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璇玉
摘要:隨著我們教育教學的改革,新課程需要我們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要求我們關注“人”的全面發展,與傳統教學相比較有一個質的飛躍,我們要讓學生學會生活,關注現代社會,跟上科技發展的步伐,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經驗的積累,將學生放在教學活動的中心舞臺,把課堂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和自主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改革,主動,課堂教學,自信心,責任感
一、更新觀念,轉換角色
在教學中,教師要始終把教書育人的任務放在首位,將自己的單一角色變為多重角色,成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管理者、傾聽者、學習者。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精心設計活動過程與程序,組織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與合作,鼓勵學生大膽說出心中所想,不要害怕出錯,敢于面對挫折和失敗。同時,教師要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間的交流活動,引導他們在群體交流中自我發現,特別是在知識的聯結處、疑難處,思維的干擾處、轉折處,最終使學生通過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弄清概念的形成、計算的原理、公式的推導、解題的思路。
二、創設情境,啟發學生主動參與
創設特定的學習環境,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不僅在一節課的開始要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的欲望,而且還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不斷進行各種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學習的情境之中,全員參與,全程參與,積極主動地學習。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將寓言、故事、和游戲等學生特別感興趣的東西帶入課堂,增加課程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喜愛他學習的課程,從而達到積極參與的目的。如在開學第一課時,為了讓同學們更深地了解化學課,認識化學這門學科。激發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我先給同學們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白紙變紅字”,然后我又給他們做了一個“魔棒點燈”的小魔術,最后再表演一個燒不壞的手帕,同學們的興趣,頓時被調動起來了,個個都想試一試,想弄清什么原因……。對化學這門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他們以后學好化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讓學生充當小老師,參與教學的全過程
傳統的教學總是老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被動地聽,長此以往,學生由“愿學”變為“厭學”。為了改變這一局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參與的欲望,教學過程中,對于簡單易懂的教學內容,水的凈化、愛護水資源、使用燃料對環境的影響等課題,我采用課前向學生布置預講內容,指導學生查閱資料,準備教案,課堂上安排學生主講,教師加以總結補充的方式,讓學生充當“小老師”,不僅參與“學”,而且參與“教”,滿足了部分學生的強烈的表現欲,讓他們體驗了當老師的感覺。對于聽的學生而言,由于是同班同學講課,他們都表現出了極大的傾聽觀看欲望;同時講課過程中,也有板有眼積極配合回答問題,有時“小老師”失誤了,課堂上又響起了善意的笑聲及糾正聲。整個過程學生興趣盎然,課堂氣氛愉快而活躍。從而深化他們的求知欲望,使他們在活動中不得不自覺學習,力求覺得更好。如在學習完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意義時,我把全班同學分成8個小組,每小組5人,分別討論化學方程式表示哪些意義?先在小組中討論交流,再在全班進行交流,即上臺當“小老師”,若小老師講的不妥,其他小組的同學很快指出錯誤之處并予以評價。通過這樣的活動,同學們既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又感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同時又通過煅煉,對所學習的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更加深刻。自然也就取得了優秀的教學成績。
四、讓學生參與課堂提問、討論
我認為,課堂提問的方式應該是雙向的,可以是教師問學生答,也可以是學生問,教師或其他學生答。學生在主動問教師的時候,他一定是經過了自己的積極思考的。因此教學中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動腦提出問題,然后通過小組討論解決問題,只有這樣,他們才能不僅只會接收“魚”,而且懂得怎樣去“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有時便根據教學內容向學生講明學習重點,然后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圍繞學習重點,自己提出一些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全班辯論或個別解答,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問題的辯論與質疑,這樣學生在討論、爭辯的過程中充分理解,鞏固了所學知識,掌握學習的途徑和方法,同時體驗到主動探究發現、解決問題的成功感受。
五、多元互評,以評促教
以前只有老師評價學生,學生幾乎沒有評價老師的機會。新課改則提倡師生互學互評,這對學生參與意識的培養、對教學質量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我們更應注重學生對教師教學的評價。要多問學生教學中哪些地方處理得好,哪些講得不透徹、不明白,有什么建議等。教師可以采用問卷調查,也可以讓學生隨時用小紙條的形式反饋,這樣能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整個教學活動過程,更有利于教師改進教學。
六、大膽放手,創設機會,增強學生動手的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有了參與的欲望,還要有參與的機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根據教材的特點,從每位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個性特征出發,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同等參與動手學習的機會,培養其主動動手的能力,擴大學生的思考空間和創造空間,以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愛學、能學、會學。如在做《空氣成分的測定實驗》時,這個實驗是一個很難做成的一個實驗,教師如果操作不當實驗也不會成功,我讓學生先閱讀課本中有關該實驗的操作,讓班內的一名同學試一試,結果很顯然,這名同學沒有成功,再讓同學們分組討論做成功該實驗應注意哪些因素?同學們的積極性高漲起來了,在老師的引導,他們很快找到了實驗沒有成功的原因。
如在學習在學習《溶液的酸堿度表示法—pH》時,我先用多媒體動畫的優勢,把pH的范圍、測定pH的儀器、用品及方法展示給同學們,讓他們認識一下溶液中存在著酸堿性的大小及酸堿度的表示方法及測定方法,讓學生輕松地學會了原本比較枯燥的溶液酸堿度的知識,然后,我讓學生拿出他們課前準備好的儀器、用品測定家庭中常用的小蘇打、食醋、自來水、蘋果汁等pH。同學們情緒高漲,人人動手,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又增強了他們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七、讓學生參與作業試卷的批改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總是學生寫作業,教師一本一本批改,這樣,老師的負擔很重,特別對于大班額的班級,教師更是苦不堪言。在實施參與式教學的過程中,對于一些簡單的客觀性作業、試卷內容,我們組織學生參與批改,師生對改、班內對改。這樣做,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相互批改的過程中,不但打破了以往學生被動接受的消極局面,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和責任感,而且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發現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
只有教師退出表演舞臺甘當導演,才能讓學生成為舞臺的主角,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積極主動地學習。所以將學生放在教學活動的中心舞臺,把課堂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才能真正的體現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和自主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實現真正的“學習”,這樣才能迅速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李榮華“化學實驗教學的新探索”.“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3006.
[2] 朱玉軍,孫秀麗,劉知新.“化學教育”.200801.
[3] 陳雅蕙,等“生物化學實驗原理和方法”.(第二版) 200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