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橫山羊肉產自我國陜西省榆林市橫山區(原橫山縣)。由于當地獨有的歷史文化及豐富的植被資源,成就了橫山羊肉的品牌,在當地史志和中學教材之中均有對羊肉飲食文化的記載。更有“最好吃的羊肉在陜北,陜北最好吃的羊肉數橫山”之美譽,還有“一家燉羊肉滿院香”的佳話。然而已經獲批的國家地理標志的“橫山羊肉”,與注冊商標“橫山”之間的沖突成了當地政府的難題。比鄰省市縣的羊肉產品均打著“橫山羊肉”的招牌充斥市場,給橫山縣當地的羊產業發展帶來長期隱患。
關鍵詞 地理標志 注冊商標 地理證明商標 “橫山羊肉”
作者簡介:邵天瑋,西安財經學院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知識產權。
中圖分類號:D923.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2.272
近年來“橫山羊肉”聲名鵲起,在我國西北五省及京滬廣多個城市均有銷售,為橫山當地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為了實現對“橫山羊肉”的發展和保護,當地的相關行政部門發揮了各自的職能:橫山質監局于2009年6月向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遞交了《橫山羊肉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報材料》,并于2010年9月國家質檢總局第95號公告中得到了批準,正式成為國家質檢總局認證的地理標志;而當地工商局則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以下簡稱《商標法》)的法律條款,應該將“橫山羊肉”以證明商標的形式進行注冊,通過《商標法》保護品牌權利。然而我國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橫山橋鎮的常州市中意食品有限公司早在1998年11月13日就以國際分類號29(肉類食品)申請注冊商標“橫山”,并使用至今,因此,證明商標的注冊不符合《商標法》的規定。
針對上述情況,現存在的問題相當突出,一方面,橫山羊肉作為一方百姓的重要經濟來源,且為國家地理標志,理應得到國家保護;另一方面,常州中意食品有限公司的“橫山”肉食類商標作為已有數年使用歷史的注冊商標,在江蘇當地也具有相當的品牌效益,受《商標法》保護。“橫山羊肉”及其相關產業對“橫山”商標造成了權利侵害,同時,“橫山”商標的各類肉食產品也在國內多地銷售,與地理標志產品混淆。這種情況下,該保護誰,如何保護便成了有關部門亟待解決的難題。那么溯其根源,諸如此類地理標志與商標的權利沖突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一、我國地理標志保護的立法現狀
我國諸多學者對《商標法》以及質檢部門關于地理標志立法保護的發展歷程已經做過詳細介紹和分析,筆者在此不做闡述。針對我國目前的地理標志保護的立法現狀可以分為兩部分進行整理,即《商標法》和質檢部門相關法規各自對地理標志的保護。《商標法》對地理標志的保護采取申請注冊商標的方式,將地理標志申請為集體商標或證明商標,再通過對兩種商標立法保護從而實現對地理標志的保護。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于2005年7月15日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取得了地理標志的管理保護權限。至此,我國形成了這種“雙軌制”的保護模式。
二、我國地理標志保護模式存在的問題
我國對地理標志保護的起步較晚,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當下并沒有確立一個完整的、獨立的保護體系。
(一)主要國家的地理標志保護模式
放眼世界各國的地理標志保護現狀,可歸納為兩種典型模式:以美國為首的“商標法保護模式”,和以法國為典型的“專門法保護模式”。美國沒有專門的地理標志注冊體系,其主管機關是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美國商標法將商標分為四個種類:商品商標、服務商標、集體商標和證明商標,并將地理標志視為特殊的商標,通過注冊商標,以集體商標和證明商標的形式將地理標志納入商標范疇,通過商標法統一進行管理。從本質上講,地理標志與商標都是商品的產品標識,如通過集體商標和證明商標保護的“佛羅里達橙”、“華盛頓蘋果”等,均證明了“商標法保護模式”的可行性。
法國以葡萄酒,奶酪等產品聞名于世,其成功一方面得益于豐富的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另一方面也離不開完善、科學的地理標志保護制度。法國是最早使用專門法保護地理標志的典范,其地理標志保護制度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由國家法律制定地理標志保護方面的基本原則;第二層是相關部門頒布更為詳盡的法制法規,具體規范其原產地域產品的生產地域范圍以及質量要求和市場監督等問題;第三層是有政府授權的相關組織發布產品的質量要求及操作規范,并針對相應的產品設立特殊管理機構,負責地理標志產品的監督工作。法國的專門法保護模式充分與國際接軌,TRIPS協議中針對葡萄酒和烈酒的地理標志額外保護,充分說明其原產地域制度在國際上的重要地位和影響力。
(二)我國地理標志的“雙軌制”問題
通過美、法兩國地理標志的保護模式,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無論是美國的商標法保護模式還是法國的專門法保護模式,在其本國,只有一個完整的保護體系,雖然這兩種保護模式各有利弊,但我國針對同一客體有兩個行政機關同時擁有管理權限,是不合理的。這種雙重管理體制的情況必然導致我國地理標志保護的管理混亂,一方面地理標志與商標的權利沖突會大幅增多,在解決相關法律糾紛時,執法主體間的利益爭奪更是雪上加霜,令問題的解決困難重重;從另一方面來看,雙重管理必然導致人力物力資源的浪費,行政機關的管理職能也難以實現。諸如此類法律問題如不能妥善處理,很有可能衍生出社會、經濟問題。而最重要的是,我國作為文明古國,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可謂豐富,兩者的“化學反應”下成就了大量的具有名族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優秀產品,不同于“專利”、“馳名商標”,“地理標志”可以說是我國知識產權的一個“強項”。然而作為“地理標志大國”,其保護欠妥最終受害的將是我國地理標志本身,品牌長期遭受侵害很有可能致其破產甚至消失,不論從哪個角度考慮,這種“雙軌制”不應長期存在,必須得到合理的解決。
三、有關我國地理標志保護模式的探討
要解決“雙軌制”問題,歸根結底是針對我國現存地理標志保護模式的探索,在商標法模式與專門法模式之間做出選擇。
(一)“商標法保護模式”在我國是否可行
筆者通過大量資料得知,我國相當一部分學者是支持商標法保護地理標志的,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理所應當”的,因為我國《商標法》已經取得了對地理標志的管理權限,換而言之,我國已經對地理標志立法,而質檢部門的法規條例要發展成專門法還需付出很多時間與精力,但實際情況是,我國《商標法》對地理標志的保護還遠遠不夠。
以“橫山羊肉”為例,如商標法保護模式進行保護,應注冊集體商標或證明商標。目前實際情況是“橫山”作為“29類”商標已經被注冊,這便與現行《商標法》形成沖突,首先,我國《商標法》禁止了縣級以上(含縣級)的地名注冊,但含有其他含義的地名則可以注冊為商標,由此可見,禁止以地名注冊為商標的法律往往落空,“橫山”就是如此。其次,即便《商標法》對地名禁止作出徹底修改,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已經注冊的地名商標繼續有效”依舊成為了問題,橫山羊肉得到了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志”認可,那么江蘇常州橫山橋的“橫山”普通商標權利人是否有權制止該地理名稱使用?而事實上“橫山羊肉”已遍及大江南北。后者同樣也是依法取得,此類情況將使現行的立法自相矛盾,法律的適用也必因此混亂。更重要的是,地理標志的價值在于其獨特的自然、人文資源的結合下所形成的優秀品質,因此保護地理標志很大程度上是要保護其出眾的品質。橫山縣政府目前也急需解決“橫山羊肉”以集體證明商標的注冊,并實施保護。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若沒有相應的監督作保障,產品難免出現品質上的問題。
那么美國為什么可以實行商標法保護模式?筆者認為,兩國的國體、政體、國情是完全不同的。即便排除以上因素,將美國完整的商標法保護體系應用于我國也同樣行不通。美國作為資本主義國家,移民國家,從底蘊上講,地理標志的數量遠不及我國,對地理標志保護的需求上亦是如此。而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農業大國、文明古國,這些因素決定了中美地理標志保護是不能照搬的。但是不能照搬不代表商標法模式在我國行不通,相比美國的商標法保護,我國應從實際出發,在思考法律對策方面更多的從行政法角度出發,切實解決好當下的糾紛,避免其發展為持久戰,對《商標法》的修改應從三個方面著重考慮:一是在《商標法》中形成地理標志的完整保護體系,即在《商標法》的大前提下實現地理標志的“專門立法”;二是確立地理標志在工商部門的強制注冊原則,避免與質檢部門之間造成選擇,導致分流,統一注冊為商標,統一進行監督管理;三是禁止使用地名作為普通注冊商標,明確立法規定地名只能以地理標志的形式作為集體商標或證明商標注冊,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杜絕地理標志與商標的權利沖突。
(二)“專門法保護模式”的優勢
我國現在針對性的立法有《商標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辦法》等。這一系列的法律法規看似完善,實則不然,經筆者梳理存在如下問題:一是針對同一個法律問題,如此之多的法律文件作為保障,難免形成立法資源的浪費,及“立法過度”;二是立法主體過多,必然造成管理混亂,從程度上講,上述法律對地理標志的保護過于籠統,流于形式,導致執法過程中出現利益爭奪也無可厚非。三是針對地理標志保護的各方面規定出于立法目的的不同而散落在上述法律法規中,各法律法規之間如何做到協調合作便成了問題;四是從地理標志發展的角度來講,世貿組織也只承認法律法規所規定的事項,規章、辦法等則不予承認,如得不到國際承認,那么我國地理標志在國際上的保護就更無從談起了。出于以上方面考慮,我國確實需要一個完善合理的地理標志保護體系作為其發展的保障。不過這就要求我國的眾多法律法規變動整合,可以說是一個需要時間的“大工程”。
法國在很多方面與我國相似,同為農業大國,歷史悠久且地理標志豐富,其“專門法保護模式”對地理標志產品專門立法,且針對部分產品設立專門機構進行注冊、管理與監督,形成了當今世界上最完善的地理標志高水平保護。并且隨著我國對“三農問題”的關注度逐漸提高,專門立法保護不失為更優選擇。
(三)我國地理標志保護模式選擇的思路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經過兩種保護模式的對比,如何從中作出選擇還需社會各界繼續研究。筆者認為,在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首先應當考慮的是如何減少地理標志方面的法律糾紛,也就是說,現行的雙重體制應該盡快得到解決,長期存在必然對我國的經濟發展造成損失。其次針對地理標志模式的選擇,可以由已經具有法律基礎的工商局商標局通過《商標法》的修改實現管理,在《商標法》中建立地理標志保護的獨立體系,再從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到地理標志專門立法的時機成熟,再對地理標志實行完善的、高水平的專門立法保護。
參考文獻:
[1]王晨雁.修正新商標法關于地理標志規定的幾點建議.經營管理者. 2013(32).
[2]吳彬、劉珊.法國地理標志法律保護制度及對中國的啟示.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