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濤, 謝 琨, 胡曉娟, 盧 楊, 張 琳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a. 教務處; b. 計算機學院; c. 外國語學院; d. 物理與光電學院, 陜西 西安 710126)
?
提高本科畢業設計質量 培養創新型人才
郭 濤a, 謝 琨b, 胡曉娟a, 盧 楊c, 張 琳d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a. 教務處; b. 計算機學院; c. 外國語學院; d. 物理與光電學院, 陜西 西安 710126)

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系統組織與質量保障,將對培養大學生探索真理,強化社會意識,進行科學研究基本訓練,提高綜合實踐能力等方面起到關鍵推動作用,是進一步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論文在優化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傳統管理模式的同時,探索并形成了新形勢下“思考為先、保障為基、過程為主、協同為輔、氛圍為導”的畢業設計(論文)綜合管理新模式。具有一定的示范輻射作用。
高校; 畢業設計; 創新型人才
培養大學生工程實踐創新能力等強化實踐育人環節已成為目前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1]。各高校在加強實踐教學管理,提高實驗、實習實訓、實踐和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的探索與實踐。現結合學校自身特色,研究兩校區運行模式下如何改善學生實踐環境,確保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等教學計劃的平穩運行。以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創新型人才,以及加強實踐教學管理,提高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為核心目標。在優化本科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傳統管理模式的同時,探索形成“思考為先、保障為基、過程為主、協同為輔、氛圍為導”新形勢下的畢業設計(論文)綜合管理新模式[2]。強調以過程管理為主線,建立一套長效保障機制,在開放實驗室管理機制的引導下,堅持公布實驗室開放時間、地點、設備及臺套數等信息,為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創新活動搭建了系統的開放共享平臺,營造出校園實踐創新的良好氛圍,進一步提升了高校人才培養質量[3]。
為了保證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有序開展,確保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學校成立了以校領導為組長,由教務處、學工處、各學院、校教學督導專家組成的院、校兩級管理、監督檢查機構。負責與師生座談,召開畢業設計(論文)師生動員會,并向參與人員作了大量的宣傳工作,調動了廣大師生的積極性。學校還定期組織相關畢業設計(論文)問題的研究討論,不斷提高管理質量。
2.1 嚴格把好選題關
畢業設計(論文) 的選題工作至關重要, 它不僅關系到畢業設計(論文) 的質量, 還關系到人才培養規格和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4]。選題合適, 既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 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 又能使學生順利完成畢業設計任務書規定的工作任務, 取得預期效果。針對選題,學校采取:
(1) 建立以教研室、學院為主的二級審查模式。由各學院進行組織,成立審題小組進行分級審題,盡可能把握好論題的性質及其難易程度和工作量,并逐年統計各種題型的比例。
(2) 出題不重復,堅持做到一人一題, 并保證題目和內容很好地體現各專業特點。題目盡可能反映當代科技發展水平,讓學生了解、把握國內外在該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和發展動態;發揮部分學院科研的優勢,所出題目盡可能聯系工程實際、結合科研、生產與實驗室建設任務等。結合實際的題目有利于調動師生雙方的積極性,同時也強化了學生的責任感, 鍛煉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指導教師確定畢業設計(論文)題目后, 各學院組織二級(教研室、學院)審查,以保證立題的科學性、綜合性、實際性、前沿性, 并且使畢業設計(論文)與專業緊密結合, 符合專業培養目標, 滿足教學基本要求。
(3) 選題方式多樣化。為保送生“量身定做”畢業設計(論文)題目,導師可以根據科研課題的內容和學生的特點,為學生指定畢業設計(論文)題目,學生開展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目的性更強。
延續各類學科競賽以及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5]、本科生科研訓練計劃項目等學生自主創新研究的成果,在指導教師和學院審核后,可以作為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進行拓展和總結[6]。
(4) 采用雙選制。學院采取“題目公布、雙向選擇、學院調控”的做法,確定學生在畢業設計(論文)中的主體地位,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根據學院立題論證后公布的題目范圍,學院組織導師和學生進行雙選,即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已公布題目。同樣,經審核后指導教師也可采用學生自擬題目。
(5) 提前選題時間。為了使學生對選題有充分的了解, 并能選擇到自己感興趣的題目, 保證畢業設計(論文) 工作順利進行, 發揮學生主動性[7], 學校試點把畢業設計(論文) 的選題時間提前到第七學期進行。可使學生更早地熟悉畢業設計(論文)內容,搜集資料,做好畢業設計(論文)開始前的技術準備工作。
2.2 強化過程管理
畢業設計(論文) 實施過程中, 指導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 組織管理是保障。為此, 學校制定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條例》等管理規定以及完善、有效的監督檢查機制。
(1) 確立以教研室、學院為主的二級監督檢查模式,為了加強對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過程管理,提高論文質量,各學院定期組織相關教研室對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進度和質量進行檢查,同時,對指導教師指導學生的次數和認真程度進行統計和記錄。
(2) 嚴格把握三個階段的檢查工作。初期檢查階段:在指導教師指導學生完成論文選題后,學院組織教研室對學生的論文選題、論文內容、工作量、可行性等進行檢查。中期檢查階段:以教研室或實驗中心為單位采取“預答辯”過程。后期檢查階段:對學生畢業設計(論文)的答辯情況、評分情況進行檢查,以保證答辯的質量。
兩校區運行的模式下如何保證教學質量是目前高校普遍思考的問題。學校也經歷了長期的討論與探索,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完善:
3.1 “協同為輔”、“適當分流”
(1) 堅持探索建立校企聯合指導畢業設計(論文)的新模式。鼓勵學生到就業單位去做畢業設計,利用企業的場地和技術力量,完成企業需要的技術課題,實行校企聯合指導方式,是進行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一條有效途徑。一方面,可培養學生工程設計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實際工程設計和科研的全過程[8];另一方面,工作單位的實際課題,任務明確,要求具體,時間性強,能激發學生的工作熱情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同時,有利于學生就業后盡早地進入工作角色[9]。學校每年外派巡視檢查組對外出開展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學生實地檢查了解,絕大多數同學反映在用人單位作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效果好。另外,在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的建立與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的帶動下,外出開展畢業設計(論文)工作以及相關的實習、實踐等創新活動將會形成常態化[10]。
(2) 開拓視野,建立穩固的校外“產學研”合作基地。以“實習-畢業設計(論文)-就業”作為“一條龍”的培養計劃,和企業簽訂長期的合作協議。 企業不僅每年接收學生實習,參與產品研發,實習期滿后,仍留下進行畢業設計,由企業導師直接指導。這種培養運行方式,學生目標明確,積極性高,畢業設計(論文)工作通常能夠做到理論聯系實際,質量能夠保障。同時,完成了人才輸出與引入,做到高校、企業雙贏[11]。
3.2 “保障為基”、“氛圍為導”,設置補貼環節、加大實驗室開放力度
學校為開展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師生提供兩校區運行交通補貼,為師生交流指導提供便利。
學校重視開放實驗室的管理,各類實驗室定期發布實驗室開放時間、地點、開放所能提供的設備及臺套數等信息,為學生提供訊息。實驗室開放不僅為畢業設計(論文)提供必要的工作場地,更給喜好創新活動的學生搭建了平臺,進一步保障了實踐教學質量[12]。
3.3 指導教師“課表制”的推行
學校試點將教師指導畢業設計工作列入課表,作為課程對待,對外公布。師生、學院、校檢查組都能明確指導的時間地點,便于指導與管理[13]。
3.4 “盲審制度”的推行
盲審抽查制度的實施,切實提高了各級管理部門、指導教師及學生對畢業設計工作的重視程度,同時也全面提高了學校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與效果。論文盲審分為合格、適當修改、大量修改、重做等四個等級。盲審制度起到了一定的促進力,提升了學校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整體水平。
學校自2007年改革試行至今,較好解決了兩校區運行模式下開展畢業設計等實踐創新活動所帶來的實際問題,保證了本科生教育教學質量。針對近三年開展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分析統計數據如圖1、2所示。
由圖1、2比對情況可以看出,最終成績統計中的優良比例近三屆都保持在55%左右。指導教師比例中,教授、副教授投入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人數占同一職稱人數的比例3年來保持上升態勢,教授指導畢業設計的關注度進一步提高。

圖1 畢設成績統計比例

圖2 指導畢設教師人數占同一職稱人數的比例
畢業設計(論文)課題來源及課題性質統計對比如圖3、4所示。

圖3 畢設課題性質比例

圖4 畢設課題來源比例
從選題情況來看,選題類型分布較為合理,其中,硬件與軟硬結合題目的總數量連續三屆保持在30%以上。結合工程實際,來自科研生產項目的題目連續三屆都保持在70%以上,且2010級有明顯提升。
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系統組織與質量保障,將對培養大學生探索真理,強化社會意識,進行科學研究基本訓練,提高綜合實踐能力等方面起到關鍵推動作用,是進一步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14]。
學校在新形勢下全面提高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培養創新型人才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和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在實施過程中以“綜合素質高、基礎理論扎實、工程實踐能力強、工作作風務實”得到了企業的充分肯定和廣泛好評[15]。
[1] 教育部辦公廳. 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設計(論文) 工作的通知[Z]. 教高廳 12004214 號.
[2] 李春暉,張學睦,李建楠. 高等學校實踐教學質量綜合評價體系研究[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3): 222-223.
[3] 楊德森,趙 琳,朱志偉. 在研究氛圍中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精神[J].中國大學教育, 2009(1): 27-28.
[4] 鄭家茂,熊宏齊.開放.創新-實驗教學新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 郭 濤,曾興雯,黃大林,等.開展創新性實驗計劃細化項目實施過程[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1(1):21-23.
[6] 謝 琨,郭 濤,盧 楊. 高等院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 武漢大學學報(理學版),2012(S2):32-34.
[7] 胡昌送.“關鍵能力”研究述評[J].陜西師大學報,2008,35(6): 112-115.
[8] 劉 敏. 法國工程師大學校的學生實習及啟示[J]. 比較教育研究, 2011(9):22-25.
[9] 黃伯云,高文兵.培養面向新型工業化的高級工程技術本科人才的研究與探索[J].中國高等教育,2009(10):7-9.
[10] 郭 濤,曾興雯,孫肖子,等. 論高校開展實踐創新活動的重要意義[J].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107-110.
[11] 姚興田,周一丹. 產學研合作創新工科專業本科畢業設計模式的探索[J]. 高教論壇,2011(9): 79-82.
[12] 郭 濤. 高校實驗室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9):222-224+254.
[13] 林 健.勝任卓越工程師培養的工科教師隊伍建設[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1-14.
[14] 賀志榮. 理工科專業畢業設計(論文) 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9): 18-21.
[15] 孟 梅,范世東,陳永志. 高校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管理的研究[J].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7,29(1): 83-86.
Improving the Undergraduates Quality of Graduation Projects and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GUOTaoa,XIEKunb,HUXiao-juana,LUYangc,ZHANGLind
(a. The Dean's Office; b.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d. School of Physics and 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 Xidian University, Xi’an 710126, China)
As an important link on furthe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systematic organization and quality guarantee of the graduation projects will be the key driving force which help undergraduates to explore truth, enhance social awareness, proceed basic training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mprove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bilities. While optimizing the traditional administration mode on graduation projects, the thesis searches and forms a new management mod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main idea is “thinking with priority, taking guarantee as the base, paying primary attention on procedure, assisting with collaboration and guiding with atmosphere”. This has produced some radiation and exemplary effects on other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raduation projects; innovative talents
2015-08-2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支持項目(RW140410); 陜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13BY18)
郭 濤(1978-),男,陜西西安人,博士,高級工程師,教務處副處長,從事高等教育管理。
Tel.:029-81891761; E-mail:guotao@xidian.edu.cn
謝 琨(1980-),女,湖南邵陽人,博士,教師,從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Tel.:029-88202369; E-mail:xiekun@xidian.edu.cn
G 642
A
1006-7167(2016)01-018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