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煥萍+左立鵬
[摘要]:生態環境狀況不僅直接關系到人們的生存與發展條件,而且直接影響到人類文明的興衰。我國生態與環境問題依然十分突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蔓延、水資源短缺、環境污染、水旱災害頻發,濕地生態系統受損等問題十分突出,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因此,加強森林培育研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森林培育;生態環境建設;重要性
[引言]:
作為一種對人類發展十分重要的生態資源,森林資源不僅與自然環境關系密切,同時對人們的日常生活與生產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而目前人們重點關注的使怎樣使林業健康、可持續的發展下去。要想從根本上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從最基礎的森林培育工作做起。只有這樣才能使林業企業始終保持可持續性發展,同時對提高林業企業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有著重要的作用。
1、森林培養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基本現狀
在林業發展的過程中,對森林培育的理解一般是指一個系統的工程,其中包括對森林立地與樹種的選擇、林木種子的生產和經營、森林苗木的培育、森林的營造、森林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的調控、以及對森林結構的改造,這些系統工程統稱為森林培育;而生態環境建設則是指利用生態系統和系統工程建設的理論、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對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進行改善,由于我國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建設不夠重視,造成現如今因為對森林培育的不夠重視所造成的植被退化和環境惡化等現象,在森林培育過程中肆意砍伐,使森林資源銳減,使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破壞了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這需要我國進一步重視森林培育的建設,認清森林培育在生態環境建設過程中的價值,以改善目前相對不利的生態環境。
2、森林培育對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作用
2.1涵養水源,保持水土
對于森林來說,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有研究數據表明,1cm厚的枯枝落葉層,能夠有效降低地表徑流至裸地情況時的1/4以下,還能有效降低泥沙量,降低率高達93%。不僅如此,在雨季來臨時,森林還能對洪峰有一定的延緩作用,能夠有效控制洪水量,當處于旱季時,可以保持河流的流量,調節流域水量平衡。正是因為森林能夠發揮如此巨大的作用,所以我國將植樹造林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同時把控制水土流失作為一項重大戰略措施。
2.2遏制土地荒漠化
通過森林培育,能夠有效增大森林植被覆蓋面積,能夠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進而有效遏制土地荒漠化現象。在我國西北部地區,土地荒漠化問題十分嚴重,通過森林培育,就能達到防風固沙的效果。對于防風來說,一方面,森林能夠有效降低風速,將災害性大風轉化為無害的小風。另一方面,還能改變風向,另外,通過森林培育,能夠有效降低大氣渾濁度,對于一些喬、灌木來說,能夠穩固土壤顆粒,提高土壤的肥力,能夠有效遏制土地荒漠化現象。
2.3森林培育可調節氣候,減緩溫室效應
森林可以為人類提供維持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人在呼吸的過程中需要氧氣,同時,忍通過呼吸作用產生了二氧化碳。在人類開展的各類公益活動中,煤炭和天然氣的大量使用使得物質燃燒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急劇增加。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含量超過一定量時,就會加劇溫室效應,而溫室效應會導致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這些問題對人類產生較大的威脅。森林中的植物不但能吸收CO2,還能釋放O2,其吸收能力較強。通過植物的調節作用,氣溫得到控制,空氣濕度增加,溫室效應減弱,在一定程度上對氣候也起到了調節作用。
2.4確保農業高產
在我國,由于人口眾多,耕地面積逐年減少,耕地面積減少導致的危害越來越大。所以,耕地數量的保護變得尤為重要,這對于提高土地生產力作用較大。對于土地而言,夏季過高溫度和冬季過低溫度都是不利的。在森林附近的農田,溫差較小,所以冬季溫差影響對農作物的影響要小一些。森林的蒸騰作用可使空氣的濕度增加達20%作用。所以,調節農田微氣候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要在農業區打造防護林,這樣就能很好的幫助農作物度過嚴寒的冬季。除外,對于耕地而言,旱澇災害的作用不容小覷,而森林培育就能有效改善這一狀況,使農業生產得以穩定進行。
3、森林培育的應對策略
3.1提高森林培育質量管理的科技水平
應當運用科學技術進行森林培育,從而保證森林培育水平的不斷提高。這就需要有一整套完善的森林培育管理體系,使森林培育工作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不斷的提高,同時對于植株還需要培育人員運用相應的質量管理體系進行實時的檢測,對植株的生長過程進行詳細的記錄,并且對于可能影響植株生長的各種例如火險、病蟲害等風險進行密切的檢測,從根本上提高了森林培育的整體質量。
3.2建立科學的森林培育理念
首先,樹立積極的森林培育理念,對于森林自然恢復的消極觀念應當徹底克服,從而養成良好的森林培育習慣,采取積極的措施加強森林的人工恢復,使的森林培育質量不斷的提升。其次,對于以往的木材隨意獲取的行為應當予以嚴厲的制止,只有從內心樹立正確的森林培育義務,才能獲得獲取木材的權利,最終使人們的森林培育意識進一步的提升,最終全面的提升森林質量。最后,應該從長遠發展考慮森林培育的工作,深刻的認識到森林培育工作的重要性,認真的做好森林資源的人工恢復,使得森林質量從根本上不斷的提高,從而存進森林生態的可持續性發展。
3.3強化森林經營,形成發達的林業產業鏈
現如今,我國林業發展資金投入形式單一,林業發展也表現的過于單一,因此,林業生產經濟效益比較低,對此,應該豐富林業內涵,采取有效措施拓寬單一的產業鏈。另外,由于經濟環境的改變,森林對生態環境所產生的各種效益難以實現,因此要全面促進綠色化的稅收制度的推行,積極推動森林資源的有償轉讓,加深產權制度變革,在稅收方面給予優惠。
結語:
通過森林培育,農業生產也能得到很大提高,原因在于森林能夠起到防災減災,調節溫差的作用,夏季,能夠改善高溫灼熱的影響,而到了冬季,能夠有效降低低溫寒冷對農業生產的負面作用。同時,森林覆蓋面積增大了,植物蒸騰作用就會更加明顯,空氣濕度就會因此增加,極大改善作物生產環節。另外,森林還能有效防治干旱和霜凍等自然災害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尹立新.淺談森林培育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重要性[J].大科技,2016(14)
[2]岳燕杰,劉爾平.森林培育和生態環境建設關系的探討[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10:33(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