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由平等和人權的觀念在國家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當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法律和法制觀念作為依法治國的主要依據和理念對于人們行事有著一定的指導性作用。但是由于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以及地區差異的原因,有一部分公民或許會由于經濟貧困,在遇到有關法律糾紛的問題時并不能夠及時訴諸法律,因而也就不能夠更好的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而法律援助作為法制和人權理念的實踐,能夠更好的反映出社會文明的發展和法制的健全。從我國目前的發展來看,法律援助制度已經成為了法律體系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在實際實行時還是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因而在本文當中對與此相關的問題進行了具體分析和說明。
關鍵詞 法律援助制度 人權理念 法制
作者簡介:代春萍,安徽警官職業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法學教學工作。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2.157
法律的制定和實行是為了更好的促進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作為一種社會性的資源,法律制度和規定應當在全社會和人們當中得到遵守和執行。然而,雖然法律的適用性比較廣,但是由于人們的知識背景、生活環境、法律意識和經濟實力的不同,一些條件不夠充分的人并不能夠真正享受到國家所賦予的這項權力。而法律援助便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并予以實行的。通過法律援助體系和制度的實行,一種司法救濟體系也應運而生,法律資源能夠真正在人們中間得到共享,也才能夠更好的保證社會公平和人權的實現。但是就目前法律援助的實行來看又難免會存在一些疏漏之處。因而在本文當中,我便會結合自己對相關知識的了解與觀察對此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僅希望能夠起到一些借鑒的作用。
一、我國現行法律援助制度的問題
(一)法律援助立法層次較低
在一個國家和社會的發展當中,法律援助制度的規定和完善程度能夠較好的反映出國家文明進步和社會發展的程度。從法律援助的發展和實行來看,是否具備較為完善的立法體系是社會能否較好踐行援助的前提。具體到我國來看,由于社會經濟和政治發展的不同,在我國主要是分成了三大發展區域,東部、中部和西部。從目前的發展來看,東部沿海和經濟發達的地區法律援助工作開展的較好,所覆蓋的范圍較廣。但是轉眼于西部和基層地區,這種法律援助并不能夠得到全面的滲透和實行,從而導致了法律資源和服務在使用時出現了地域的差別。而作為共同的法律系統和資源本身是應當惠及所有區域、所有人民的。因而就需要將法律援助立法層次的問題,考慮進國家法制完善和實行的視角當中。
(二)法律援助供需矛盾突出
近年來在我國對法律援助的宣傳和積極推進的過程當中,人們的法制理念和維權意識也得到了加強,從而使得整個社會對于法律援助的需求量和深入程度也在不斷加大。從有關方面的數據統計來看,社會對于刑事和民事案件的法律需求量都在不斷增加,但是真正落實的提供的卻遠遠不能夠滿足社會的實際需求。而這種供需矛盾則主要是由于經費短缺問題所導致。國家在制定和實行法律援助的過程當中已經將其作為了一項國家性質的項目與計劃,而其背后的資金支持也應當由國家和政府來提供。但是由于我國在目前還沒有建立較為完善的有關法律援助的最低資金保障制度,因而地區政府也就不能夠將法律援助的資金歸入到財政預算當中。而這種資金不足的問題目前也已經成為了限制社會法律援助數量的主要原因,因而也就導致了許多有實際需求的人們不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幫助。
(三)法律援助服務質量不高
從目前國家法律援助的質量和效率來看,其總體上是低于有償服務質量的,因而也就直接影響了國家法律援助制度的推行和完善。而這種現象的出現主要可以歸于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缺乏較為有效的監督和制約的機制,可以說法律援助更多是需要律師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在這種情況之下律師們的可操控性比較強,如果律師出現懈怠或者是因個人原因而不能夠以全力付出的時候就會導致援助的質量有所下降。因而這種缺乏明確的監督和管理機制的情況,很容易導致援助案件的質量不盡如人意。另一方面則是由于缺乏資金支持和保障。從目前法律援助的主體和實施者來看主要是律師,而律師作為一種職業本身就帶有盈利性的目的,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激發律師們工作和努力的熱情。在法律援助的體制當中,大多數人都更加關注于他們付出和援助的質量,很少有人會注意到他們的生活需求。因而如果沒有充足的資金支持和報酬的支付,就會直接影響到律師辦案的積極性,在進行援助時也難免會由于生活和發展問題而出現力不從心的狀況。因而這兩方面的因素都會直接導致法律援助的質量不高。
(四)法律援助受援范圍狹窄
從目前國家對于法律援助的對象來看,雖然規定的范圍貌似較為廣泛,但是它卻不能夠真正滿足我國目前的實際需求。從其規定來看主要是存在幾個不足之處,首先是對于行政和民事方面,其中有關民事的代理事務僅僅占了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而這并不能夠滿足現階段的需求。從社會情況來看,有許多老人房屋被占的案件就沒有并列入法律援助的范圍,這就會導致那些并沒有退休金支持的老年人不能夠得到律師們的援助,因而也就不利于法律援助的真正實現與發展。其次,就目前我國對于援助的規定當中,經濟條件是一個較為重要的標準。而根據目前國家規定,基本都是按照當地政府的最低生活保障線作為衡量標準的,根據其經濟困難的程度來決定是否給予援助。這種硬性的規定造成許多公民并不能夠達到援助標準,從而使得法律援助的群體范圍受限。最后,從我國目前要求來看,法律援助的人群一種就是屬于聾啞人,一種就是未成年人,還有一種就是可能會被處以死刑的人群會接受到法律援助。這就表明有許多可能會被判以無期徒刑或者是監禁的人群并不能夠得到法律援助。這些規定都使得我國法律援助的人群和范圍受限,因而并不利于我國法律援助的真正實現。
二、我國現行法律援助制度癥結的原因
(一)觀念滯后、法律缺位
從我國傳統文化來看,援助性的行為更多帶有一種施舍和給予的意味,而這種觀念在法律援助當中也存在。因而在援助的時候援助者難免會帶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而接受者也可能會出現自卑的心態。這樣會直接拉大兩者之間的距離,同時也不利于法律援助的真正實現。而且由于這種法律工作更多是以無償性的形式展開,因而律師在工作時會缺乏積極性,這就會導致律師們更多是以一種消極和自覺性去對待這項工作。況且有一部分人帶著法律援助僅僅是國家和律師的事情,對于他們工作的支持和信任力度不夠,這也使得法律援助工作并不能夠真正達到其理論上的效果。所以說要想真正推進法律援助的發展,就需要首先明確這種援助是作為國家的一種義務,而非隨意性和可行不可行的施舍。這樣才能夠從認識上明確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性,也才能夠真正樹立起責任心和信任感,從而有利于法律援助工作的開展。
(二)責任不明、財源不足
從法律援助這種機制誕生以來,西方國家都特別強調其責任歸屬,因為這是法律援助得以真正實施的重要參考點和推動力。從國外的理念來看,政府在法律援助當中承擔主要的責任,是一種深入政府工作人員和人民當中的責任定位。再轉眼于我國,雖然也是將政府作為了責任的主體,但是也僅僅是停留在規定和條例的層面之上,并沒有真正發揮政府在其中的作用。這就導致了許多地方性的政府并沒有明確其所需要承擔的職能,也不能夠真正將其用來促進社會穩定和公平正義的實現。這些都可以歸因于國家和政府并不能夠正確定位其在法律援助體系當中的服務性責任,也不能夠真正承擔起其中的資金支持。從法律援助的發起和推行來看,其中的資金主要是由政府來提供和維持的。但是在真正發展的過程當中,由于國家經濟實力有限,因而并不能夠完全滿足援助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之下,就需要一些社會組織和擁有社會愛心的人士進行捐助與支持,這樣才能夠為法律援助發展提供一定的經濟支撐,也才能夠促進法律援助在維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當中作用的發揮。
三、我國法律援助制度規則與完善的相關機制思考
(一)健全法律援助立法機制
法律援助需要有一定的原則和規定予以支撐和遵守,這樣才能夠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就目前國家貧富差距和社會現狀來看,提高立法的層次也已經成為了目前國家大勢所趨。而且就國家的法律權威來看,《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因而其中的規定和要求都是需要為所有人所嚴格遵循和實行的。因而為了更好的促進國家法制和民主平等的建設,將法律援助的相關規定歸入《憲法》當中,才能夠為法律援助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的權威性和依據。況且就目前對于法律援助的發展來看,其能否更好的實現又直接影響著國家和法制社會的建設。因而在《憲法》當中真正明確援助的責任和要求,才能夠真正消除無序的狀態。此外,法律援助作為一項關乎社會發展的工作,需要制定《法律援助法》,這樣才能夠更加具體的明確法律援助的對象、范圍、任務、責任、資金來源個管理模式。通過這種專門的規定,地方政府才能夠根據地區實際情況制定更加具有地區性和靈活性的法規。通過從上到下法律援助責任的明確,才能夠更好的推動國家法律援助的發展。
(二)構建法律援助財源機制
法律援助需要有一定的資金支持才能夠更好的開展,在法律援助工作當中,資金支持是作為其基礎而存在的。但是從目前的工作開展情況來看,資金缺乏已經成為了限制法律援助的范圍和深入程度。在這種情況之下,積極推動和爭取財政支持已經成為其發展的一個主要途徑。況且法律援助工作本身就是由國家和政府主導的,因而政府就應當為這項工作的開展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這樣既能夠表明政府的責任主體,同時也能夠促進社會穩定發展。當然,由于法律援助不僅僅是一項國家性的事業,同時也是作為社會事業發展和進行的。因而在資金來源方面也可以通過調動社會力量來給予支持。比如可以成立相關的基金會和慈善捐助,這樣不僅能夠激起人們參與到這項事業的熱情和對于法律援助的關注度,同時也能夠更好的促進法律援助工作的開展。
四、結語
本文是基于我對國家法律援助工作了解的基礎之上展開的,在文章當中我首先從法律援助立法層次較低,法律援助供需矛盾突出,法律援助服務質量不高和法律援助受援范圍狹窄這四個角度分析了我國現行法律援助制度的問題。之后又從觀念滯后、法律缺位和責任不明、財源不足這兩個角度分析了我國現行法律援助制度癥結的原因。最后則又從健全法律援助立法機制和構建法律援助財源機制這兩點論述了我國法律援助制度規則與完善的相關機制思考。然而宥于個人知識水平的限制,在文章當中我并未能夠就相關問題進行全面詳盡的分析和說明,僅希望能夠起到一些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萬勝.對完善我國法律援助制度的幾點思考.科學之友.2010.
[2]申玉恩.關于完善我國法律援助制度的幾點思考.中國司法.2010.
[3]高貞.關于加強和完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幾點思考.中國司法.2011.
[4]黎亞薇.完善我國基層法律援助制度的幾點思考.科教導刊.2011.
[5]王策.法律援助問題研究——對我國法律援助制度的思考和建議.吉林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