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位豪 何靜
摘 要 近年來隨著幾起爭議較大的網絡游戲虛擬財產訴訟糾紛的發生,網絡游戲的虛擬財產的法律屬性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本文首先對網絡游戲虛擬財產進行一個宏觀認識,在此基礎上深挖理論,深入探討其法律性質,認定其屬于刑法所保護的“財產”范圍。并在理論上充分論證網絡游戲虛擬財產需要進行刑法保護的客觀必要性,并對癥下藥,從立法、司法和執法三個層面思考對網絡游戲虛擬財產進行刑法保護的具體措施,以期為司法實踐的順利開展提供有益借鏡。
關鍵詞 網絡游戲 虛擬財產 法律性質 刑法保護
作者簡介:李位豪,廣西大學法學院;何靜,西南政法大學應用法學院。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2.187
近年來,隨著網絡游戲產業的飛速發展,侵犯網絡游戲虛擬財產的案件也頻頻發生,導致網絡空間的安全性及網絡環境的健康發展遭到了破壞。所以,對網絡游戲的虛擬財產的法律性質進行一個清晰的認識,并為其提供刑法保護,已經成為司法實踐不可回避的重要課題。
一、網絡游戲的虛擬財產概述
網絡游戲的虛擬財產,是指游戲玩家在網絡空間中擁有的且能自主支配的,只能在網絡服務器的虛擬存儲空間中存在的這一類財物。網絡游戲的虛擬財產其實是相對傳統財產概念而進行的一種劃分,理應遵循法律上傳統財務概念界定的一般模式。在法律層面上,財產具有價值性等特征,而虛擬財產作為編程人員花費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進行程序編譯得到的結果,不僅具有能夠滿足玩家需要的使用價值,同時也具有交換價值,并且是玩家花費大量物質財富、精力和時間得到的財物,本身是有價值的,具備了財產的基本屬性。但是,網絡游戲的虛擬財產還有一定的特殊性,是兼具實體虛擬性和價值現實性相結合的產物。從其本質上來講,虛擬財產僅為電磁記錄,是存在于虛擬空間的 。但是,虛擬時空已經被設計成極盡模擬現實世界中的各種規則,高度還原現實世界的真實性,虛擬空間與現實社會關系已十分密切,并且侵犯虛擬財產的行為已然突破了虛擬空間,所以虛擬財產具有一定的現實性。此外,虛擬財產也具有限制性和依賴性,將受到游戲運營期間的多種因素和游戲軟件技術等因素的限制,并必須依托特定虛擬社區空間和特定網絡游戲而存在。
二、網絡游戲的虛擬財產的法律性質
迄今為止,我國的現行法對虛擬財產的法律性質仍然沒有清晰明確的立法界定,想要為網絡游戲的虛擬財產提供刑事法保護,還要以其本身的經濟和法律內涵作為法理基礎。那么,厘清虛擬財產的法律性質是本研究得以進行的首要前提。
首先,根據大陸法系刑法的通說觀點可知,刑法上的財產不僅指有形財產,也包含滿足一定條件的無形財產。我國《刑法》第265條明確規定,以牟利為目的盜接他人通信線路的行為,構成盜竊罪。這里的通信線路實際就是一種無形財產。網絡游戲中的虛擬財產雖然在虛擬空間中以“裝備”或“貨幣”等形式存在,但是仍然是以特定方式排列組合的無形數據,可以作為無形財產得到刑法保護 。此外,虛擬財產雖然無形,但是卻具有可控性,即其只在固定空間和時間有財產性質,因此具有一定的真實性,應當依法給予保護。
其次,虛擬財產能成為法律上的“財產”是因為其具有價值屬性。網絡游戲的虛擬財產經過程序員和美工等社會勞動者的勞動得到,其存在需要運營人員的維持,并需要終端游戲者通過腦力勞動獲得,所以符合法律意義上成為財產的必要條件——價值性。而作為一種新型財產,虛擬財產同樣具有交換價值。在游戲空間中,運營商能夠出售這些財物,玩家則能夠利用自己的“裝備”與他人交換真實貨幣,因此使虛擬財產擁有了交換價值。
最后,從法律上來看,虛擬財產能否成為財產權利的客體,不僅與其本身價值屬性有關,還與其持有和交易行為是否合法有關。根據法律規定,如果某種物品被明令禁止或限制持有或交易,這種物品就不能成為財產權客體,如毒品。而網絡游戲的虛擬財產交易行為雖然在最初并未獲得國家合法評價,但是隨著游戲產業的發展,現有法規政策卻從未提出禁止虛擬財產交易,所以目前其持有和交易是一種合法行為,理應得到法律保護。
三、網絡游戲的虛擬財產的刑法保護
(一)網絡游戲虛擬財產刑法保護的必要性
1.滿足新興產業的發展需求:
隨著游戲產業的飛速發展及網絡的普及,網絡游戲已經成為一種能夠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新興產業。目前,中國網絡游戲玩家數量已經接近6億,2015年中國自主研發網絡游戲市場銷售收入則達到了986.7億元。由此可見,游戲產業能夠為相關行業帶來巨額收益,并且也能夠直接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當前中國網絡游戲市場已經成為國際公認的最具潛力市場。但是,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61%的網絡游戲玩家曾經歷過虛擬財產被盜事件,而絕大多數玩家則認為國內網絡環境安全性較低,將給其擁有的虛擬財產帶來威脅。近年來,網絡游戲虛擬財產遭受侵害的事件也越來越多,并由此引發了較多的現實糾紛 。因此從刑法上對虛擬財產進行保護,能夠有效打擊侵犯虛擬財產的違法行為,從而更好的為游戲產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2.滿足維護社會秩序的現實需要:
犯罪的發生,將導致社會秩序遭到破壞。立法機關制定刑法,以期能夠打擊犯罪,實現刑法的一般預防和特殊預防的功能。網絡游戲的虛擬財產被侵犯,多數都是通過病毒和木馬程序進行的。放任這些木馬和病毒在網絡上傳播,將導致網絡秩序遭到嚴重擾亂。隨著網絡的普及,人們的生產生活都與網絡息息相關。網絡秩序遭到擾亂,將導致人們的生產、生活受到影響,進而導致社會秩序遭到破壞。目前,一些由虛擬財產案件引發的暴力惡性案件頻頻出現,立法的缺失導致司法實踐中同案異判的現象數見不鮮,引起了強大的輿論反響,處之不慎將嚴重影響社會的和諧。因此,加強對虛擬財產的刑法保護,維護社會秩序迫在眉睫。
(二)網絡游戲虛擬財產刑法保護的具體措施
1.加強立法保護:
古人云:凡立法必有弊,未有無弊之法。但是立法程序的啟動牽一發而動全身,想要遏制愈演愈烈的虛擬財產侵害問題,對刑法中的“財產”的范圍進行擴大解釋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利于將虛擬財產納入到刑法財產保護的范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犯罪份子可以使用的高科技犯罪手法越來越多。所以從長遠發展角度來看,還應增加立法為網絡游戲的虛擬財產提供刑法保護 。首先,可以考慮在刑法中增加單一資格刑和罰金刑。就實際情況來看,多數網絡犯罪的目的都是為獲取經濟利益,并且多數犯罪份子都是專業技術人員。針對該類犯罪,可通過處以罰金刑給犯罪份子帶來震懾,從而實現對網絡犯罪的有效打擊。在這方面,美國的資格刑是一個有利的借鑒,即剝奪犯罪份子使用互聯網的資格,以達成有效遏制網絡犯罪的目的。其次,考慮到網絡犯罪主體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采用的犯罪手段具有隱蔽性、專業性,社會危害性更大等特點,應當加強刑法管控的力度。比如,針對通過非法使用、變更或處置他人電子數據造成嚴重后果的網絡犯罪行為,可以處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此外,還要針對非法干擾他人計算機信息系統、故意傳播妨害計算機使用的程序、故意侵入他人計算機系統等網絡犯罪行為進行適當懲處,以確保網絡秩序能夠得到維護。再者,在立法上,還應對單位犯罪問題進行明確規定 。因為在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功能、傳播計算機病毒和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等方面,犯罪主體可能是單位,應當嚴密犯罪圈。
2.完善司法保護:
在司法保護方面,為避免網絡游戲玩家在虛擬財產遭受侵犯后投訴無門。還應盡快完善刑事訴訟程序,以確保司法人員的意識能夠得到提高,并使我國司法程序能夠得到規范 。因此,國家在完善刑法典的同時,也應當及時彌補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漏洞,為法律的程序正義提供保障。一方面,完善我國的證據規則。由于法官需要利用證據和證據鏈完成事件的再現還原,但是網絡游戲虛擬財產具有虛擬性導致想要獲得具體的證據,需要復雜的專業技術,這給司法調查取證帶來較大困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犯罪份子還有可能利用高科技手段將電子記錄消除或隱藏。針對這一情況,還應盡快提高司法機關電子證據調查與鑒定水平,以滿足收集證據和查明事實的需求 。另一方面,在調查取證的過程中,應更注重第三方證據收集,即從網絡運營商和服務商處完成證據收集,以便還原案件的真實情況。為達成這一目標,還應加強網絡市場監管,確保運營商與服務商能在一定時間內保留用戶數據,并配合司法機關取證,才能為刑事訴訟提供充分的證據。
3.規范執法保護:
完善立法能使司法實踐有法可依,但是想要為網絡游戲的虛擬財產提供全面保護還要嚴格規范執法。在受理虛擬財產犯罪案件時,法院和檢察院還應結合具體案件對涉案虛擬財產是否屬于刑法保護的財產范圍進行準確認定,合理的劃定犯罪圈,確保公民合法財產得到切實保護,有效的打擊犯罪。在司法實踐中,針對涉案虛擬財產數值的準確認定問題,急需制定一套完整的價值確定規則。在此基礎上,才能制定合理的量刑和懲罰標準 。隨著新型犯罪手段出現或社會關系的變動,檢察機關還應在司法實踐中發揮自身職能對法律、法規的具體應用進行進一步解釋,以確保相關工作得以科學開展,并確保法律的普遍約束力。考慮到不同游戲的虛擬財產購買價格、出售價格在不斷變化,司法實踐中司法機關應當不斷總結歸納,以便結合理論和實踐制定一套合理認定虛擬財產價值的標準,為司法實踐中相似案件的處理提供有益的借鑒。同時對于侵犯虛擬財產案件要進行嚴厲的打擊,重罪重判,輕罪輕罰,實現刑法的一般預防和特殊預防的功能。
四、結語
隨著游戲產業的發展,網絡游戲的虛擬財產保護問題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但是,網絡游戲中虛擬財產的法律屬性是否屬于刑法保護的“財產”范圍,依然莫衷一是。同時虛擬財產的價值認定欠缺科學合理的衡量標準,也是當前司法實踐中同案已異判的癥結所在,這也將成為今后我們理論界與實務界共同努力的方向之一。
注釋:
于凌、孫曉磊.網絡游戲虛擬財產的刑法保護及訴訟模式特點.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56-60.
安然.以網絡游戲為例看虛擬財產的性質及其民法保護.知識經濟.2011(2).16.
鄭蕾.盜竊網絡虛擬財產的定性及刑法規制.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46-51.
董文輝、陳冉.網絡背景下認定盜竊虛擬財產行為若干疑難問題.四川警察學院學報.2011(5).7-14.
李芳芳.論網絡虛擬財產的刑法保護問題.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5(7).79-87.
王天宇、李小愷.虛擬財產刑法保護的制度構建.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5(9).80-84.
王英霞、王諾亞.網絡游戲虛擬財產的刑法規制.西部法學評論.2015(5).99-107.
韓偉偉.有關網絡空間之中財產權的刑法保護分析.法制與社會.2014(3).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