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瑜曼 張博
摘 要:智慧城市簡而言之即利用先進科學技術與理論,實現城市的可持續性發展,緩解城市危機,消除全球經濟下滑的不良影響。
關鍵詞:智慧城市;通信接入管道;建設模式;類型
中圖分類號:TN9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6)33-0076-02
構建智慧城市的基礎和前提是城市通信管道的建設。本文從溝通管道、引上管道、小區接入管道、智慧節點管道以及預埋管道五個方面,探討分析了智慧城市通信接入管道的建設模式,這對于我國智慧城市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智慧城市通信接入管道建設模式類型
管道建設模式,見表1。
2 建設模式技術要點
2.1 溝通管道
①建設模式,如圖1所示。
②管孔數量。
管孔規模,見表2。
③管材選擇。
多棟或是單體建筑的通信接入管道材料通常選用壁厚為
4 mm、外徑為102 mm的無縫鋼管。室外設備的接入通信管道材料通常選用壁厚4 mm、外徑89 mm的無縫鋼管。
2.2 引上管道
①建設模式。如圖2所示。
②管孔數量。首先引上管在通信桿路上的管孔數最大不宜超過4孔,通常設置1-2孔即可滿足一般通信需求,若通信需求較高,則可增加管孔數。其次引上管在市政桿路上的管孔數主要視智慧城市服務要求以及城市市政桿路建設具體情況而定,通常情況,市政桿路上的管孔數在1-3孔為宜。最后墻壁引上管的管孔數由建筑所在區域的實際通信需求決定,一般而言,建筑區范圍較大、通信需求較高時,管孔數在4-6孔為宜,最大不超過6孔。建筑區范圍較小,通信需求較低時,管孔數在2-4孔為宜。
③管材選擇。通信桿路上通常選用壁厚為4 mm、外徑為
89 mm的無縫鋼管作為引上管通道。市政桿路上通常選擇壁厚為4 m、外徑在50~89 mm之間的無縫鋼管作為引上管通道。墻壁引上管選用的無縫鋼管壁厚通常為4 mm、外徑為89 mm。
此外,根據饋線或光、電纜的實際敷設需要,壁厚為4 mm、外徑為50 mm的塑合金材料復合通信管也可用作墻壁和桿路引上管管材。
2.3 小區接入管道
①管孔數量。小區接入管道的管孔數根據小區內部的建筑物具體結構和類型而定,一般而言,2-3孔即可滿足小區內各棟建筑之間的通信需求。對于小區內部的移動覆蓋設施而言,接入管孔數在1-2為宜。小區內部的智能顯示屏幕、Wi-Fi設備點、小區監控點等各類智慧城市服務終端,所需的接入管道管孔數通常在1-2孔。小區內部用于機房進行溝通各類通信管孔數一般為3-6孔,小區末梢通信管道的管孔數在1-2孔為宜,支干路管道管孔數在2-4孔為宜。
②管材選擇。小區內部各棟建筑物之間的溝通管材通常選用壁厚為4 mm、外徑在63~102 mm之間的無縫鋼管。小區內部移動覆蓋設施之間通信管道管材可選用聚氯乙烯外徑為100/110 mm的雙壁波紋管或是壁厚為4 mm、外徑為50 mm的塑合金材料的復合通信管。小區內部各智慧城市服務終端所需的溝通管道材料可選用壁厚為4 mm、外徑50 mm的無縫鋼管,末梢終端點對安全要求等級較低時,考慮建設的經濟性,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PVC硬塑管(外徑35~50 mm)。小區內部的人/手孔可選擇的接入管道管材范圍較大,既可選用PVC格柵管(外徑為110 mm),又可選擇塑合金材料的復合多孔通信管或是聚氯乙烯外徑100/110 mm的雙壁波紋管。
2.4 智慧節點管道
①管孔數量。用于溝通各類智慧節點的通信管道管孔數一般為1-2孔。用于溝通各類智慧系統光纖交接設備的管孔數根據智慧系統的終端的具體需求及覆蓋區域范圍大小而定,一般而言這類通信接入管道管孔數在2-5孔為宜。用于溝通各類智慧系統PoP點機房或是邊緣機房的通信接入管道管孔數以相關的機房溝通管道設計規范為準,視具體需要確定管孔數,通常情況下這類通信接入管道的管孔數最大不超過6孔。
②管材選擇。智慧節點通信接入管材的類型較多,選擇范圍較廣,無縫鋼管為主的金屬管材以及各類、格柵、多孔管、塑料管材、塑合金復合通信管等都可作為智慧節點通信接入管材。壁厚為4 mm、外徑在63~102 mm的無縫鋼管通常被用于智慧節點的終端管道。壁厚為4 mm,外徑為89~102 mm的無縫鋼管通常被用于各類智慧系統的光纖交結設備中節點連接管道。壁厚4 mm、外徑50 mm的塑合金材料的復合通信管道通常被用于少量的光纖或者是饋線的智慧節點的終端管道中。壁厚為
4 mm、外徑為102 mm的無縫鋼管通常被用于各類智慧系統的PoP點機房或者是邊緣機房的節點連接管道。
2.5 預埋管道
①管孔數量。市政道路的預埋管道建設,其管孔數需在3孔以上,并確保預埋管道的管孔數與區域通信管道規劃設計保持一致。
對于具有較大開發潛力或是未來可能成為規模化建筑群的區域,預埋管道的管孔數設置通常在3-6孔為宜。
預埋具體的接入終端系統節點時,根據終端系統需要,一般將管孔數設置在1-3孔。線路資源設備點匯集的區域的預埋管道管孔數通常為3-5孔。
②管材選擇。市政道路同向處的預留管道建設,通常選擇聚氯乙烯100/110,mm的雙壁波紋塑料管作為通信接入管材。預留管道在市政道路路口處,可選用壁厚為4 mm、外徑50 mm的塑合金材料的復合通信管,或者選用壁厚為4 mm、外徑為
102 mm的無縫鋼管。預留管道為與市政道路垂直方向處,且在道路另一側時,建設中通常選擇壁厚為4 mm、外徑50 mm的塑合金材料的復合通信管或者是壁厚為4 mm、外徑為89 mm的無縫鋼管。
3 結 語
現階段而言,由于我國智慧城市起步時間晚。而通信接入管道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基本技術支持,需從溝通管道、引上管道、小區接入管道、智慧節點管道以及預埋管道五個方面,完善通信接入管道的建設模式,提升通信接入管道的整體建設水平。同時,我國智慧城市的通信接入管道建設還應與時俱進,順應我國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的發展要求,才能夠使通信接入管道為智慧城市的進一步發展奠定有力的基礎和條件。
參考文獻:
[1] 羅振,桑梓勤,齊飛.智慧城市中的信息通信技術標準體系[J].信息通信 技術,2015,05:21-26.
[2] 高志遠,嚴春華,郭昆亞.智能電網與智慧城市業務互動研究[J].電力系 統保護與控制,2016,02:65-73.
[3] 旭剛,馬鷗.信息通信承載智慧城市——探索智慧城市規范發展之路 [J].工程建設標準化,2014,04: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