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瑩 / 昌吉供水有限責任公司
簡析飲用水水質檢測的核心要點
李雪瑩 / 昌吉供水有限責任公司
作為城市供水部門,為了千家萬戶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一定要加強對飲用水水質的監管,同時要求工作人員熟知并掌握飲用水水質檢測過程中的核心要點,從而提高水質檢測的水平,確保檢測效果精準、無誤,繼而保證所供應的飲用水安全、衛生。
飲用水水質;水質檢測;檢測方法;檢測過程;核心要點
作為城市供水部門,為了千家萬戶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一定要加強對飲用水水質的監管,同時要求工作人員熟知并掌握飲用水水質檢測過程中的核心要點,從而提高水質檢測的水平,確保檢測效果精準、無誤,繼而保證所供應的飲用水安全、衛生。
1.1常規檢測方法。飲用水水質常規檢測方法:色度采用色度計比色法;渾濁度采用散射式光電比濁法測定;鋁鐵銅鋅金屬離子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氯化物及硫酸鹽分別采用硝酸銀和氯化鋇沉淀滴定法;總硬度采用滴淀法測定;砷鉻鉛采用原子吸收光度法;汞及氟離子采用選擇電極法;大腸桿菌群及菌落總數采用營養瓊脂培養基和乳糖膽鹽發酵培養基的培養計數法等等。
1.2水質檢測新方法。目前的水質監控技術已實現了自動化測試和處理的水平,在進行水質檢測時,機器可以根據采來的樣品進行自動稀釋和進樣、自動加入試劑和反應、自動結果分析和計算,可同時進行多項目自動分析,數據自動傳輸以及遠程控制等。近幾年,國外科學學還研發出了許多水質檢測的新技術,如細菌源跟蹤技術(BST) 植物熒光法等。目前細菌源跟蹤技術在對水質測定上可分為生物學方法、生物化學方法和化學方法三種,已在某些國家水質檢測上得以廣泛應用,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日常檢測中,能及時反映水質問題的主要指標有總大腸菌群、細菌總數、濁度、余氯、耗氧量和氨氮。為了準確的提供檢測結果,檢測員在檢測過程中應注重的核心要點如下:
2.1總大腸菌群:多管發酵法的核心要點。
2.1.1在加藥之前要對試管、小導管、棉塞和配藥所用的純水在121℃下用高壓蒸汽滅菌鍋滅菌15min,防止清洗過程中因沒有清洗凈而帶來的污染。
2.1.2加入乳糖蛋白胨培養液后,繼續用高壓蒸汽滅菌鍋在115℃滅菌20min。
2.1.3用1%的84消毒液浸泡培養過總大腸菌群的試管和小導管過夜,殺滅殘留在試管和小導管內壁的細菌。
2.1.4用低泡沫洗滌液刷洗浸泡過的試管和小導管,刷洗完之后用自來水沖凈洗滌劑,再用純水洗3遍,晾干備用。
2.2濁度:散射法的核心要點。
飲用水和原水中由于含有各種顆粒大小不等的泥土、細砂、有機物、無機物、浮游植物和微生物等懸浮物質,對進入水中的光產生散射或吸收,從而表現出渾濁現象。散射法的核心要點如下:
2.2.1儀器的測量池內必須長時間清潔干燥,無灰塵,不用時須蓋上遮光蓋。
2.2.2被測溶液應沿壁小心倒入,防止產生氣泡,影響測量準確度。
2.2.3更換試樣瓶或經維修后須重新標定。
2.3余氯:3,3'5,5'-四甲基聯苯胺比色法的核心要點。
余氯是指水經加氯消毒,接觸一段時間后,余留在水中的含量。水中投氯,經一定時間接觸后,在水中余留的游離性氯和結合性氯的總稱。氯投入水中后,除了與水中細菌、微生物、有機物、無機物等作用消耗一部分氯量外,剩余部分氯量,叫做余氯。3,3'5,5'-四甲基聯苯胺比色法的核心要點如下:
2.3.1PH值大于7的水樣可四甲基聯苯胺比色法先用鹽酸溶液調節PH為4再行測定 。
2.3.2水樣中鐵離子大于0.12mg/L時,可在每50mL水樣中加1~2滴乙二胺四乙酸鈉溶液,以消除干擾。
2.3.3水溫低于20℃時,可先溫熱水樣至25℃~30℃,以加快反應速度 。
2.3.4測定時,如顯淺藍色,表明顯色液酸度偏低,可多加1mL試劑,就出現正常顏色。又如加試劑后,出現桔色,表示余氯含量過高,可改用余氯1~10mg/L的標準系列,并多加1mL試劑 。
2.4耗氧量:高錳酸鉀溶液標定與滴定水樣的核心要點。
耗氧量是指在一定條件下,水中易被強氧化劑高錳酸鉀氧化的還原性物質所消耗氧化劑的量,結果以氧的mg/L表示。該指標主要用于衡量地表水、地下水及飲用水等較清潔水樣的有機物含量。酸性高錳酸鉀滴定法注意事項如下 。
2.4.1高錳酸鉀溶液標定中的核心要點。
首先,溫度控制。溫度低于70℃反應速度較慢,但若高于90℃部分Na2C2O4會發生分解,導致結果偏高。
其次,[H+]控制在0.5~1.0 moL/L。[H+]過低,會有部分MnO4-被還原為MnO2,并有MnO2.H2O沉淀生成,反應不能按確定的反應式進行;[H+]過高時,又會促進 Na2C2O4的分解。控制[H+]宜采用硫酸,若用鹽酸則由于C1-有一定的還原性,可能被MnO4-氧化,而硝酸中含有NO3-有一定的氧化性,干擾測定。
再次,滴定速度為先慢后快。開始滴定時,即使加熱,KMnO4與Na2C2O4反應速度仍比較慢,溶液的淺紅色可能數分鐘不退,因而開始滴定時的速度一定要慢,否則加入的KMnO4的溶液來不及與C2O42-反應,而在熱的酸性溶液中發生分解影響標定的準確度。隨著滴定的進行,產物Mn2+越來越多,由于Mn2+的催化作用,使滴定反應的速度也隨之加快,故滴定速度可加快。
另外,滴定終點0.5~1min內粉色不退。高錳酸鉀法滴定終點不太穩定,這是由于空氣中還原性氣體或塵埃等雜質落入溶液中能使高錳酸鉀溶液緩慢分解,而使粉紅色消失,所以在0.5~1min內不退色,即可認為已達滴定終點。
2.4.2滴定水樣的核心要點。
首先,在水浴中加熱完畢后,溶液仍應保持淡紅色,如變淺或褪去,說明高錳酸鉀的用量不夠。此時,應將水樣稀釋倍數加大后再測定。
其次,在酸性條件下,草酸鈉和高錳酸鉀的反應溫度應保持在60℃~80℃,所以滴定操作必須趁熱進行,若溶液溫度過低,需適當加熱。
再次,水樣中Cl-的濃度大于300mg/L時,發生誘導反應MnO4-+10Cl-+16H+→2Mn2++5Cl2+8H2O 為防止這種干擾,可加硝酸銀溶液產生氯化銀沉淀,除去后進行測定;加純水稀釋,降低Cl-濃度后再進行測定;改用堿性高錳酸鉀法測定。
另外,水樣采集后,應加入硫酸調節PH值至小于2,以抑制微生物活動。樣品應盡快分析,必要時,應在0~5℃冷藏保存,并在48h內測定。
2.5氨氮: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的核心要點。
水中氮主要以氨氮、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和有機氮幾種形式存在。在特定條件下,如氧化反應或微生物活動,有機氮可能轉化為氨氮。好氧情況下,氨氮又可被硝化菌氧化成亞硝酸鹽氮和硝酸鹽氮。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的核心要點如下:
2.5.1比色管在使用前用10%鹽酸溶液浸泡過夜,之后用無氨純水沖洗至中性。 防止比色管長期使用管內殘留銨鹽,影響測定結果。
2.5.2納氏試劑必須低溫冷藏保存以防顏色加深,保證空白值的穩定性。
2.5.3水樣的濁度對納氏試劑比色法測定有影響,應進行吸光度校正,消除濁度的影響。
2.5.4水樣用混凝沉淀法預處理時,加入的氫氧化鈉溶液一定要用優級純來配制,經試驗證實加入用分析純配制的溶液比加入用優級純配制的溶液測定結果偏高。
2.5.5經硫酸鋅和氫氧化鈉溶液沉淀的水樣,靜置后一般能澄清。如必需過濾時,應注意濾紙中的銨鹽對水樣的污染,必需預先將濾紙用無氨純水反復淋洗,至用納氏試劑檢查不出氨后再使用。
總而言之,飲用水安全管理新標準的出臺,是確保飲用水安全的一項重要措施。與以往飲用水標準相比較而言,新飲用水質量標準中包含了對大量微生物的要求,要求指標也高于以往標準的數倍。因此,在進行飲用水水質檢測的過程中,務必要進行更為嚴格的控制,方能解決飲用水安全提高飲用信心,同時樹立公司形象,提高企業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