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2016年11月3-4日,Pad及創新教學實踐觀摩研討論壇在北京昌平第十五中學南口學校順利召開。本次論壇由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雜志社和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主辦,吸引了來自全國的近500位教育專家、校長、一線教師、企業代表參加。
論壇上,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李玉順副教授和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張秋玲教授分別做了題為“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學融合與課程創新”和“信息化環境下基于主題的語文教學探索”的主題報告,對當前“互聯網+”時代的課程改革的深化發展、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過程融合、“互聯網+”時代傳統的課堂教學受到的威脅與挑戰等話題進行了分析與闡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雜志社社長兼主編祁靖一從媒體視角審視技術融入教育的最佳境界,她指出當前教育的新樣態,即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教學的四要素——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育媒介相互作用,使得教與學方式重構,教師角色發生轉變:從教師的教為主向學生的學為主轉變,從單一的學校內學習向終身學習(人生整個過程)轉變,從知識的單向傳授向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培養為主轉變。
此外,來自全國各地的18節精彩紛呈的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不同科目的Pad教學展示課呈現在與會代表面前,與會專家就每節課進行了點評,指出了其優點和不足,授課教師與聽課老師進行了現場交流互動。此外,還有三場分論壇分別探討了教學融合的合力推進、學校信息化實踐智慧和互聯網環境下的教學創新。
本次論壇以“教研·學科視角下的信息化融合實踐”為主題,以智能終端教育教學應用為焦點,通過課例、教師成長案例、互聯網+教育應用案例等立體化的教育信息化融合實踐智慧,向參會者呈現了教育信息化融合發展的當下進程。 (徐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