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彬
【摘要】 目的 探討甲氧明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誘導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90例行全身麻醉手術治療的老年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5例。觀察組給予甲氧明靜脈注射治療, 對照組采用生理鹽水靜脈注射治療。比較兩組患者在不同時刻的血壓及心率變化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5 min心率均低于對照組, 而血壓各時點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0)明顯低于對照組(11.1%)(P<0.05)。結論 采用甲氧明對老年全身麻醉誘導期患者實施靜脈注射有利于穩定血流動力, 并可預防低血壓發生, 臨床效果顯著, 可推廣應用。
【關鍵詞】 甲氧明;全身麻醉誘導;心率;血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3.131
全身麻醉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麻醉方式, 老年患者因機體抵抗力差, 加之受術前禁食、禁飲等因素的影響, 故而極易引發低血壓等并發癥[1]。因此, 臨床上必須要加以重視, 甲氧明是現階段臨床上較為常用的一種全身麻醉誘導期靜脈注射藥物, 其在預防低血壓方面有重要效果, 本研究探討甲氧明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誘導中的應用價值,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間在本院行全身麻醉手術治療的老年患者90例進行研究, 均無呼吸系統疾病, 并排除伴有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患者, 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并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5例。觀察組中男25例, 女20例, 年齡62~78歲, 平均年齡(69.5±4.6)歲;對照組中男26例, 女19例, 年齡61~79歲, 平均年齡(68.9±5.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患者術前8 h均禁食、禁飲, 進入手術室后對其血壓、心電圖等進行常規監測, 并以患者體重情況為依據給予患者10 ml/kg乳酸林格氏液注射治療。待患者安靜后, 定時監測患者血壓計心率, 并取兩次監測平均值為基礎值。麻醉誘導間所有患者均行20 min吸氧處理, 并以患者體重為依據給予患者常誘導麻醉, 麻醉藥物及用量包括:0.05 mg/kg咪唑安定、2.0 mg/kg丙泊酚、5 μg/kg芬太尼、0.1 mg/kg維庫溴銨;麻醉藥物全部注射后5 min行氣管插管。觀察組在誘導期間給予患者甲氧明靜脈注射處理, 即將2.0 mg甲氧明溶于20 ml生理鹽水中, 并給予患者靜脈注射治療。對照組則在麻醉誘導期間給予患者同等劑量的生理鹽水處理。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在誘導后3 min、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3、5、10 min的血壓及心率情況, 同時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不同時刻血壓及心率變化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誘導后3 min血壓明顯下降(P<0.05);對照組患者則在誘導后3 min及插管后各時間點血壓均顯著下降(P<0.05);觀察組患者誘導后3 min、插管后1 min心率均顯著降低(P<0.05);對照組患者在誘導后3 min心率顯著下降(P<0.05), 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 min心率明顯上升(P<0.05);觀察組患者插管后即刻、插管后1、5 min心率均低于對照組, 而血壓各時點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 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均無心動過緩、低血壓等現象發生, 對照組患者中5例患者發生心動過緩, 無一例患者發生低血壓,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1%, 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χ2=5.294, P<0.05)。
3 討論
老年人因機體抵抗力低, 且多合并有多種基礎疾病, 加之術前需要禁食禁飲, 故而其接受手術治療的風險相對較大[2]。研究顯示, 手術前全身麻醉誘導期持續時間約為30 min, 而該時間內患者極易出現不良反應, 其中低血壓即該時期內發生率較高的一種不良反應[3]。本研究顯示對照組患者則在誘導后3 min及插管后各時間點血壓均顯著下降(P<0.05)。其主要是由于麻醉藥物會對心肌的正常功能造成影響, 同時患者禁食禁飲后極易產生營養缺乏癥狀, 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患者血容量顯著減少, 故而極易引發低血壓癥狀。
甲氧明是現階段臨床上常用的一種預防全身麻醉老年患者麻醉誘導期間低血壓的藥物, 該藥物屬于受體激動劑的一種, 其對α受體有較高的選擇性, 而對其他受體則不會產生作用[4]。故而, 該藥物可通過對α受體結合的方式促使小動脈運動收縮現象改善, 進而可促進血管內血液流動的動力增加, 使得血壓及回血量明顯升高;同時該藥物還可促進α腎上腺素受體活動, 有利于促進血管收縮, 且可促進患者血壓上升, 血壓升高則會在一定程度上對迷走神經的頸動脈竇反射情況造成影響, 故而, 可達到減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的目的[5]。同時因甲氧明的選擇性較高, 其可在促進α受體興奮的同時避免對心肌產生影響, 故而可避免心肌耗氧量增加, 對心臟有良好的保護效果。因此, 將其應用于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誘導中可取得顯著的預防低血壓效果。
綜上所述, 采用甲氧明對老年全身麻醉誘導期患者實施靜脈注射有利于穩定血流動力, 并可預防低血壓發生, 臨床效果顯著, 可推廣應用, 但其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引發心率下降, 臨床上需加以重視。
參考文獻
[1] 季惠.利多卡因霧化吸人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誘導中的應用. 上海醫學, 2012, 35(12):998.
[2] 朱小兵.肥胖患者全身麻醉誘導期按去脂肪體重與按體重維庫溴銨用藥的藥效學比較.實用醫學雜志, 2015, 31(3):417.
[3] 潘科.術前使用甲氧明預防處理椎管內麻醉所致低血壓臨床體會.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5, 14(6):27-29.
[4] 肖雪梅.單人行全身麻醉誘導不同通氣方式對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胃脹氣的影響.重慶醫學, 2015, 44(15):2156.
[5] 邢弟林, 林家國.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誘導對循環干擾的比較.重慶醫學, 2015, 44(2):258.
[收稿日期:2016-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