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秋紅 / 安徽動力工程學校
談職業學校電子技術的現代化教學
趙秋紅 / 安徽動力工程學校
職業學校的電子技術課程是學生就業方向中的一門重要學科。這門課程特點是理論性強、實踐要求高、更新換代較快。教學中發現學生知識脫節現象比較普遍,理解教材的能力較弱,導致實踐能力跟不上就業的要求。因此本文通過對授課教師的素養要求入手,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帶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為出發點,利用現代化的教學和試驗設備,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借以達到本學科的教學質量和其應有的社會效益。
職業學校;現代化教學;電子技術實踐
電子技術是理論性較強、側重實踐性的一門學科。該學科概念多、元器件種類多、電路類型式樣多,目前元器件及電路處于由原通用型向專業型發展的階段,并且更新換代較快。這就造成了與學生過去所學的知識脫節較大、理解教材感到十分吃力、對本門課程提不起學習興趣的現象和問題。傳統的粉筆加書本的填鴨式教學法已經滿足不了教學的要求,更談不上學生思維的訓練、實踐和就業能力的提高。因此,適時的探索與時俱進的教學方式是電子技術專業教師必須時時考慮的問題,從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的教學特點出發、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側重學生實踐和就業能力出發,力求找到新的教學模式。
教師是導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承擔教學任務的教師從現實的技術員工要求出發,加強自身的專業學習和深造,并努力提高自身實踐操作能力,以便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發展潛力。
(一)不斷提高自身的動手能力,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目前,大多數職業技術學校的教師,雖然具有較豐富的專業知識,但是只擅長理論教學,缺乏實踐經驗,實際動手能力更是眼高手低,特別是對用人單位的用工要求知之甚少,上不了臺面。教育過程是個技術的過程,只有明確教學目標、明確學生的培養目標、了解職業學校的特點、明確企業的崗位要求,方能找對教學途徑。電子專業教師只有具備了過硬的理論與實踐技術,才能更好地組織專業課的教學,只有了解校企之間的具體要求和了解學生的從業愿望,與時俱進,才能更好的服務于學生,教育學生,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二)積極的進行社會實踐
實踐出真知,知行合一,才是治學之道。電子行業發展迅速,可以說是日新月異,新型元器件、集成電路不斷的出現、新型儀器設備不斷的更新發展。電子技術也不斷向深層次、高技術含量領域發展。電子專業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是合格技術員工的培養者。因此只有本著“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理念,積極投身社會發展的大潮流中,多掌握新知識、新技術,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了解企業的人才需求點。一方面要經常閱讀專業雜志,了解一些最新技術動態;另一方面,要尋找機會主動參加、接受一些相關的業務培訓,努力學習新知識、積極掌握新技術,最好能組織學生到實際的工作崗位中親身體會、實習,以達到畢業即有業的職業學校育人目標。
隨著電腦在校園的普及,課件的應用也越來越多,可以充分利用電腦軟件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一些實用的課件,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我們的課件應主要承擔下述任務:
(1)解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如通過幻燈片的形式把主要內容及教學重點和難點展示給學生,即不死板又生動有趣。(2)展示不便于用其他方式表達的內容,如整流電路的過程,放大電路的電路分析等。(3)用于信息量資料的展示,解決板書不便于解決的問題,如電子電路的原理分析。(4)用于調節課堂教學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對于某些電路的參數,先可通過理論分析的方法計算該參數值,然后再可利用儀器儀表通過試驗驗證其結果,這樣的方式使得學生樂于分析、樂于思考。
在電子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新電路、新器件不斷涌現,MultiSIM是一種優秀的計算機仿真設計軟件,被譽為“計算機里的電子實驗室”。MultiSIM采用仿真方法在計算機上虛擬出一個測試儀器先進、元器件品種齊全的電子工作平臺。例如單管放大電路的放大原理,就可以利用該軟件做一個放大電路,讓同學們能夠真正看到信號的放大過程。MultiSIM具有界面形象直觀、操作簡單方便、采用圖形方式創建電路的突出優點,對元器件既提供了理想模型和實際模型,又可以對它設置不同的故障。而Protel是一種仿真性的電子電路分析軟件,該軟件采用設計管理模式,可以進行聯網設計、具有很強的數據交換能力和開放性及3D模擬功能。學生一旦掌握了MultiSIM和Protel的基本操作,便可以在計算機上進行自學,對有關的電路進行分析和計算,做開放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這種“以虛代實”、“以軟代硬”的教學方法也是當代社會發展的潮流之一,它在大幅提高實驗效率的同時,還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排除故障能力和開發創新能力。
在電子學科的專業課程中,有些知識很抽象,沒有接觸過的人很難想象、很難理解。任課教師就應該把所講的知識與日常生活中同學們能看到,能感受到的事物聯系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很容易就理解所學內容。
例如在講解PN結形成的章節中,有個名詞叫動態平衡,當多數載流子的擴散運動和少數載流子的漂移運動達到動態平衡時,空間電荷區就形成了,學生們很難理解動態平衡這個術語,我們就可以舉例說動態平衡如同兩隊在進行拔河比賽。當兩隊使得勁一樣大時,繩子兩端都受力,但繩子不會偏向任何一方,這時我們就說達到了一種動態平衡。
再如數字電子中給學生們介紹的與關系,或關系,學生們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怎么能加深對這些新知識的理解呢?我們可以舉例比如說我們可以舉例比如說兩個學生共同出錢買了一本書,如果別人要借必須征得兩個人的同意,其中一個不同意都不能借,這是與的關系,條件都滿足才有結果,如果是其中一個人同意就能借,這就是或的關系,其中之一滿足就有結果。
用日常生活的實例去類比電子技術中的一些現象或者術語,就使學生們很快理解了課程內容,并能牢固掌握。
先理論教學,后實踐驗證的傳統教學方法是違背認識論的。理論教學在先,教師往往先要想方設法地努力將抽象的電子技術專業理論知識在學生毫無感性認識之前講清楚,然后學生再通過實驗進行驗證。而從理論教學到實踐驗證又要有一個艱難的認識過程,頗費周折。正確的認識過程應該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
實驗教學和理論教學是相輔相承的,正確處理它們之間的關系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如果只在黑板上講解,而不動手,根本不能達到效果,例如在講單管放大電路時,老師先讓學生在實驗室自己動手連接一個共發射極單管放大電路,然后用萬用表分別測出不同輸入情況下的輸出電壓,并記錄下來,同時用示波器觀察輸入,輸出波形,最后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輸出,輸入電壓的比值,以及波形的情況,這樣讓學生有了感性認識后,老師再結合理論分析學生在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學生便很容易理解放大原理,并掌握知識點,再如講解PN結的單向導電性時老師可以利用兩節電池,一個小電燈泡和一個二極管給學生演示二極管的單向導電性,讓學生們從實際情況出發,通過實驗發現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的興趣提高了,而且學習理論有目的,學生學習起來就很輕松,同時這種教學方法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給他們提供了展示的平臺,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很多差生學理論困難,但動手能力很強,教師利用這個特點,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慢慢克服學習的恐懼心里,這樣慢慢的他們就會喜歡上學習,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如今,科學技術突飛猛進,電子技術普遍應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電子技術教育要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不被市場所淘汰,廣大教師就必須勇于創新提高自身現代化教育技術水平,努力根據講授內容和學生的實際不斷探索新的、易于被學生接受的教學方法,改變傳統教學觀念,積極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靈活采用多種有創新意識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才能使電子技術專業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不斷躍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