關全省數百萬職工的《云南省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條例》終于問世。
在這部條例中明確,全省各用人單位應接受和配合工會依法實施的勞動法律監督。
基于這樣的條件下,昭通市總工會于8月8日分別簽發了36號文和37號文兩份文件。
36號文是關于成立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委員會的通知。
37號文是關于組建工會勞動法律監督隊伍的通知。
昭通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總工會主席陶天蓉盡管工作非常忙,但她對這項工作非常重視,不但參與了整個工作的安排部署,還擔任法律監督委員會主任一職。
在其監督隊伍里,一支由工會牽頭、成員包含人社、安監、教育、衛生、律師等監督隊伍終于組建完成。
經過2個月的充分準備之后,昭通市總工會在10月份下發通知。
這個通知包含兩個階段的內容,第一階段,對部分縣區工資集體協商合同履約情況進行檢查。第二階段,對全市工資集體協商檔案資料進行互評活動。
在第一階段的工資集體協商合同履約情況檢查中,選取昭陽區、魯甸縣、大關縣作為檢查目標,分別從行業性、區域性中抽取33家作為檢查對象。
實際上,這次對昭陽區、魯甸、大關等縣區和企業的工資集體協商履約情況檢查,也是對勞動法律監督委員會的一種考驗。在兩個月里,留給這份答卷的時間確實顯得有些倉促。
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楊紅波的笑容足以證明對這份答卷的滿意度。
在這次檢查之后,昭通市總工會還要在全市范圍內舉行工資集體協商檔案資料互評活動,在楊紅波眼里,這就是相互“挑毛病”。
當然,這種敢于相互“挑毛病”的底氣,來源于平時工作的扎實。
在談到這次工資集體協商合同履約情況檢查時,楊紅波說:“昭通市總工會一貫的工作思路就是多深入到職工中去,了解職工的真正需要、要求、建議、意見,要讓職工在遇到任何問題時第一時間想到工會。”
在此前不久,楊紅波還到江浙一帶與農民工代表座談,了解外出農民工的需求,并對他們實施相應的幫助,特別是和江浙等地的工會建立了聯動維權機制,此舉深受外出農民工的好評。
在檢查的過程中,昭通市總工會法律保障部部長張作銀說:“鑫河公司的履約情況超出了預期,特別是在企業面臨生產經營困難的情況下,還能把職工的福利放在首位,這說明鑫河電力公司是個有責任的企業。”
在檢查結束后,張作銀還發放了企業工資集體協商職工滿意度調查表,調查內容涉及到加班費的發放、職工的休假制度執行等內容。6名一線職工參與此項調查。
一名參加調查的職工說:“工資集體協商的好處是提高了我們的收入,保障了我們的生活質量。”
工會要有自己的聲音
在鑫河公司工資集體協商履約情況的檢查過程中,記者發現,工會在爭取職工福利的過程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毛利洪說:“鑫河公司的發展比較曲折,2013年,鑫河公司遭受洪水災害,涼水溝電站,小河電站被洪水席卷之后,但職工不離不棄,一直和公司共度難關,現在公司恢復生產之后,首要考慮的是如何提高職工的福利待遇,當然工會在提高職工福利待遇中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蘇中英說,今年在工資集體協商談判中,主要集中在職工工資的增長幅度,職工體檢、勞保發放等5個問題。
在職工工資的增長幅度上,首先勞資雙方約定為10%,并且行政方和工會代表已經初步達成一致。
但工會在談判之后再次向企業方建議,公司的職工在公司遭遇洪澇災害時,不但沒有扔下公司不管,反而沖在清淤的第一線,很多時候職工是頂著危險在干活。
工會建議,能否在10%的基礎上適當增加一點職工的福利?
在工會的爭取下,企業方接受工會的建議,當7月份發放工資的時候,很多職工發現發到手的工資不是按照10%的增幅,而是按照15%的增幅。
除了工資的增長,職工體檢也在工資集體協商的過程中得到認可,其中還有勞保服裝的發放、職工生日等福利待遇。
倪仁東是公司的一名員工,在他的眼里,公司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開明,職工有什么意見和建議,都可以對公司老總進行提議。
倪仁東說:“剛開始的時候,職工意見涉及到工作環境、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內容,當這些情況一一落到實處后,職工的提議主要涉及生產經營、職工培訓、項目管理等方方面面,企業的經營發展成了職工共同關心的問題,這樣的企業路子會越走越寬。”
倪仁東的話中,一半包含著感情,一半包含著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