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利
摘要:特教學校班級文化應從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建設入手,抓好制度制訂完善和實施、班級環境的創設、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和班風。要注意加強班主任的自身修養,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文化活動,要持之以恒、有創新。
關鍵詞:特教 學校;班級
班級文化是指班級成員在班主任的引導下,朝著班級目標邁進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班級文化主要包括班級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具有教育、凝聚、制約、激勵等功能。特教學校優良的班級文化就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滋潤著學生的心田,陶冶著學生的情操,塑造著學生的靈魂,激發成員對班級目標、準則的認同感和作為班級一員的使命感、自豪感和歸屬感,還能調動每個成員參與班級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其以進取的精神積極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去。
一、加強班級制度文化建設
班級制度,是指班級全體成員共同認可并自覺遵循的行為準則。建立良好的班級制度文化,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
1、抓好制度的制訂與完善。在制訂班級規章制度時,教師應注意:必須以培智教育教學活動和學生智力水平的客觀情況為依據,要結合學生各個康復領域的缺陷,有針對性地制定制度,要簡潔,不必追求“多”;要使學生能理解制度的內容,少講空話、大話,多提務實的要求。隨著學生的發展和班級情況的具體變化,制度也要進行必要的修改、完善,從而確保規章制度永遠實用,充滿活力。
2、抓好制度的實施。在抓好制度實施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①要對學生加強宣講,使學生正確理解各項規章制度的內容,明確遵守規章制度的作用,以使制度得到學生的理解。②要積極創設條件,使規章制度能夠更快、更好地實施。班主任可以想出很多好辦法實現,如“一日多問”(每天多次打聽學生的情況)、“亮點出示”、“輪流當值”(分配任務給學生管理班級,培養他們的責任感)。③要靈活處理違反制度的不良行為,避免逆反心理和對抗情緒的出現,如搶了同學的零食,可以要求他用自己的零食補償同學;打傷了同學,可以要求他陪同學去醫院。④要有教育合力,各科任教師和其他教育力量要共同協作。
二、加強班級物質文化建設
班級物質文化包含教室內的環境布置及師生的儀表等,是班級文化的基礎及其水平的外顯標志。筆者指導學校三個培智班完成了以下幾件事情,效果很好:
1、發動學生栽種、培養自己心愛的花草,形成教室里的“綠色長廊”。
2、集結學生手工制作、美術、書法、科技作品來點綴教室,形成教室里的“藝術長廊”。
3、收集家庭活動、集體戶外活動相片,形成教室里的“親情長廊”。
4、評“形象使者”,被評者要做到座位擺放整齊,衣著得體,個人衛生保持良好,做到語言文明,形成教室里的“形象長廊”。
5、開辟“風采園地”,將每周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表現出色的學生在“園地”中展示、閃耀,形成教室里的“風采長廊”。
這些活動,既讓教室的每面墻壁、每個角落都富有教育意義,又使他們在班級文化建設過程中感覺到身心愉悅,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倡導了健康向上的班風,極大地增強了班級的向心力、凝聚力。
三、加強班級精神文化建設
班級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內容,主要指在實踐過程中被班級大多數成員認可的共同的價值觀念、生活信念、行為方式等。
1、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班主任一定要知道,情感陶冶才是治班之本。筆者發現,友好的師生關系可以讓學生形成對教師強烈的喜愛情緒,這種情緒具有固定化、持續化、依賴化的特點,就是說學生很愿意接受并服從于他心目中的領袖式的教師。在學校培智部,有的教師善于處理和學生的關系,彼此親昵,和諧融洽,所以課堂紀律好、教育效果好,學生進步快。同時,教師還應盡可能多地抽時間接近、了解學生,找機會關懷、幫助學生,與學生交朋友,對學生進行感化和熏陶,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思想情感,從而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
2、建設良好的班風。
第一,要管理好每天的學習、紀律、衛生、飲食、休閑、就寢等日常事務,通過互相督促、評價、訓練,加強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提高學生行為的文明程度。
第二,班集體輿論應堅持正面導向,要培養學生正確的認識,告知一些基本的道理,尤其是要督促班干部、少先隊員起好帶頭作用,以確保班集體輿論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一定要堅持正面教育的方向,不要動輒就訓斥、挖苦、諷刺學生,更不能全面否定學生。
第三,培養學生自省的習慣。教師沒必要給智力障礙學生講空洞的大道理,但可以用一些特殊的方法達到同樣的效果。在每天的晨會上,班主任應嘗試著問問學生:昨天我帶頭了嗎?我為班級做了件好事嗎?我幫助了誰?這些問題,能夠引發學生的思考與討論,反響熱烈,是班風建設的好方法。
3、培養積極的心理品質。要深入開展對智障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積極的心理品質。智力的康復、情緒的穩定、正確的認知、堅強的意志等心理素質是學生現在學習、將來適應社會生活與尋求自身發展的關鍵。要培養積極的心理品質,教師就應真正和學生在一起,了解學生,關懷、幫助學生,與學生交朋友,讓學生快樂自信。
此外,班主任還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引導學生戰勝自我,體會成功:①開展繪畫、籃球、舞蹈、書法等興趣小組的班級展示活動。②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如晨跑、運動會、周末小競技比賽等)、衛生(如衛生知識講座、衛生評比、生活自理競賽等)活動,形成班級體育文化、衛生文化。③開展人格輔導,在班級管理、社會實踐、家長會等活動中,著重對學生情緒的自我調適、意志品質、人際交往與溝通以及群體協作技能進行輔導,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與社會適應能力。④生活輔導,主要通過日常生活技能輔導等,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情趣、樂觀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生活技能。
四、班級文化建設應注意的問題
1、班主任要以身示范。班主任要使班級文化確立,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要贏得學生的信任、喜愛、支持。只有這樣,班主任的主張才會成為學生的主張。所以,班主任要修養自身,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只有這樣,才能贏得學生的擁護。
2、要多開展學生文化活動。智力障礙兒童非常喜歡群體性活動,對此,他們往往是樂此不疲。班主任應通過有組織、有計劃的活動,使班級成員在參與活動中相互碰撞、適應,促使其在認知、情感和行動上逐漸趨向于班級文化的預定價值,從而建設穩定的班級文化。
3、要持之以恒。班級文化是班級全體同學在長期的學習生活中形成的。學生的智力損傷程度不一,性格各異,生活能力各不相同,要在一個集體中學習生活配合很好,短時間內難以辦到。
4、要有創新。智力障礙兒童的好奇心很強,喜歡新鮮事物。班級文化活動如果長期按照固定的模式開展,學生很容易出現“適應疲勞”,參與的情緒、態度不積極,所以活動要豐富多彩,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