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下,在司法改革的大環境下,全面依法治國的進程被推進了,已被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全社會法治觀念也被明顯增強,律師作為我國法律事業重要的建設者,律師的地位和作用是看得見的。本文從新修改的律師法的角度出發,闡述本人淺顯的對《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的理解,其中包含本人認為不足的見解。
關鍵詞 律師法 訴訟權利 刑事訴訟法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
作者簡介:張來鳳,南昌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刑事訴訟法。
中圖分類號:D92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2.190
律師作為現代法律職業者,在一國的文化、政治、社會、經濟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該國的文明法制化程度如何可以從律師在一個國家中的作用看出來,刑事訴訟法可謂是“官告民”的學科,刑事訴訟的進程和案件發展直接關系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和人權保障,由此可明顯看出,律師在刑事訴訟中起到關鍵作用。
正是由于律師不像法官、檢察官一樣,是國家法律工作人員,作為一名自由職業者,所受的規范和約束相對較少,2016年律師法實施細則的出臺,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些許缺陷、不足。《律師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律師擔任辯護人的,應當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 。”本條法條作出了律師擔任刑事辯護人的相關規定;律師擔任刑事辯護人,指的是律師擔任刑事訴訟的辯護人,參加刑事訴訟活動因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他們法定代理人的委托或者是人民法院的指定;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為了保證他們的合法訴權 通過行使他們的辯護權。其中,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在我國《憲法》第一百二十五條也作了相關的規定。
結合《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法律條文的規定,律師擔任刑事辯護人時,職責是根據法律及事實,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無罪、罪輕;或者有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意見、材料,以此用來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 。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律師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辯護,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不得捏造事實或者歪曲法律。根據新修訂的《律師法》的有關規定,律師禁止故意提供有關虛假的證據或者利誘、威脅他人提供虛假的證據、妨礙對方當事人合法取得證據,否則將會受到行政處罰;第二,提出律師應主要把定罪和量刑作為提出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的材料和意見作為律師進行辯護活動的主要內容,通過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無罪、罪輕或有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意見和材料。律師可以從案件事實和證據方面提出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的證據,第三,懲罰犯罪,保護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人權是律師進行辯護活動目的及內容之一。從一方面看,律師只有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進行辯護的職責,而沒有為公訴人進行控訴的協助要求;從另一方面看,律師希望達到得目的只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而不是希望維護其全部利益,更不是希望維護其非法利益。
在新修改的律師法中,辯護律師是可以作無罪辯護的,如今不僅可以在庭審過程中就量刑問題發表辯護意見,還可以在提交 量刑辯護意見即庭審之后;從此可看出,部分律師想進行無罪辯護時,已經不再要求必須在庭審過程中就量刑問題發表辯護意見。因為無罪辯護本來就意味著沒有必要就量刑問題進行發言,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個別律師把法庭作為其作秀表演的場地。
在舊的《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條文規定,有關辯護律師職責的規定在實踐中有部分專家律師、學者普遍反映有主要兩個問題:首要問題是忽視了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程序性權利的辯護因律師的辯護范圍還是僅限實體權利;司法活動中,執法工作人員因未嚴格遵守程序而出現違法行為的現象非常多,有時候甚至侵犯了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利;因為刑事訴訟法中并沒有詳細地對律師的辯護權進行規定,大部分狀況下司法機關與執法人員比會認真聽取律師的意見,這一方面不利于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也不利于防止辦案人員的程序違法行為 。因此,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的第五次會議中通過了關于修改刑事訴訟法的決定,對第三十五條作了兩處修改:首先是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修改成為“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其次是刪除了原文中辯護人提出“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等的材料和意見的規定中的“證明”兩個字。雖然僅有兩處看似不大的修改,其中辯護人律師的職責權限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第一,按舊法的規定向法庭,控方舉證,用來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無罪、罪輕或者有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是對律師的要求;但新法卻作出了規定,把律師的義務變成了律師的權利,律師可以向法庭、控方舉證,也可以不向法庭、控方舉證。除了少數非法持有型犯罪中,被告人,即辯護人需承擔一定的證明責任外,證明責任全部由控方承擔。第二,維護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訴訟權利增加規定到辯護律師的職責中,使保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力度加大,并且也充分體現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本質要求。
需要說明的是,本法條是從辯護人的執業、職責要求角度出發,也即是從相對于其委托方或法律援助對象方面規定辯護人的“責任”。根據本法的有關規定,一般情況下,公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證明責任由人民檢察院(即公訴方)承擔,而辯護律師在訴訟過程中并不承擔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的舉證責任,其主要工作是對犯罪指控和人民檢察院、自訴人的舉證證明進行有效的辯解和反駁。
當然,任何事物都是不盡完美的,或多或少都有缺陷和不足。第一,這條法規雖然對辯護人的有關責任加以規定,然而卻沒有明確指出辯護人未履行這些職責時所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從而無法使得辯護人能夠積極與主動地投入到辯護工作中來,被告人與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利很有可能被侵害,辯護律師有可能地會全力為被告人與犯罪嫌疑人辯護,積極提交各種材料與文件,也有可能不會積極為被告人與犯罪嫌疑人提交有利材料與文件。這是由于,即便辯護人不積極為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辯護,其也不會被追究法律責任;在這種情況下,犯罪嫌疑人與被告人的合法權利怎么能夠被有效保護呢,被侵犯的情況時有發生 。因此,可在《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中增加應承擔的法律后果。第二,實體辯護仍被重視,在條文中并沒有作出對辯護人有履行“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由于執法人員或司法機關由于未嚴格遵守法定程序而合法權利受到侵害的材料與文件”這一職責的要求,僅僅是對其作出了應“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利”要求的規定。第三,從新法將原法內第35條中“維護被告人與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修訂為“維護被告人與犯罪嫌疑人的訴訟權利與其他合法權益”,從這一點我們可知,其立法的目的在于擴大并維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權利的內容和外延,因為,這一結果的出現也會使得審判者對之作出無助于保護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訴訟權利與其他合法權益的判決,這是由于哪怕是辯護律師提交了相關材料與證據,審判方也有可能不予采納,最終能否得以實現在一定程度上由審判方是否接受這些證據與材料所來決定。
程序公正作為恣意而治和依法而治的分水嶺,我國法律因把程序公正和實體公正并重,不能出現輕程序或者輕實體的現象。不論是像律師法此類的實體法還是像刑事訴訟法此類的程序法,都是我國法律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不可或缺的一環,在構建和完善刑事訴訟法時,應結合各個部門法的有關內容。在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下,在司法改革的大環境下,正如拉德布魯赫說過:“司法使法律降臨人間”。辯護律師職責是基于問題而提出,基于問題而去論證,基于問題而建設的。
注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正前后對照表.人民檢察.2012(8).
黃太云.刑事訴訟法釋義.人民檢察出版社.2012.
陳歡水、高斌.論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的再修改.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14(1).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20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