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英/沈陽市外事服務學校
?
淺談中職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
信 英/沈陽市外事服務學校
【摘 要】高中生正處在15-20歲的青春期,往往在學習方面沒有很強的興趣與自制力,而中職學校的學生與普通高中的學生相比,對于學習更是缺乏喜愛。學習動機是學習活動的驅動力量,它不僅影響著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也制約著學習活動的方向。教師要了解學習動機的理論并掌握有效增強學生學習動機的方式。作為中職學校的教師,便要有更多對于如何增強學生學習動機及激發學習興趣的思考,用他們喜歡、易于接受的方式來讓他們接受新的知識,從而對于學習有著較強的興趣與發自內心的喜愛。
【關鍵詞】學習動機;影響因素;培養激發
所謂學習動機,是引起和維持個體進行學習活動,并使活動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以滿足某種學習需要的內部心理狀態。擁有較強的學習動機對于促進學生學習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它是學生學習的一個動力。教師可以根據一些學習動機的認知理論來適當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比如著名的海德的成敗歸因理論,他將人們活動成敗的原因主要歸結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運氣好壞、身心狀態、任務難易及其他外部影響因素。其中努力是屬于可控的,即自認為導致失敗的原因是受個人意志控制的。如果一個學生將失敗與成績不好歸因于可控因素,也就是自己的努力不夠,那么他就會繼續努力。舉個例子來說,一個學生的成績不好,老師如果說是“你怎么那么笨啊”,將學生的成績歸因于先天的不可控的缺陷,這對于學生的心理是無法彌補的打擊,更別提學習動機了;若老師適當的轉換下思考方式及與學生會溝通的語言為“你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但是對于學習應該付出更多的心思與努力,你會進步的”,將學生的失敗歸因于努力程度不夠,讓他相信憑借自己是可以改變現狀的,自然信心就會大大增強,這對于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同一件事不同的處理方式會有著不同的結果,這是教師的智慧。教師的智慧是一種教育智慧,是教師的教育知識、專業知識、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意識、教育能力和教育藝術綜合產物,是教師的一種精神境界。
(一)內部條件
學生自身對學習動機有很大影響,不同的年齡與成熟度都有著不同的關注點,年齡越大、成熟度越高,對于社會性的關注度就越高,其對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作用也就越大。學生的性格與志向水平的差異更是中職學校學生學習動機較低的關鍵。職業學校的學生他的好奇點、興趣點往往都不在學習上,而會對一些新鮮的游戲、時髦的事物有著更高的關注與投入,而對于學習便早已沒有了激情。長此以往,他們在志向與價值觀的養成方向也有了變化。普通高中的學生會將高考作為自己更好發展的階梯而有著較強的學習動機,而職業學校的學生便越來越沒有這種觀念了,從而學習文化課的動機便越來越弱。所以職業學校的學生在選擇專業時是非常關鍵的,有些家長從生計角度和社會就業角度上考慮幫助孩子選擇專業,而學生自己則從自身條件和愛好出發選擇專業。家長和孩子意見往往都是相左的。學生們已經經歷了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對他們自己的自身條件和興趣愛好非常清楚,如果順從了家長的意愿選擇了自己并不喜歡的專業,三年的中職學習生活不會很精彩;相反他們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專業,對專業課的學習則充滿濃厚的興趣,這三年的中職生涯將是他們人生的一個重要起點。不同學生自身都有各自的潛能,只有發現它,并因勢利導他們在職業學校里才會重拾學習的信心。
(二)外部條件
家庭環境是影響學生學習動機外部條件的非常重要的一點。家庭的文化背景是孩子學習動機形成的第一步。良好的家庭文化會幫助孩子建立較強的學習動機,他們往往會更贊同學習的重要性,孩子便會從心底慢慢滋養出學習的動機。孩子生存的社會環境也是影響學習動機重要的外部條件。“孟母三遷”的典故最能說明社會環境對一個孩子成長的作用有多大。我們現在大多數人的生活條件不太可能允許我們像孟母那樣多次遷居,但是有條件家長的都會為孩子盡可能選擇好的生存環境有利于孩子的成長。而家長們選擇的有利條件往往是一些名校附近,從而衍生出來炙手可熱的“學區房”。可見學校是學生成長中最重要的外部條件。
教師的榜樣作用在孩子成長過程有著巨大的影響。因而中職學校的教師不可因為學生的文化課水平較低、學習自覺性差、自我約束力弱而有“放棄”某一些學生的念頭和想法。在與專業上教師要有過硬的本領讓學生佩服;在精神上更要不斷豐富自己,提高自身的教師素養,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使自己成為學生景仰的人。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能遇良師,則是他們一生中最值得慶幸的事。
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首要就是挑起他們對知識的好奇心,讓學生覺得知識是有趣的。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下功夫了。比如,課前導入的設計,一段與本課有關的小視頻、一個簡短的小話劇更容易讓學生感到有趣也容易體會到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再比如,課堂形式的設計,比起排排坐,小組形式探究更新鮮也更為容易調起學生的積極性,同學一起交流問題也是促進合作交流能力的一個很好的方式。教師完成了課堂的內容,學生得到了知識與快樂又增強了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競賽也是激發學生動機的一個很好的方式。職業學校一般都有不同級別的專業大賽,這個階段的孩子很喜歡你追我趕,競爭比賽的來表現自我的感覺,想要表現好便要努力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從而很大程度的增強了自身的學習動機。這些大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選手確定后對平時的課堂教學沒有太多的影響。有的任課教師采用以小組為單位的競賽模式,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合作意識。教學形式不要局限于灌輸的教與死板的學,無論對老師還是學生都是機械循環的過程難免產生懈怠,多變換變換方式,少點拘束的形式主義,在快樂中教與學,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沒那么枯燥,而是一個有趣的事情,學習動機也就自然而然被激發了。
總的來說,深挖學生自身的潛能,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是幫助學生有效學習最基本的方式。這就要認清不同階段的學生在不同年齡的心理特征并接受他們的性格差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那樣的人,他的身上未被賦予天資和等可能性,以便于他在生活中、首先在創造性勞動中表達出自己與眾不同的、獨特的美質和天才來。”創造者不是天生的,他們的才能都是在接受教育和親自實踐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和積累起來的。職業學校的教師可能會需要多花一些心思才會有好的效果。每個學生都是有好的可能的,關鍵要找對方式并讓課堂讓知識活躍起來,因為學生本身就出在最活躍的年齡,死板的教學顯然是不適合他們的。在固定的大綱內容與教學目標基礎上,多換換教學方式與課堂形式,學中作樂,在不變中尋找變的可能,引起學生的好奇,提高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習動機,慢慢將他們的精力引導學習的軌道上。三百六十行的狀元就在我們的學生當中。
參考文獻:
[1]郭元祥.教師的20項修煉.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沙洪澤.教育——為了人的幸福.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