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紹闖
摘要:文化館是群眾開展文化活動,豐富精神文化需求的直接場所,也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不僅可以從中獲取大量的資料與信息,更可以借助官方舉辦的活動進行豐富的實踐活動,從而達到普及專業知識,豐富群眾生活的目的。近年來,隨著我國科技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精神文明與需求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文化館的建設也應該隨著社會的發展,突破保守與陳舊觀念的局限性,不斷進行改革創新,擴展自身領域,才能做到緊跟時代步伐,為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而做出重要的貢獻。
關鍵詞:文化館 藝術普及 創新
中圖分類號:J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6)19-0175-03
隨著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的提出,人民的利益與權益日益重要,這要求我們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一切為了人民。而文化館的建設則是我國社會服務體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非盈利性決定了服務的性質,除此之外,文化館也具有著傳播先進的藝術文化,普及專業知識等功能。在當今社會,精神文明與需求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全民性質的藝術活動也成為人民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文化館在我國發展至今,已為我國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人們借助文化館的平臺,參加群眾活動,獲取信息資料,這對于豐富自身專業知識,提高社會交際能力,可以說,文化館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館的建設與發展也存在著一定問題與落后性,如何與時俱進、發展成為適應社會以及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社會公共服務場所,已成為文化館迫在眉睫的任務之一,而這也是決定著我國群眾文化何去何從的重要課題。
一、文化館的定義與功能
(一)文化館的定義
所謂文化館,是我國專門負責群眾文化的事業單位,其分布在我國各地的市、縣之中,也被稱作文化宮、文化活動中心等。隨著社會公共事業的發展,文化館在我國的各縣、市已經得到普及并隨之發展,在國外,我國也正在大力發展群眾文化事業,在多國、多地興建孔子、老子學院以宣揚中國悠久文化。同時,文化館在各地的設立也為我國的文化藝術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為我國人民提供了優質的文化藝術活動,可以說,文化館也是全民性、互動性文化藝術活動的最好載體。
(二)文化館的基本職能
文化館的功能多樣,領域覆蓋廣泛,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館的職能方向也在不斷的更新、發展著,這也更好的體現了全民藝術的普及與創新,其主要的基本職能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組織職能:組織職能也是文化館最主要的職能之一,也是文化館的基本職能。文化館不僅可以組織開展各種藝術展會、專家講座,也會定期組織豐富多彩、多種多樣的文化藝術活動。并且,文化館組織的所有項目都是免費開放的,這也體現了文化館的公益性與全民性。
2.培訓職能:所謂“文化要發展,人才是傳承”除了以上免費的公益項目之外,文化館也會定期舉辦一定量的收費培訓項目,這類項目主要是為了培養人才,鑄就精品,使熱愛藝術的人有平臺得以展示,把群眾需要的專業知識教授給他們。
3.傳播職能: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血脈,發揚、傳播民族文化也是文化館的重要任務之一,其主要工作為收集、整理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并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活動以及對外民間交流,近年來,我國在國外各地開設孔子、老子學院便是最好的見證。
文化館除了這三種主要職能之外,還有多種職能,如老年教育、兒童輔導、文藝創作等職能。并且,隨著社會的不斷變革,文化館的職能也隨著社會的進步而不斷更新和豐富。
二、文化館全民藝術普及的重要意義
全民藝術的普及對于我國的文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文化館開展群眾文化的首要以及最終目標。胡錦濤在十七大政治報告中提出,堅持把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并且,隨著經濟的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漸漸成為人們追求的重要渴求之一,而藝術文化活動對于人的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具有重要作用,從宏觀上講,推進全民藝術普及的進度,也有助于推進文化藝術事業的可持續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與精神文化素質,從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文化館通過廣泛的、大眾化的全民參與性活動引導大眾健康向上的生活,歸根結底群眾才是真正的藝術普及受益者。
三、文化館對藝術普及的實踐與創新
文化館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民國時期就出現了文化館,為民眾提供公益性質的藝術文化輔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也相當重視文化館的發展工作,使得文化館的建設已普及到了我國的各縣市之中,但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需求的上升,文化館的公益體系也漸漸處于陳舊狀態,所以,不斷豐富和更新資源,成為了文化館迫在眉睫的任務。各地文化館隨著改革的深入以及實踐的認識,都紛紛做出應對策略,加大力度進行改革與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硬件設施的投資與普及
文化館的設施是政府為其提供,免費為民眾開放,使用的,但個別名貴樂器,高科技設備依然會收取一定費用,但隨著政府的投資力度加大,更多的藝術設備與樂器被收入文化館之中,而文化館的制度也在不斷改革,其工作重心也漸漸轉移名貴樂器看護,文化館漸漸將工作重心轉移至了樂器的保養與維護,這樣便會有更多的設備免費為民眾開放,供人們使用,從而直接為藝術普及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公共文化服務的創新與改善
人才是衡量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文化館的社會公共文化服務,不僅是娛樂大眾,普及藝術的群眾活動,更應該在活動中發現人才、培養人才,使優秀的藝術文化得以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鑒于這個理念,各地的文化館也紛紛開始注重人才的培養,在之前的群眾活動中不斷加深專業知識,在活動中注重文藝創作,提高個人的主觀能動性,這樣一來,不僅有更多優質的藝術作品得以問世,這些作品在民間得以流傳,從而帶動了全民文化活動的活躍,更能夠全面提高人才的綜合能力,為將來發展、傳承藝術事業做出貢獻。
(三)團隊與專業人才隊伍的改善
隨著國家、政府對人才的重視,以及當下社會的就業壓力的共同作用下,各地的文化館也對內部的管理崗位進行了大換血,畢竟,單憑幾名工作人員并不能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只有加大對專業型人才的引進,讓這些人才到基層進行實踐,鍛煉自己,積累經驗,才能從實質上創新并實踐自己的文化產品,以適應群眾的需要,這樣一來,隨著人員擴充,工作人員從崗位到基層,逐層的進行指導,活動規模也會隨之擴大,更具有專業性,群眾藝術才能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四)群眾藝術活動的時代性
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所以,任何脫離人民群眾的實踐與創新都是沒有作用的。這就要求文化館的工作必須落實到基層,深入群眾來了解當地或是社區的文化狀態,使將要開展的活動必須符合群眾的需求,如當地老年人居多,文化館就應承辦相應的健康藝術活動;如兒童居多,文化館就應承辦兒童相關的藝術活動。與此同時,文化館的思想建設方面也應緊跟時代的發展,隨時了解最新的社會動態,保持先進性,這樣才能組織,帶領群眾,從而使藝術普及工作做得更好。
四、實踐中文化館群眾藝術活動的不足與建議
(一)文化館藝術實踐過程中的不足
文化館在我國的公共文化、藝術服務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雖然總體的發展呈欣欣向榮的趨勢,但依然有一部分文化館存在著一些棘手的問題與矛盾,如城鄉發展不均,管理層專業水平不高,硬件設施不夠完善等。由于種種因素的制約,文化館的文化服務職能便不能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其主要問題筆者列舉如下幾個方面,僅供參考:
1.城鄉發展不均衡,維護經費無法保障,硬件設施與人才仍無法全面普及
雖然說文化館已經普及至我國的各大城鄉之中,但地方管理難免會有“重城輕鄉”的投資理念,這樣一來,城鄉之間文化館的投資便會失衡,城市文化館欣欣向榮,但鄉文化館可能會連設施都沒有經費維護,一些文化活動也可能會因為沒有經費而無法組織,這種現象在我國普遍存在,并且嚴重的制約了藝術文化普及的速度。
另外,對于人才的培養一直以來便是很難解決的問題,優秀的人才往往選擇留在城市發展而遠離鄉鎮。這樣一來,城市就業便會變得擁擠,鄉鎮文化館空有資源但無人利用的局面,長期以來便會影響藝術活動創造力的發展,也是需要我們長期關注并解決的問題之一。
2.管理制度的缺陷,影響實踐認識
目前來說,很多的文化館人事管理層依然保留著原來的人事制度,雖然各地已經在進行人事上的擴充,但對于當今時代而言,這顯然是不夠的,藝術普及工作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不斷地下基層進行實踐,這些人必須擁有無私的奉獻精神以及腳踏實地的付出,這樣才能不斷的創新,保持藝術文化的先進性與文化館的帶頭作用,但現在的文化館中,工作人員居多,專業人員配備不齊,這樣也會嚴重影響到業務分工的不均。
(二)對文化館發展的建議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對文化館提出如下建議,僅供參考,藝術的普及以及文化館的服務能力,必須有強大的硬件作為支撐,才能夠穩定的運營下去,所以,在當下的重文化事業的前提下,政府應適當加大對文化館的投資建設,尤其是重視鄉鎮文化館的建設尤為重要,所謂“窮什么都不能窮教育”,各地文化館也應該積極爭取,即使政府投入有限,也可通過其他途徑進行籌款,完善自身的設施。
對于人才的培養與建設,各級文化館應建立成體系的人事管理制度,做好人才引進工作,如崗位有限,資金有限,則應該清楚地了解自身發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并且,招來的工作人員必須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較高的修養,這樣才能完善文化館的人才隊伍建設,要想使外部“火”起來,內部就應該先“活”起來,這樣才能夠充分調動人才的積極性與創造性,讓人才得以用武之地,為全民藝術普及做出巨大的貢獻。
五、結語
綜上所述,提高人民的藝術、文化素質,普及全民藝術,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藝術文化需求已成為當今時代的潮流,而文化館作為傳播群眾藝術、培養藝術人才的載體,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全民藝術普及的重要場所與途徑,其肩負的責任也越加重大。目前來說,我國的文化館雖然存在著諸多問題,但對于全民藝術的普及趨勢卻發展良好,在當前形式下,文化館的建設依然不能松懈,在擴大藝術普及范圍的同時,也應該注重長期的發展與人才的培養,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進行實踐與創新,服務于人民群眾。
參考文獻:
[1]李春芳.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職能及作用探究[J].藝術品鑒,2016,(09).
[2]丘文贊.當前文化館在社會服務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東方企業文化,2014,(05).
[3]曹鷹.淺談文化館職能的轉變[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