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晨輝
創新活動是復雜的思維過程,對于創造力的培養,往往遵循知識的積累、問題的發現、冷靜的分析醞釀、直覺與靈感的頓悟,以及創作過程的實證等環節。中職美術教學中的創造性思維的養成,需要從學生的思維特點及美術課程實際來啟發學生的思維潛力,增強學生的職業感知力。
創造性思維的特質
對于創造性思維,其特質具有多樣性。一是求異性,從事物認知的初始階段中,關注事物的獨特性與差異性,既有形式上的差異,還有內涵上的迥異;二是發散性,從思維的開放性上,打破傳統思維定勢,由某一思維點出發,融入發散思維,既有思維方向上的多重性,又有思維范圍的無限性;三是聯想性,從事物聯系上打破傳統的思維屏障,結合個體或他人的思維感知來融合不同的事物,以實現想象關聯;四是綜合性,從不同層面、不同視角、不同屬性特征來綜合,來發現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展現事物的變化特點,構建獨特的思維方式,尋找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中職學生思維發展特點
中職學生年齡大多不足18歲,其思維具有顯著的群體特征。在積極性層面,中職學生思維活躍,特別是叛逆意識的增強,在思維導向上要多鼓勵,挖掘其閃光點,激發其創造性意識。中職學生熱愛追求,具有探險的勇氣,尤其是在挑戰上更具有敢做敢想的斗志。同時,中職學生由于處于情感發展關鍵期,可塑性強,其注意力更易于從形象思維、邏輯思維中來綜合;再加之這一階段學生興趣廣泛,在個體意識上具有創新性,特別是對于追求成功的自信,要從引導學生探知未知世界中,激發學生的潛能。
創造性思維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美術教育是激發人的創造性的重要途徑,美術教育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感知力,特別是通過對圖形的分析與思考,增強學生視覺化的感知與提煉能力,融入到審美實踐中,更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想情操、審美辨別與感知,完善學生的人格教育。
1.教師要轉變理念,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從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實踐來看,教師要轉變理念,特別是對中職學生思維特點的認知,從要善于吸收教育理論,增強教師自我認知力,完善知識結構,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藝術。在教師思維養成上,要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在教學方法上,要融人多種教學手段,特別是多媒體、網絡技術的滲透,創新教學環境,在培養目標上,既要注重整體教學,更要挖掘個性培養,實現共性與個性教學相結合。如在室外寫生中,從學生自我認知上,發揮其能動性,鼓勵學生發散思維,根據自我感受來確定創作主題,鼓勵學生表達自我情感,讓學生從自我思維中創作出鮮明的藝術特色。
2.融入多種教學手段,創新美術教學職業特色
中職學生在美術課程學習上,教師要善于融入多樣性教法,打破課堂、教材、教室的局限,如利用網絡平臺,通過導人在線課程,特色教學內容,來輔助營造創新環境,增強課堂教學活力。在學生思維啟發上,要積極融入探究教學方法。如觀察法,從課堂教學目標上,注重學生觀察力的培養。首先確定觀察對象,引導學生從光影的變化、明暗的差異性、物體自身造型特征的對比中來觀察;其次,從色彩搭配、畫面構圖上來表達不同的思想認知;再次變換觀察視角,以整體、局部變換上來審視對象;最后,綜合多種觀察視角,從中來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思維、總結。如發現法。發現學生的學習訴求,結合學生的知識、掌握的基本技巧,制定專門的課題設計來誘發學生分析與想象,促進學生從發現中形成獨立思考,激發學生主動探究。如鼓勵法。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而欣賞學生的個性特色,將鼓勵學生的審美判斷作為學習動力,促進學生從多種視角來認知和感受美術。如對于《向日葵》,從梵高的生平、經歷、創作背景人手,從作品中來挖掘內涵,分析其中的色彩變化、用筆特色,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吸引學生的地方。有些學生從色彩的明快中找到特色,有些學生觀察到色彩互補與對比,有些學生提出視覺沖擊力,有些學生感受到情感震撼。
3.優化課程評價,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
中職美術評價體系的構建,不能單純的以課堂學習成績為本,而是要從評價的綜合性、階段性、全面性上,融人知識性、技能性、學生情感、智力、精神、品質的評價。如在教學活動中,將觀察力、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學生的創作實踐相聯系,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來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作品評價中,融人共性與個性評價,對于學生的優秀作品,要從創新意識上給予啟發和鼓勵;對于不同學生的作品,不能僅挑毛病,還要找新穎的特色,發現學生的探索精神,鼓勵學生的個性。如在欣賞課中,對于學生自我的審美想法,不能以“好”與“不好”來評價,而是要從學生的態度、創作意向、動手實踐中來給予積極、親切、和善、贊賞的評價,激發學生創造力。
(作者單位:鄭州市電子信息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