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偉 趙業新
摘 要 不同國家的法律文化不盡相同,對法律英語的翻譯帶來一定的難度。本文通過介紹法律文化概念和法律英語翻譯中存在法律文化因素的問題,分析探討法律文化因素給法律英語翻譯帶來問題的原因,提出法律文化因素下法律英語翻譯的策略。
關鍵詞 法律文化 增(減)譯法 改譯法
基金項目:本文系皖西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法律文化因素對法律英語翻譯的影響》(SK103762015B21);《法律英語雙語教學研究》(WXSQ0402)。
作者簡介:張自偉、趙業新,皖西學院政法學院。
中圖分類號:D9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2.142
勞倫斯·弗里德曼教授認為法律文化是指針對于法律體系的公共知識、態度和行為模式。本文主要研究法律文化因素對法律英語翻譯的影響,分析法律英語翻譯的一般原則,提出法律文化因素下的法律英語翻譯技巧。
一、法律英語翻譯中存在法律文化因素的問題
(一)詞源因素
法律英語詞匯主要是由法語法律詞匯(magistrature,choix,venue)部分的拉丁法律詞匯(A coelo usque ad centrum,De facto subjectee )和源自古體英語的少數的法律詞匯(hereinafter,said,whereof)構成。漢語法律術語中也存在古詞語,如 “茲 ”、 “上述 ”、“頗”、“未”、“均”等。
(二)法系因素
法系是若干國家和地區的,具有某種共性或共同傳統的法律的總稱。即使英美兩國都是普通法系的國家,有些相同的術語卻表示不同的內涵。如:attorney一詞廣泛用于美國,指授權為當事人代理案件的律師;而在英國,attorney 是一個古代英文詞,指威斯敏斯特地區普通法院等法院的公務員,亦常有代理人的意思。Attorney-General在美國指的是司法部長。根據1789年《司法法》設立,1814年成為政府的一部分,由總統任命并向總統和各部門首腦就法律問題提出建議,在聯邦最高法院代表政府。而Attorney-General在英國指的是檢察總長;國王的首席法律顧問、律師界和政府的官員。根據特許任命監察總長,他常為議會和樞密院的成員,有時為內閣成員,對有關政府的法律問題承擔責任。
(三)宗教因素
英美法系的國家大都有基督教的文化背景的?;浇虤v史悠久。影響巨大,滲透到政治、文化、經濟等方面?;浇探塘x還滲透著民主、平等、權利等因素。而中國幾千年來受佛教文化的影響,這就使得法庭審判出現了佛教色彩。比如利用佛教來破案。由于古代科學技術不是很發達,信仰佛教的人卻很多。因此,一些官吏就利用人們信仰佛教、害怕死后墮入地獄的心理,誘導罪犯如實交待所犯罪行。
(四)思維方式上的因素
中西方在觀察和思維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他們對相同的東西的特征和屬性有著不同的概念和表達方式,如我們曾經把“白象牌”電池,譯為White Elephant,結果在美國市場很少有人問津。原來在英語中, a white elephant 是“無用累贅的東西”。
二、法律英語翻譯中存在法律文化問題的原因
在法律英語翻譯中會存在文化問題的原因主要有:缺乏英語國家背景知識、缺乏專業詞匯歷史背景知識和缺乏英美法律術語有異議的背景知識。
(一)缺乏英語國家背景知識
如果缺乏了社會背景知識,就不可能正確的譯出原文。如:In theory, at least, a favorable U.S. inflation trend vis-a-vis Europe and Japan... should have strengthened Americas trading position. But in fact, ther are several cath-22s.譯文:至少在理論上,一個使美國在歐洲和日本面前處于有利地位的通貨膨脹趨勢……本應可以加強美國的貿易地位,但實際上,還有些無法逾越的障礙。分析:catch-22 是美國作家約瑟夫·海勒的一部小說《第二十二條軍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俚語。原指美軍第22條軍規所作關于空軍人員在完成一定次數的戰斗任務之后或因精神病可獲得輪換或提前回國的規定。但這條軍規在規定“一切精神失常的人員都可以不完成規定的戰斗任務,立即遣送回國”的同時,又作了“任何人只要提出自己的精神不正常就證明他的精神很正常,仍然不準回國”的規定。這樣,就使得厭戰思鄉的美空軍人員受這條詭詐軍規所治,而無法運用它實現自身早日回國的愿望。近些年,catch-22這個詞,用來指想要的結果由于一系列不正常的規則等變得不可能的情形。
(二)缺乏專業詞匯歷史背景知識
我們知道不少法律術語與神話故事、歷史背景、司法界習用語、判例等有關。如: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rensent century it had become evident that one legal system must temper its individualism; that the common law could not succeed in an attempt to force the modern world into a Puritan bed of Procrustes. 譯文:很明顯,本世紀初我們的法律制度需要淡化個人主義色彩;普通法絕不得強行把現代世界放在一幫清教的普洛克拉斯提(譯注:希臘神話中的一個黑店強盜,傳說他搶劫受害者之后,迫使個兒高者睡短床,斬去身體伸出的部分;而使個子矮的睡長床,強拉其身與床等長)之床上。分析:Procrustes是希臘神話中的一個黑店強盜,傳說他搶劫受害者之后,迫使個兒高者睡短床,斬去身體伸出的部分;而使個子矮的睡長床,強拉其身與床等長,實際是“削足適履”意思。如果不了解這一神話故事,亦無法做出“譯注”,則讀者無法了解譯文的實際內容。所以專業背景知識往往是法律英語翻譯中存在困難的重要原因。
(三)缺乏英美法律術語有異議的背景知識
英美兩國均系普通法系的主要國家,而且美國曾受英國殖民統治多年,但是,由于兩國政治體制、司法體系不完全相同,因此不少法律術語雖然形式相同但其含義卻完全兩樣。如Bill of Rights,英國指權利法案,1689年12月英格蘭國會通過的一個法案,它規定了英國臣民的權利和自由,并安排了王位的繼承問題。美國指1789年由國會通過的人權法案。1791年經11個州批準生效。主要指聯邦憲法的前10條修正案。
三、法律文化因素下法律英語翻譯的策略
(一)法律英語翻譯的一般原則
若要解決法律英語翻譯中存在法律文化因素的問題,首先我們要清楚法律英語翻譯的一般原則。法律英語翻譯的一般原則主要有以下三點:
1.準確性及精確性原則:
在法律翻譯上的任何“失真”或含糊其詞,都可能會造成嚴重的法律后果,甚至訟事迭起。如:所有董事會成員須由合營方委派和撤換。翻譯為:All the directors shall be appointed and replaced by the parties to the venture.該英文譯文是嚴重失真的。中文的“撤換”意思是removed,被翻譯成replaced只有“替換”的含義,其程度與“撤換”相去甚遠。因此,用“精確”的尺度去衡量,該譯文是失敗的。
2.一致性及同一性原則:
在法律翻譯中堅持在整個文本中用同一詞匯表示同一概念、甚至使之與其管轄的法律體系中的有關概念保持一致。就中國法律翻譯而言,如果某個法律文件的重要概念在《憲法》中已經有定譯,如無特殊因由。該文件就得照搬憲法中的譯法,因為憲法處在一個國家法律制度的最高地位,下位法一定要依從上位法。
3.清晰及簡練原則:
原則上講,用精確的詞語表達明晰的法律概念,是法律語言最重要的特點和最基本的要求。而要使法律文章寫得清晰,譯得清晰,未必就需要使用復雜的語法時態和句型結構;恰恰相反,句子要簡短,長詞應避免。只要能將意思說明白,不用一個多余的詞。
(二)法律英語翻譯的技巧
1.增譯法:
法律英語有時按照字面的翻譯,意思往往不夠完整,而需要加上一些詞匯來補充,可以使譯文更忠實地表達原文含義。如:Equity does not suffer a wrong to be without a remedy. 譯文:衡平法不能容忍違法行為(侵犯了權利)而得不到救濟。
2.減譯法:
減譯法可以認為是刪去一些可有可無的或者有了反嫌“畫蛇添足”或背離譯文表達習慣的詞。但是我們要慎重的是減譯不能將原文的內容刪去。如:More and more of cases worked their way up to the High Court from state and federal tribunals. 譯文:聯邦最高法院收到聯邦和州法院送來的越來越多的案件。(分析:work ones wayto: to advance or succeed by toilsome efforts辛苦前進或努力成功。這里的worked their way up為減譯詞,其含義已在譯文中。)
3.改譯法:
法律英語中各項內容的排列順序大大不同于中文結構,必須吃透原文實質含義,按中文表達方式翻譯,另外我們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即法律英文表達語句很長,或很復雜,而中文只需幾個字或一個成語即可將其實質內容表達恰如其分。有時也有法律英語詞句很短,但中文卻需改寫才能表達其實質含義。如:In this case, all people said: “Its not cricket.”譯文:此案中人們都說:“這不公平?!保ǚ治觯哼@里的cricket原意是“蟋蟀”,但在此處講不通,也絕不能做“蟋蟀”解,我們知道cricket除了“蟋蟀”之意外,還可作一種板球游戲之意。板球是英國的一種運動,是代表競技精神的。英語中的Its not cricket“這不是板球”,即“這不是競技精神”,也就是說“這是不公平的”。所以在詞句必須改譯成“這不公平”才符合原意。)
四、結語
法律英語與漢語不同,有時從一個句子的結構中,不易看出其內容的重點,必須先吃透原文,也就是理解透原文,抓住內容重點。當然在翻譯時,頗費斟酌,要特別慎重,注意準確性,語言上要完整、恰如其分地表達,同時也要注意中西法律文化的不同給法律英語翻譯帶來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張法連.法律英語翻譯中的文化因素探析.中國翻譯.2009.
[2]宇培峰.法系的產生于存續——以西方兩大法系為考察對象.廣西社會科學.2010.
[3]魏治勛.論憲法權威的自我保障制度.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
[4]高鉅博.淺談法律英語術語翻譯.科技視界.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