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思慧++舒越++王康
摘要:互聯網金融是在互聯網精神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金融業務模式。2016年,我國互聯網金融在經濟下行壓力下,仍將面臨信用評級較低、交易環境不優、存在技術風險等階段性發展問題。但是,政策的積極扶持、市場的優勝劣汰、行業的生態建設等也表現出了多方面的利好。根據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現存問題進行探究,對其往后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建議,相信互聯網金融作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行業主力軍,將成為驅動我國未來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大動力。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信用評級;技術風險
中圖分類號:F4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1.027
1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現狀分析
1.1多種模式并存,競爭日益激烈
我國互聯網金融已出現第三方支付、P2P網貸、供應鏈金融、眾籌融資、金融網銷等多種模式并存的局面,其中第三方支付市場競爭尤為激烈。據網易財經報道,在猴年農歷新年期間,微信支付收發紅包785%,支付寶收發紅包33% 。表面反映了網絡移動支付巨頭向公眾“發福利”,實質是彼此之間爭奪移動支付市場份額。例如,春節前期支付寶推出的“集五福,分2億”活動,吸引了大批民眾參與其中。通過加十個支付寶好友取福、好友之間轉贈、定時“咻一咻”搶福等方式,簡單易懂,參與率高,不僅使得支付寶用戶大大增加,而且讓支付寶進入社交關系領域,產生了11億對好友關系。可見,以第三方支付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行業競爭態勢愈演愈烈。經歷了2015年的行業洗牌,互聯網金融行業在2016年將面臨來自金融監管、風險控制、用戶需求、自身轉型等多方面的壓力。
1.2金融新格局逐漸成形,目標群體轉變
伴隨互聯網企業加入、傳統金融機構的轉型和新型金融業務模式的出現,我國將迎來金融行業新一輪的整合時期,金融新格局逐漸成形。其中,互聯網金融將成為金融新格局中不可忽視的“一強”。經歷三年的爆發式發展,2016年互聯網金融將繼續乘搭“互聯網+”的順風車,發展態勢強勁。無論是P2P借貸、眾籌、螞蟻金服等新型金融業態,還是銀行、網絡券商、基金等傳統金融業態都在互聯網的指引下,推動了自身現有金融服務模式的創新。在金融新格局下,以往被冷落的個人消費群體變成各大互聯網金融企業爭搶的“香餑餑”,日漸成為不可或缺的目標群體。傳統金融行業片面追求大客戶,互聯網金融則汲取了其發展經驗和教訓,熱衷于個體散戶,利用互聯網技術收集和傳播信息,以“低門檻、高效率”不斷吸引新的投資者,讓個體經營戶、小微企業和普通民眾都分得了互聯網金融產生的經濟碩果,實現多方面的互利共贏。
1.3交易規模擴大,發展前景可觀
近年來,隨著我國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以及智能手機的廣泛普及,我國的網絡銀行、P2P網絡借貸以及第三方支付等互聯網金融模式的交易規模不斷擴大,交易數額持續增加。例如,以第三方支付工具與天弘基金合作產生的余額寶,自問世以來便發展如火如荼,現在正以“全球第二”規模逆市增千億。截至2015年底,余額寶規模為6207億元,2015年全年為用戶創造收益231億元。目前余額寶的累計用戶規模達2.6億,與2014年相比增長高達42%(騰訊科技.盡管年化收益跌破3余額寶用戶仍突破2.6億[EB/OL].騰訊微博,2016)。雖然余額寶自2014年2月上線至今才短短兩年時間,但其對國內金融行業的影響卻是深遠持久的。互聯網金融不僅拓寬了投資者投資渠道,更豐富了籌資者的融資方式,使資金需求者以較低的融資成本籌資、投資。從深層意義上講,它推動了國內金融市場改革,促進金融體系轉型,在政府支持發展和嚴格監管的情況下,發展前景令人稱羨。
2互聯網金融模式的現存問題探究
2.1信用評價較低,甄別能力較弱
現今,互聯網金融在我國剛剛起步,和傳統的商業銀行業相比,沒有對金融業務、風險管理和信用評價等方面進行嚴格約束,市場準入門檻較低。因此,債務人往往利用債權人的片面追逐利潤而忽視風險成本的心理,通過隱瞞、欺騙甚至造假自身相關信息騙取債權人信任,引發事后的道德風險。但市場上的企業單位的信用意識和風險意識都較弱,運用互聯網進行金融交易缺乏現實的交流和對信用機制的了解,容易誤判企業和個人的信用評價。
2.2網絡交易安全系數低,涉嫌違規舉證難
網絡支付安全是金融客戶較為擔心的話題。我國國內采用的是國際上認可的網上支付協議,但缺點也存在其中,容易受到各種網絡病毒的影響以及黑客的攻擊,再加上我國計算機水平處于發展階段,所以很難確保其支付的安全性。此外,網絡交易主要以網絡平臺上的頁面數字顯示,留存實際交易痕跡困難,而交易者保存頁面交易信息也比較困難。此外,電腦上的數據容易被入侵篡改和刪除。對于我國網上下載信息證據的法律有效性不足,發現有網絡金融交易違法和查處的困難系數高。
2.3信息技術風險大,安全性不高
想要開展高端的網絡金融業務,必須有一種成熟的技術方案支撐。而我國內的技術處于發展階段,技術相對落后,有可能導致巨大的商業損失。對支撐網絡金融的技術而言,技術的落敗有可能失去較大的市場空間。此外,我國的計算機水平處于發展階段,支撐互聯網金融的新技術也不夠成熟。第三方支付、P2P等新生業務也處于起步階段,技術安全水平有待發展。此外,各種網絡詐騙、病毒木馬、釣魚網站入侵的現象普遍存在。嚴重的影響著交易的安全性以及運作效率。
3對我國互聯網金融未來發展的建議
3.1建立信用評級體系,規范互聯網金融市場秩序
互聯網金融是在互聯網精神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金融。我國互聯網金融目前處于發展初期,市場上的個人、企業、機構等授信方都缺乏對于受信方的信用、資產、負債等情況方面的技術分析能力。現在的一些P2P網絡借貸平臺沒有建立資金第三方監管機制,在缺乏規范監管的情況下,投資者的大量資金流入平臺賬戶,會加劇資金運作的操作風險以及攜款逃跑的道德風險,大大降低投資者信心。這就要求建立互聯網金融建立專門的第三方評級機構,第三方專業評級通過建立公開信息,公開監管,公開獎懲等制度,可以為互聯網金融的良性發展保駕護航,有利于及時、正確、有效地評估債務人的資產狀況、償債能力。
3.2完善法律法規體系,提高交易安全系數
以美國為例,作為經濟巨頭的美國,證券市場發展的風生水起,但是股權眾籌環境卻不盡人意。自2012年奧巴馬簽訂了JOBS法案,拓寬了美國小型公司的融資渠道,降低了融資成本,使其合法競爭地位得到保障,便于利用互聯網帶來的技術進步進行金融創新,大大激勵了中小企業的發展。日前,我國互聯網企業尤其是P2P網絡借貸平臺的業務活動,在法律層面忽略了對于參與個人的隱私和參與企業的商業機密的保護。因此要積極推進相關立法進程顯得刻不容緩,需要嚴格規范平臺的籌資項目,加強對于風險的防范,保障授信方的合法權益,實現監管者、平臺、投資者的多方共贏局面。
3.3設立專項資金,促進信息技術發展
信息技術是互聯網金融生根發芽的基石。設立專項資金,專款專用,用于研發信息技術,不僅可以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流程效率,更有利于提高平臺交易的安全性,增強投資者的投資欲望,強化公眾對眾籌模式的認可度。從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模式來看,大數據金融、信息化金融機構、金融門戶等都對于信息化建設提出了重大要求。信息技術進步,對于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展望和風險防范意義重大,開展互聯網金融信息技術自主研發工作,及時推進應用技術更新和升級,有益于防止黑客攻擊、計算機病毒等,營造安全、有效、健康的網絡發展環境。
4結語
互聯網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思維方式。支付、借貸、理財的全新融入,既帶來了參與感又飽含著趣味性。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是時代發展的潮流,將成為行業發展的新趨勢。我們要充分認識到,互聯網金融帶給人類的巨大挑戰和機遇,為了促進互聯網金融持續、穩定的發展,需要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和安全防范制度體系,防范風險;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管理,提高效率;建立監督協作機制,加強協作。發展互聯網金融事業任重道遠,我們必須從問題中探索對策,從對策中謀求發展,從發展中突破創新。
參考文獻
[1]壹零財經.互聯網金融+[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4:177-211.
[2]陳夢齡.互聯網金融的SWOT分析[J].重慶行政:公共論壇,2015:86-87.
[3]姚文平.互聯網金融——即將到來的新金融時代[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