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淇
秭歸是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的誕生地,位于長江西陵峽兩岸,三峽工程所在地。區位優越,交通便捷,上控巴蜀、下引荊襄,具有承東啟西、東推西進的獨特區位性。秭歸擁有長江黃金水道64公里,是渝東鄂西的物資集散地和三峽旅游的中轉樞紐,自古以來就是長江上中游的交通咽喉。
秭歸旅游資源富集,自然山水、人文景觀一體,屈原文化、峽江文化交匯,擁有長江三峽、三峽工程、屈原文化等世界級旅游資源。現代化的移民新城、莊嚴雄偉的屈原祠、仿古新建的鳳凰山、生態古樸的泗溪、驚險刺激的九畹溪、神秘幽峻的鏈子崖都已經正式對外開放,鳳凰山、樂平里、干溪溝、朱棋荒等正在開發建設,呼之欲出。120平方公里的高峽平湖,半島林立,桔樹環抱,蔚為大觀。
秭歸一年一度的端午文化旅游節,已在全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列入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大招魂、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和苦艾、端午詩會等原始古樸的民間習俗充分表現出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紀念。屈原誕生地樂平里的大多數老百姓都能吟誦屈原的詩歌,講有關屈原的故事傳說。
如果說“三峽”是秭歸的自然景觀,那么“屈原”則是秭歸最具特色的人文因素。“三峽牌”讓秭歸受益頗多,“屈原牌”的潛力更有待挖掘。屈原屬于秭歸,屈原文化是秭歸的精深文化,也必將成為秭歸最獨特的旅游招牌。秭歸作為“屈原故里”的身份,在旅游經濟發展的大潮中,應將這一文化的開發作為旅游工作的重點,讓它成為秭歸旅游經濟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旅游開發主題化。從整體上把秭歸打造成屈原故里國際旅游區和國家5A級景區。這個旅游區以三峽大壩為背景,以縣城和鳳凰山為起點,以高峽平湖為主軸,直到屈原誕生地樂平里,其間串連九畹溪、鏈子崖、泗溪等景點,輻射干溪溝、朱棋荒、童莊河、歸州、青干河等區域,整合區域內自然山水、人文風情、秭歸物產、特色集鎮等要素,形成山與水交融、自然與人文協調、觀光與度假復合、一日游與多日游并存、大品牌與眾品質結合的主題化旅游區。鳳凰山主打屈原文化牌,著力將其打造成屈原紀念勝地和三峽地區最具地標意義的屈原文化景區;九畹溪主打自然山水牌,圍繞運動、休閑使其提檔升級;樂平里實行自然與人文結合,圍繞探秘樂平里何以會誕生世界文化名人屈原,努力將其建設成“中國最富詩意的小山村”。
文化發展產業化。秭歸發展文化產業,擁有豐富的可以實行產業化的物質的和非物質的文化資源,這主要包括:屈原文化系列、峽江文化系列、民間文化系列等。這些資源已沉睡了幾千年,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旦煥發出生機和活力,必將釋放出無限的能量。隨著旅游的快速發展,為文化產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平臺。比如鳳凰山、九畹溪、屈原祠、鏈子崖等景區開發正在向文化回歸;又比如屈姑食品也是一種特色文化休閑食品。
針對秭歸的實際,繼續推進文化產業發展,需要把握好兩大方向。一是積極發展主要用于滿足本土居民消費的現代文化產業,主要包括電影、演出、圖書、娛樂、網絡、印刷、傳媒、出版、音像制品等門類;二是大力發展主要用于外來游客消費的傳統文化產業,主要包括文化景區和景區中的文化項目、中高檔演出、特色文化商品、中高端文化休閑、攝影、繪畫、書法、電影、論壇等特種文化活動等等。文化產業,這二者都不可偏廢。
秭歸旅游的發展,需要構建屈原文化產業群。一是構建以屈原文化為特色的景點群,按照現有基礎,進一步提升鳳凰山景區的文化擴張力,使屈原文化具有廣闊的升值空間;增強九畹溪景區的文化滲透力;突出樂平里景區的文化感染力。努力實現一個景區就是一個文化產業基地的目標。二是開發以屈原文化為特色的產品群。用現代消費理念對傳統文化進行再認識、再發掘,用現代手段對傳統文化進行改造和提升,做到系統研究,合理開發,形成特色。大力發展特色演藝,積極開發文化商品,努力發展文化型酒店、文化味飲食,系統出版屈原文化類讀物,逐步創造條件開發屈原文化音樂、影視作品,推進發展特色文化休閑娛樂等。三是包裝以屈原文化為特色的城鎮群。文化型、特色型、舒適型城鎮既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誘因,也是其必然結果。以縣城為例,我們已較好地做到了綠化、美化、凈化,下一步需要在文化上下功夫,對城市進行文化包裝,凸顯文化個性和文化形象,把秭歸打造成集旅游、休閑、度假為一體的宜居精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