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甦
通過學生的課后練習與教師的課堂教學使學生了解拉赫瑪尼諾夫及其《音樂瞬間》的作品風格,指導學生掌握演奏狀態、演奏方式、細節處理等方面,能夠正確地演奏這部鋼琴作品。
謝爾蓋·瓦西里耶維奇·拉赫瑪尼諾夫(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Рахманинов)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羅斯音樂文化中的重要人物,是著名的作曲家和杰出的鋼琴家。他的音樂作品雖然以小調居多,但內涵深刻、大氣磅礴。他的音樂作品對俄羅斯乃至世界音樂都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本次研究的內容就是拉赫瑪尼諾夫的e小調《音樂瞬間》。
一、拉赫瑪尼諾夫的生平和他的作品風格
拉赫瑪尼諾夫(1873-1943)1873年出生于俄羅斯諾夫哥羅德的一個貴族家庭,但好景不長,由于拉赫瑪尼諾夫父親的揮霍無度和離家出走導致家道中落,使得幼年的拉赫瑪尼諾夫失去了優越的生活環境,巨大的落差造就了他內向而孤僻的性格。在他12歲那年,由他的表哥安排他進入了莫斯科音樂學院,跟隨名師尼古拉·茲維列夫學習,接受茲維列夫嚴格的訓練。
1897年,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一交響樂》迎來首演并由他親自指揮,但是由于演出當天醉酒上臺,以致整個首演表現得一塌糊涂,劣評如潮,令他受到了非常大的打擊,使他無法再集中精神創作樂曲,為此拉赫瑪尼諾夫一蹶不振,患上了抑郁癥,在之后將近一年的時間內都沒能創作出新的作品,無論什么方式都不能令他重拾信心,后來他的哥哥為他推薦了心理醫生尼古萊·達爾教授,在達爾教授的治療下,他終于從沉重的打擊中走了出來。1900年,拉赫瑪尼諾夫為了表達他對心理治療師的感激,將他的新作《第二鋼琴協奏曲》獻給了尼古萊·達爾教授,并在首次演出中進行了鋼琴獨奏。這次的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拉赫瑪尼諾夫因此重生,終于走上了輝煌的道路。
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作品有著極其強勁的表現力,他的旋律極富感染力和歌唱性,俄羅斯民族中特有的深沉大氣的藝術風格深深地融入他的作品之中。由于他兒時巨大的生活環境的差異和他所處年代時局的動蕩,使他的音樂中也融入了些許悲情的成分。他的鋼琴作品有些氣勢恢宏,有些抑郁暗淡,有些豪放灑脫,有些小巧精致,每一首都個性十足。
二、關于音樂瞬間
《音樂瞬間》是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創造的一種與即興曲類似的鋼琴小品。關于音樂瞬間的定義有兩種解釋,第一,Moments Musical,即一種鋼琴抒情特性曲,譯成“音樂瞬間”“樂興之時”,或“瞬想曲”。它一開始被應用于舒伯特的六首鋼琴曲。第二,音樂瞬間是一種規模不大的器樂曲,主要是鋼琴曲。這種體裁與浪漫主義時期其他很多小型體裁有相似之處,如即興曲、夜曲、前奏曲。
它具有即興曲的短小精煉與精致雕琢,又有輕松活潑、隨意灑脫的特點。即興的沒有固定的目標和規定,隨靈感隨意而發,跟著感覺走,沒有計劃和太多的原則。作曲家突發的瞬間的音樂構思,每時每刻都在讓奇跡在意外的時間與地點發生,那一曲曲精彩的音樂瞬間閃爍出音樂家的音樂之魂魄。
拉赫瑪尼諾夫的《音樂瞬間》Op.16作于1896年,由六首小曲組成。這些音樂性和高難度融為一體的作品似乎更像他隨后創作的《音畫練習曲》,需要演奏者有高超的演奏技巧。Op.16No.4是這套音樂瞬間的第四首,e小調,速度極快,是一首具有很強練習曲性質的音樂瞬間。塑造的音樂形象非常具有個性,對比極其強烈,會給聽者一種一氣呵成的暢快感。
三、《音樂瞬間》(Op.16No.4)演奏要點
(一)演奏的狀態
這是一首需要手指快速跑動的鋼琴小品,但是彈奏鋼琴不是僅僅注重手指就可以的,彈奏一首樂曲,小臂、大臂、腰部甚至是離手最遠的腳都在跟隨著手指一起運動,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所以在彈奏鋼琴時要調整好整個人的狀態才可以彈出想要的效果,演繹出樂曲豐富的層次。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找到心理與身體最放松的姿態,幫助學生放松自己,以良好的狀態演奏樂曲。
(二)旋律和力度
旋律線條悠長,極具浪漫主義時期的歌唱性。旋律以級進式、模進式進行使得原本就綿長的旋律似有無限的張力,再配上豐滿厚重的和聲,演奏者要彈出大海的深厚以及巨浪的磅礴氣勢。三連音、六連音的使用,增加了樂曲的寬度,恰當的演奏可以讓樂曲張弛有度。要在快速的手指跑動中保持旋律聲部的清晰。
例(1):拉赫瑪尼諾夫《音樂瞬間》第5-6小節,如圖1所示。
19世紀鋼琴可表達的力度變化幅度加大了許多,因此,作曲家常寫PP至ff的力度范圍。而拉赫瑪尼諾夫則會經常用到ppp至fff。因此在演奏中,演奏者要體現出拉赫瑪尼諾夫豐富的層次感,清晰的力度劃分是不可缺少的。通常在浪漫派音樂演奏中,速度和力度變化會同時出現。有時漸強伴隨漸快,漸弱伴隨漸慢,這一點要尤其注意。
例(2):拉赫瑪尼諾夫《音樂瞬間》第27/45小節,如圖2所示。
(三)踏板的運用
踏板是鋼琴演奏中不可缺少的輔助工具,它對渲染音樂氣氛、保證樂句連貫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得當地運用踏板,可以極大地提升樂曲的表現力。在這首e小調《音樂瞬間》中,右踏板的運用貫穿始終。右踏板有兩個主要的作用,即把單獨用手指無法保持的音延長和連結起來以及給它們增加色彩。
這首樂曲中左手綿延不斷的伴奏音型與右手鏗鏘有力的旋律聲部需要用合適的踏板法去平衡旋律、伴奏和低音線之間的關系。在選擇踏板法和變換踏板的時候有幾個依據:其一,以和聲變化為依據,一般來說,和聲變化,踏板也要跟著換;其二,以色彩效果的需要為依據,我們必須認真研究作品的性質以及其所需要的聲音色彩,再來決定如何使用踏板。右手經常出現的大跳,還有如號角般持續的高聲部,都需要恰當及時地踩下踏板來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左手的連續跑動如波濤般洶涌,不踩踏板會覺得干澀無力,踩多了又會顯得太鬧、不干凈,因此要保證在手指清晰的情況下,利用踏板渲染氣氛。
拉赫瑪尼諾夫這首《音樂瞬間》中,既要保證和聲的獨立,又要保證旋律及伴奏線條的連貫,另外,在保持樂曲中復調的清晰度時,踏板要用得極為細致謹慎。
例(3):拉赫瑪尼諾夫《音樂瞬間》第16-17、27-28小節,如圖3所示。
(四)速度與節奏
在許多音響資料中,這首《音樂瞬間》的彈奏速度都非???,這就要求演奏者需要具有一定的手指跑動能力,盡量還原作曲家想要表達的情感。既要保證速度,也要保證主、副旋律的清晰響亮。盡管在演奏中,我們要盡量彈出樂曲應有的速度,但最重要的還是要還原作曲家本來的情緒,并在此基礎上找到合適自己的演奏速度,切不可盲目追求速度,最終造成彈奏失控,
節奏方面需要注意“三對二”以及三連音的節奏音型,既要保證演奏的精準,又要凸顯樂曲的張力與氣勢。
(五)練習要點
在練習這首具有練習曲性質的鋼琴小品時,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音樂織體“揉成一團”,音型的清晰度也因此消失。遇到這種情況“惟一可以向學生建議的就是:減速慢彈,強迫自己清楚而準確地‘發出所有的音。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甭毑⒉皇菃渭儥C械的慢,不是將手指速度放緩。用力發死、手指僵化會使得彈出的聲音發木。慢練時,“在觸鍵的一剎那,手指反應依然是敏捷的,只是將音和音之間的間隙擴大了。不要忘記音色的要求和音響的強弱變化”。
在彈奏大音量的和弦時,切忌發死力拍打或者用力按住琴鍵。要活用“重力演奏”,用腰背、大臂、手腕等力量彈出扎實、飽滿、悠揚的“活的”音符。
通過對拉赫瑪尼諾夫及其音樂風格的介紹,使學生能夠盡快進入作曲家想要表現的情景之中,有利于學生正確地演奏出作曲家想要表達的意境,通過對細節的把握,更加正確細致地彈奏出所有的音符,以正確的方法演奏樂曲,提升樂曲的表現力。
(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