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朝莉+畢靚云+何洪兵
摘 要:總結和回顧了現有文獻中關于中華傳統文化對習近平治國理念產生影響的研究概況和主要成果,分析了已有研究中存在的局限,希望對今后習近平總書記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借鑒和幫助。
關鍵詞:習近平;中國傳統文化;治國理念
中圖分類號:G0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11-0016-03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論在革命、建設,還是改革的長期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都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對待民族傳統文化,注意汲取積極的養分,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1]。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給中國共產黨人治國理政提供了許多有益啟示。在習近平治國理政的理念中有哪些傳統文化對其產生了影響?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許多專家學者對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是如何對習近平治國理政的理念產生影響的進行了研究。本文對國內研究情況做個梳理,進行綜述分析,希望為今后的研究與應用帶來一定的借鑒。
一、學術界關于中華傳統文化對習近平治國理念影響概況的研究評價
中國傳統文化對習近平治國理念的影響是一個新的命題,許多學者對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黨召開十八大之后。2015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并正式對外發行的《平天下——中國古典治理智慧》一書系統梳理習近平講話和文稿中引用的古典名句,將它們進行創造性轉化,深入發掘其中的思想精髓,使之具有當代價值,從而豐富治國理政的內容[2]。人民日報社的盧新寧在2015年組織撰寫的《習近平用典》這本書中談到,當今的中國正在進行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領導干部鑒往知來,像習近平總書記那樣以史為鑒,不斷深入探索博大精深的文化寶庫,讓深化改革得到飛躍性的發展[3]。因此,學術界已陸續有關于習近平中國傳統文化論述的研究成果發表。但對這個問題的研究仍需要閱讀大量與習近平同志相關的著作、講話,也要查閱中國傳統文化的相關文獻資料,從細節中找到突破點,然后由點及面,并且內容的豐富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最后系統地總結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是如何對習近平治國理念產生影響的。本文就是對這些研究成果進行分析總結,為進一步研究做參考和借鑒。
二、學術界關于傳統文化對習近平治國理念影響各觀點的研究評價
(一)中國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之間的關系研究評價
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儒家文化為基本出發點,以其他文化作為補充的多元文化結構,是從古至今中國大地上由中華民族共同創造的相對于現時代而言的一切文化成果。學者王國炎在《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書中詳細地探討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基本精神與基本特征,中國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4]。2009年劉向信、劉志揚和韓書堂三位學者從哲學和歷史的視角出發,聯合著的《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一書中對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分析,闡述了加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得到了創新,在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等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5]。張建新在《儒學與馬克思主義》一書中,主要闡述了現代中國思想文化發展基軸的形成是在20世紀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說與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的碰撞與融合的歷史中形成的[6]。
習近平認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體現了偉大的民族精神,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位卑未敢忘憂國”“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報國情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獻身精神等[7]。針對這樣的倡導很多學者都進行了研究。李孝純在他的《談談中華文化的精神特質與時代價值》一文中提及,傳統文化具有綿長的延續性、獨立的獨特性、與時俱進的時代性。主要表現在以儒學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精神上,其中包括剛健自強的民族本色、崇尚仁義的民族氣概、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民為邦本的治國理念、和而不同的相處觀念、崇尚禮儀的民族追求等[8]。《中國文化精神》是張岱年和程宜山一起著寫的,他們認為優秀的中國文化精神應該涵蓋崇尚仁義、以人為本、戒奢以儉、誠實信用等內容。而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性主要體現在以儒家文化為主的主體性、延續至今的連續性、鮮有變革的穩定性和海納百川的包容性等方面[9]。
(二)習近平對繼承弘揚傳統文化方法的研究
在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對習近平治國理念影響的論述過程里,針對如何繼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問題進行了總結,有以下三種觀點。
1.在全球化的進程中弘揚與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習近平同志指出,世界上一些有識之士認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包括儒家思想在內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1]。對此,2015年汪玉凱在《國家治理》周刊發表《習近平的治國使命與中國未來的轉型發展》一文中強調,我們在克服同世界文明對立的特殊情況下,注重吸收帶有豐富性的世界優秀文化成分,要堅持中華傳統文化中固有的自信心與自覺性。在新的時代要求下,更好地繼承并且不斷創新地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我們的文化在燦爛的世界文明中綻放出流光溢彩[10]。靳玉軍的《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踐要求》一文中指出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青少年應當依然保持高昂的愛國情懷和持有較高的愛國情操,能夠具有抵御世界多元文化中不良成分沖擊的能力,不斷提高警惕性和保持自身特有的獨立性[11]。
2.堅持有揚棄的繼承和創新性發展
習近平認為,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揚棄地繼承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道德規范[1]。中華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多彩、博大精深,因此會有有益與無益之分,我們既不能盲目追隨、全盤使用,也不能太過偏激、一概否定,應該在運用中認真分析,綜合思量,進行創造性轉化和發展。董根洪在《論習近平的傳統文化觀》一文中指出,中華傳統文化中既有優秀文化又有糟粕文化,因此我們要做到揚棄。“揚棄”是構建在分析鑒別的基礎上,剔除落后的“糟粕”,再積極繼承吸收優秀的成分。對存在合理內核的內容,要取其精華合理運用,對明顯有悖于時代要求的內容則加以拋棄[12]。武漢大學的沈壯海教授在中國教育報發表的《優秀傳統文化與新時代的治國理政》一文里明確指出我們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實踐為新起點,將馬列主義的文化觀、歷史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起來,進行創造性轉化、推陳出新。這樣有利于我們更好地把握時代發展方向與機遇,用歷史智慧指引我們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不斷取得成績[13]。學者孫景民在他的文章《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探析》中指出,創造性轉化是建立在抓住根本、把握歷史發展規律、熟知精華并且深入開拓的基礎之上的,只有這樣才能與世界互動、與時代互動,在新的契機下尋求跨越發展[14]。青島科技大學郭曰鐸的文章《傳承與升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機融合》闡述了創造性轉化的內涵:就是要使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節奏相協調;創新性發展:就是要使傳統文化的精華與當下提倡的時代精神相聯系,既能解決本國實際問題又能夠面向世界[15]。
3.健全和完善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形式
第一,利用古籍經典向海內外傳播優秀的傳統文化。習近平同志在國內外發表的重要講話中,總能根據當時的主題,恰當地引用中華文化中的經典來表述他的思想。第二,學者張輝在《理論學刊》發表的《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闡釋》一文認為,通過新的科技手段,運用新媒體擴大傳統文化的影響力,推陳出新,增強號召力[16]。中共中央黨校教授王杰在他的《習近平傳統文化觀三個重要方面》中明確強調,習近平總書記從個人和國家兩個層面出發,總結繼承傳統文化對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著無法取代的作用并且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將個人發展與國家強盛通過傳承傳統文化統一起來,提升文化軟實力,讓古老優秀的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17]。學者李祥熙發表《中華文化是現代發展的人本根基》一文,從國家、地方與社會三個角度出發,呼吁中央政府制定有關文件,組織編寫教育教材,倡導全社會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繼承和弘揚;地方政府應成立負責傳統文化研究與交流的工作機構,建設現代化的新型城鎮;開展誦讀古籍經典活動,營造仁義禮智信的社會風氣,把弘揚傳統美德落實到每個家庭[18]。
(三)習近平對傳統文化在當代地位的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優秀的傳統文化包含豐富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既可以啟迪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也可以啟示治國理政,加強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1]。這說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重要的當代價值。劉旭娜、宋春苗發表的《習近平的傳統文化觀及其應用》一文重點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實現是進行文化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的關鍵環節,我們獨有且強大的優勢是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這是我們最深厚且最有利的文化軟實力。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的講話與會議中都提到要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全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19]。王征國刊文《習近平三維視野的傳統文化觀》認為,我們在發展文化的時候,應當把傳統文化所蘊含的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的價值理念挖掘出來,轉換成有效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并用治國理政方法的形式表現出來[20]。《全面認識當代中國的歷史文化視域》是由都培炎撰寫的,文中指出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發展壯大的堅實基礎,是能夠引以為傲的文化軟實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夠實現的基礎,在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和傳統文化國際影響力的提升上,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1]。學者張輝還認為,只有既表現出中華文化自身深沉的個體性,又表現出崇高的民族特性,才能滿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踐要求。它的個體價值突出表現在對人的三觀教育方面,它的民族價值則突出表現在塑造民族性格和振奮民族精神方面[16]。
三、學術界關于習近平治國理念對傳統文化的運用與發展的研究
(一)習近平治國理念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運用的研究
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先進政黨,習近平總書記又深諳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因此,在他的領導下對新時期中國發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觀點。馮思淇發刊《習近平的傳統文化觀初探》認為,習近平能夠客觀看待傳統文化并且尊重歷史,指出優秀中華傳統文化在黨治國理政、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與地位;重點強調傳統文化與現代中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建設的歷史相關性;面向未來對傳統文化進行創新發展;放眼世界,推動中華文化的世界傳播[22]。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李君如撰文《時代大潮和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指出,習近平同志在他的治國理政中提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政治理想,踐行以民為本的核心理念,推行和合的外交方式[23]。
(二)習近平治國理念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的研究
2016年中共黨史學家石仲泉先生在他的《開啟繼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新篇章》一文中說到,梳理中華傳統文化中優秀的關于經世致用、民為邦本的觀念,關于現代社會與中國古代社會的核心價值觀關系的對比及其傳承、關于國際社會外交發展方略等都是有助于習近平治國理政的[24]。李凈和謝霄男在《淺談習近平中國傳統文化觀》中認為,習近平同志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思想內涵豐富,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中心;從國家、社會和個人這三個層面出發;用揚棄繼承、深度挖掘、固本培元和創造轉化這四種方法實踐。這四個部分共同構成一個有機整體,相互促進,相輔相成[25]。葉自成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及其當代意義》一文中說到,習近平同志將優秀的傳統文化運用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在新的歷史時期下使它具有新的生命力和新的意義,與時俱進地汲取治國理政的新鮮思想養料。具體體現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所貫穿的以人為本思想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環保的生態理念[26]。沈壯海教授發文《優秀傳統文化與新時代的治國理政》指出,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依然有助于新時代的治國理政,因為它至今影響著當代中國人的民族心性,它是當下治國理政立基的文化土壤,是我們不能割斷的精神血脈[13]。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25(2).
[2]人民日報海外版“學習小組”.平天下——中國古典治理智慧[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人民日報評論部.習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5.
[4]王國炎.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劉向信,劉志揚,韓書堂.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6]張建新.儒學與馬克思主義[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3.
[7]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05-406.
[8]李孝純.談談中華文化的精神特質與時代價值[J].江淮論壇,2014(6):25.
[9]程宜山,張岱年.中國文化精神[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10]汪玉凱.習近平的治國使命與中國未來的轉型發展[J].國家治理周刊,2015(1):2.
[11]靳玉軍.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踐要求[J].教育研究,2014(11):6.
[12]董根洪.論習近平的傳統文化觀[EB/OL].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4-09-01)[2016-06-02].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917/c168825-25675878.html?t=1435545790737.
[13]沈壯海.優秀傳統文化與新時代的治國理政[N].中國教育報,2015-08-07.
[14]孫景民.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探析[J].人民論壇,2014(3):194.
[15]郭曰鐸.傳承與升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機融合[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2):24.
[16]張輝.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闡釋[J].理論學刊,2014(7).
[17]王杰.習近平傳統文化觀三個重要方面[J].人民論壇,2014(24):34.
[18]李祥熙.中華文化是現代發展的人本根基[J].中共山西省委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1):7.
[19]劉旭娜,宋春苗.習近平的傳統文化觀及其應用[J].鄂州大學學報,2015(8):6.
[20]王征國.習近平三維視野的傳統文化觀[J].理論學習,2014(11):4.
[21]都培炎.全面認識當代中國的歷史文化視域[J].思想理論教育,2013(10).
[22]馮思淇.習近平的傳統文化觀初探[J].實事求是,2015(1):89.
[23]李君如.時代大潮和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EB/OL].中國網,(2015-12-03)[2016-06-02].http://www.china.com.cn/news/2015-12/03/content_37224674.htm.
[24]石仲泉.開啟繼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新篇章[N].北京日報,2016-02-01.
[25]李凈,謝霄男.淺談習近平中國傳統文化觀[J].人民論壇,2015(3):179.
[26]葉自成,趙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及其當代意義[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14(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