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法律作為維護社會秩序,約束人民行為的重要途徑,在經濟發展、社會建設方面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但是在隨著人民群眾交往的不斷深入和多樣化,法律運行適用中遇到了諸多的障礙,尤其舊行政訴訟法的受案范圍更是被社會各界人士詬病。在此種情況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后,進行了科學性和突破性的變動,尤其對于受案范圍的改動更是滿足了人民群眾的訴訟需求。但是條款的改動是否能夠真正解決“立案難、受理難、執行難”的問題還需要長期的實踐加以認證。
關鍵詞 行政訴訟法 受案范圍 修改 困境
作者簡介:袁福田,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廣播電視大學學生處副主任,講師。
中圖分類號:D92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2.19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作為我國三大訴訟法之一,自1989年出臺以來已經經歷了27年的風雨,對于社會的法制建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當我們在次審視行政訴訟法時卻發現其中的一些條款已經不符合時代的潮流,一味實施只能造成社會的混亂,為此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2014年11月1日表決通過了修改行政訴訟法的決定。在此次的修改中法學人士欣喜地發現其中對于行政訴訟法的受案范圍這一部分做了極大的修改,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是由于歷史因素、思想觀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行政訴訟法的受案范圍在實施中還面臨著一定的困境,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一、行政訴訟法修改的必然性
(一)歷史條件下的行政訴訟法
在長期封建體制的壓迫之下,在長期官僚體系的影響之下,得到解放獲得新生的人民群眾迫切地希望得到一個申訴的平臺和機會。為了轉變歷史遺留下來的官貴民賤、官尊民卑的封建思想,為了進一步約束和控制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職權行為,令其真正發揮為人民服務的作用,在實行社會主義法制體系的新中國逐步建立和完善行政訴訟法制度是一種必然。在刑事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制度相繼確立并發展后,1989年4月4日在經過多年的等待后經第七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通過并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確認其在1990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運行。行政訴訟法的實施打破了長期以來官告民或者民告民的局面,確認了民告官這種訴訟行為的合法性,并制定了相關的法律制度予以輔助??梢哉f《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確立和運行是我國法制建設的一個里程碑,標志著我國就此真正走上法制化道路,并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 。雖然在行政訴訟法的相關條款有所局限,但是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在當時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人民群眾交往十分簡單,思想極為單純的環境下,行政訴訟法的利用率不高但人民群眾的勝訴率較高。
(二) 行政訴訟法修改的必然
法乃治國重器,良法乃善治前提,行政訴訟法的修改也具有其必然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改革開放程度不斷加深,全球化、一體化進程逐步深入,各種思想傳入我國,沖擊改變著人民群眾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在此種情況下,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各項交往變得愈發多樣和復雜,國家機關的權力也在不斷擴大。因此回首再看行政訴訟法其內容已經無法滿足人民群眾的訴訟需求。尤其是在訴訟過程中對具體行政行為定義區分不明確所造成的立案門檻太高太窄、難度太大等一些列問題,致使三分之二以上的案件被拒之門外,無法得到公正裁決,無法協調解決國家機關和人民群眾之間的矛盾。長此以往,以立案難為代表的三難問題所造成的矛盾不斷累積,導致了人民群眾的不滿,引發了社會各界人士對修改行政訴訟法的呼聲。因此依據當前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展望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進行大規模系統化科學化的修改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普遍追求,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二、行政訴訟法受案范圍的修改
(一)行政訴訟法受案范圍修改前的困境
受案范圍是行政訴訟法的基礎部分,立案也是行政訴訟案件運行審判程序的根本所在。但是就修改前的受案范圍的實際使用情況來看,可以發現,第一點全國每年受理的行政訴訟案件數量和國家機關所做的大量的行政行為不成比例,且原告的勝訴率逐年減低 ,但是社會上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借助行政權侵犯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情況卻并未消減。第二點大部分的人民群眾對相關的條款項并不熟悉,不知道侵權行為能不能告,去哪里告也不明確應當告誰和具體告什么;同時在被告國家機關和受案法院之間存在著的千絲萬縷的聯系也束縛了法院公正審判的行為。這些問題的存在都使得行政訴訟法的受案范圍這條法律在運行中遇到了極大的阻礙,陷入了極為尷尬的局面內。
而究其根本只是因為行政訴訟法的受案范圍過于狹窄且定義模糊,給侵權的國家機關可乘之機。為了最大限度地解決以上的問題,發揮行政訴訟法控權法本質的約束作用,為了促使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職權行為真正從人民出發、以人民為本、為人民服務,立法機關修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并于2015年5月1日起實施。
(二) 行政訴訟法受案范圍的修改
1.受理行政案件種類的擴大:
相較修改前的行政訴訟法,受理的案件種類已經從原有的8項變為12項,現下已經涵蓋了包括行政強制、行政許可、行政不作為等在內的多方面行政行為。進一步明確細化案件受理的范圍,以法律的形式明確地告知廣大的人民群眾以這12項為主的諸多行政行為所造成的自己合法權益的損害可以通過訴訟的形式得到救濟,獲得公平公正的對待 。同時明確地標注12種行政行為所引發的訴訟案件也令受案法院更清晰地了解認識到自己的職責所在,以此從原本潛在的實質審查轉變為真正的形式上的審查,令更多的行政訴訟案件得到受公正審判裁決的機會??梢哉f受理行政案件種類的擴大為解決后續審理難和執行難問題的解決奠定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2.保障的權利擴展至合法權益:
《行政訴訟法》第二條說“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所稱行政行為,包括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作出的行政行為?!钡谑l第十二項說“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睆闹胁浑y發現相比修改之前的行政訴訟法,現在已經將人民群眾受保障的權利擴展至合法權益 ,同時侵權行為的主體也不再限于國家機關,并將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的指導精神融入到受案范圍的條款之中,為接下來一些社會組織單位承擔更多的社會公共管理服務職能時造成的侵權問題指明了救濟途徑??梢哉f雙方面的雙重規定意味著受案范圍從原本狹窄的人身權、財產權中跳脫出來,轉移到同時保護受教育權、勞動權等更大范圍的憲法性權利中。以此人民群眾能夠拿起法律的武器對抗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侵權行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另外,《行政訴訟法》第二條、第十二條、第十三條法律通過正面列舉和反面排除并配合以兜底性條款的方式再次明確了相應的受案范圍。在正面列舉有代表性的行政侵權行為的同時,明確告知人民群眾那些行為不屬于行政訴訟法的受案范圍,以此節約了司法資源,提高了法院的工作效率。同時行政訴訟法的修改不再明確地區分具體行政行為和抽象行政行為的概念,并首次針對政府信息公開行為和行政協議的訴訟救濟方式加以規定 。這些改變都有效地解決了當前大部分的行政訴訟糾紛,限制了地方政府打著合法的旗號對人民群眾所實施的侵權行為,并推動了我國基層法制建設的發展完善。
三、修改后的行政訴訟法所面對的困境
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修改已經摒棄了大多數的錯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作為一部民告官的法律,其目的仍舊是協調人民群眾和國家機關之間的矛盾。所以對受案范圍修改后運行質量的衡量標準的根本是其能否解決立案難問題,能否為后續審理難和執行難問題的解決打下良好的基礎。就現在的實際情況來看在運行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一)受案范圍自身修改的疏漏
第十二條和第十三條的正面列舉和反面排除雖然直接點明了大多數行政訴訟案件的誘因,但是陷入了濫用列舉的情況,也將受案范圍局限在一個較小的空間內。雖然之前有第二條做原則性總括,以后有第十二條十二項兜底性條款,但是在三者的轉換銜接之間存在著大量的空白,容易造成權利斷檔,致使在社會中大量公共領域內的行政行為本應進入訴訟程序但卻被拒之門外,妨礙了行政爭議得到實質性的處理。
同時受案范圍的瑕疵疏漏,將會影響整部行政訴訟法的運行,降低其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職權行為的監督作用,無法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二)行政權威與司法權威之間的沖突
曾經有一位立案庭的法官在面對行政訴訟案件時自嘲道:“我們的任務已經不是廣納案件保障人民合法權益,而是和前來立案起訴的群眾斗智斗勇,千方百計地令他們不立案。”這種情況在行政訴訟法修改之前就大規模存在,在修改后卻也未真正地解決這一問題。相反可以說受案范圍的修改在降低了立案門檻的同時,也打擊了國家機關的行政權威,并再次將行政權威與司法權威之間的矛盾推向頂峰。
試問在政府機關運行體系中的法院,受到上層政府有關部門多方面壓力的法院,如何能在生命被他人掌握并威脅的尷尬局面下坦然地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捍衛法院的司法權威?就算能,那么隨之而來的“報復”又要令各位公正的法官如何承擔?
沒有配套的其他法律法規制度,沒有徹底到位的貫徹落實,一味依靠行政訴訟法受案范圍的修改是難以緩解行政權威和司法權威之間的矛盾和沖突的。
四、總結
任何一項政策制度的運行都需要一定的適應期,行政訴訟法也是如此。想要真正發揮行政訴訟法的作用,真正約束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為,避免權力濫用損害人民群眾的合法利益,切實減少社會矛盾。不僅要人民群眾轉變思想觀念,敢于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更要社會制度體系逐步完善,為人民群眾構建一個公平公正的法制環境??梢哉f這是一項社會性事業需要每個人的共同努力和長期堅持,我們始終相信在未來隨著行政訴訟法的不斷完善,隨著法治理念的深入人心,我國的法治建設一定會更加高質高效。
注釋:
呂源品.淺析行政訴訟法受案范圍的現狀及困境.河南機電高等??茖W校學報.2013(6).64-65+78.
鐘泰愚.多角度分析行政訴訟法受案范圍的修改.法制與社會.2015(1).83-84.
王麗英.新《行政訴訟法》與行政案件的受案范圍.上海政法學院學報(法治論叢).2015(3).94-98.
張文忠.新《行政訴訟法》實施與法院立案登記制度.上海政法學院學報(法治論叢).2015(3).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