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琳+魏斌+陳立春+王樂
摘要:指出了高速公路建設為區域經濟和資源開發帶來諸多益處,但同時對區域環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對高速公路建設所帶來的社會環境、生態環境、噪聲、水、空氣、固體廢物六方面的影響進行了綜合分析,以期為今后環保措施的制定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速公路; 社會環境影響;生態環境影響
中圖分類號:X8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20-0089-02
1 引言
公路是國民經濟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是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官[1]。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交通出行的要求越來越高,高速公路應運而生[2]。與一般公路相比較,高速公路作為現代化的交通基礎設施,無論從行車速度、通行能力、運輸能力以及經濟運距等方面,都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但高速公路的建設必然會對沿線社會環境、生態環境、噪聲、水、空氣等造成一定影響。結合我國國情,對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可能帶來的環境影響進行綜合分析,為日后環保措施的制定提供參考。
2 社會環境影響
高速公路在建設過程中對社會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沿線居民生活質量的影響、征地和拆遷對居民的影響以及資源開發利用的影響。
2.1 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修建高速公路能夠進一步改善沿線對外出行的交通現狀,通過和相鄰高速公路的銜接,能夠充分發揮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帶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2.2 對沿線居民生活質量的影響
高速公路項目的建設和營運,導致本地的資金、人流、物流的增加,隨著交通的順暢、運輸時距的縮小,有利于當地企業減少成本,增加收益,加快城市化進程,從而增加沿線居民的生活收入。同時,高速公路沿線的衛生文化設施也將隨著城鎮化水平的提高而同步發展,當地人民的生活質量也會隨之提高[3]。
2.3 征地、拆遷對社會環境的影響
長期以來,非自愿移民是征地和拆遷最直接的問題。由于移民的生活條件和生產方式的改變,從而導致移民失去土地、喪失家園、失業、食物沒有保障、失去享有公共資源的權益等社會風險。為了規避這些移民社會風險,必須采用相應的政策、經濟、社會措施進行有效規避。
2.4 資源開發利用的影響
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占用林地和基本農田等土地資源是不可避免的,永久占地使得其喪失原有的功能,對公路沿線地區的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產生一定影響。但由于交通條件的改善,提高了當地旅游資源的開發潛能,可進一步促進該地區旅游資源的開發和旅游業的發展。
3 生態環境影響
公路建設運營打破了生態系統原有的整體性和連續性,破壞了原有的生態系統平衡[4]。其對沿線土地利用格局、野生動植物、水土流失、景觀環境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3.1 對土地利用格局的影響
高速公路建設對沿線土地利用格局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兩方面,一是永久占地的影響,二是臨時占地的影響。臨時占地面積相對較小,在施工結束后通過農田復墾和森林植被的恢復可基本保持原有地貌類型,不會對沿線土地利用格局的變化產生顯著影響。而永久占地面積較大,對沿線土地利用格局的變化產生的影響也比較顯著。其中交通用地的增加將會對沿線社會經濟發展起到推動和促進作用;森林的減少將降低沿線森林生態系統涵養水源、水土流失、提供氧氣凈化空氣、防風固沙、為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地等重要的生態功能;農田的減少以及施工期間的揚塵將會使農田生態系統的功能有所下降[5]。
3.2 對沿線野生動植物的影響
高速公路建設會占用部分林地、荒地,工程土石方作業會將占地范圍內的植被完全鏟除,對沿線野生植物造成一定影響[6]。如果有國家受保護的珍稀樹種、古樹名木等,可以通過對珍稀樹種的移栽、培育、繁殖等保護性搶救措施,減緩工程建設對野生植物的影響。
公路是連接城市與城市的通道,是人類相互聯系的走廊,但卻是動物的屏障[1]。公路建設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分割和阻斷,改變了野生動物棲息、繁殖、遷徙場所,使得野生動物的生產空間被壓縮,覓食、求偶、繁殖等變得更加困難,不同程度地威脅到它們的生存和繁殖。
3.3 對水土流失的影響
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破壞、損毀了原有地貌、土體結構和植被,使其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在外力作用下,極易產生比較強烈的水土侵蝕。
3.4 對周圍景觀的影響
高速公路建設占用土地,破壞植被,同時路基對沿線自然環境有割裂作用,使其空間連續性被破壞,同時地區內動植物數代生存的空間被分割,影響種群繁衍及生物多樣性。區域內原有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發生變化,而且還改造和建設了一些新景觀,致使區域景觀協調性發生變化[4]。
4 噪聲環境影響
對于城市居民來說,噪聲是主要污染物之一[2]。高速公路工程施工中會使用多種大中型設備進行機械化施工作業,施工機械種類繁多,數量不定,噪聲源特性不同,而且還會在某段時間內在一定的小范圍內移動。雖然施工期噪聲相對于營運期對環境的影響是短暫的,但由于功率、聲頻、源強均較大,所以常使人感到刺耳,影響沿線居民的正常生活環境。
高速公路營運期,隨著交通量的增大,噪聲對沿線居民的影響非常嚴重。為保護沿線居民的居住環境,需對公路沿線設置隔聲屏障、隔聲墻、種植綠化帶等措施,削減噪聲的傳播,降低噪聲對居民的影響。
5 水環境影響
基礎施工對水體影響最大的潛在污染物是鉆渣及泥漿等。鉆渣需要定期清理,若隨意排放將造成施工下游河道的淤塞及水質降低。清理出的鉆渣不允許隨意丟棄,以便最大限度地保護下游水體水質。此外,施工期生活污水的排放、施工材料的堆存以及施工機械油料泄露等也會污染水環境。但以上這些影響都是暫時的,將隨著施工期的結束而結束。
營運期對水環境的影響主要來至于公路沿線服務設施造成的污染。例如停車場、汽車修理所、加油站、旅店、飯店、公共廁所等排放的生活污水和洗車廢水,少量車輛維修、沖洗等含油污水,加油站成品油泄漏等[7]。
6 環境空氣影響
施工期對環境空氣的影響主要來至于揚塵污染、瀝青煙氣等。揚塵污染主要來自于路基開挖及填筑、散體材料儲堆存及運輸、運輸車輛行駛過程產生的揚塵等,其中以散體材料儲堆存及運輸、運輸車輛行駛過程產生的揚塵污染影響較大[8]。瀝青煙主要出現在路面鋪設過程中。但是由于施工期是暫時的,影響也是短暫的,隨著公路的竣工運營,施工期影響也將隨之消失。
高速公路運營期的空氣污染主要來源于汽車尾氣。污染物對環境的影響隨著公路運營期間交通車量的增加而增大。
7 固體廢物對環境的影響
高速公路施工期工程棄土、拆遷建筑垃圾以及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等固體廢棄物,如若不妥善處置,將會破壞地表植被,抑制農作物生長,使周圍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運營期固廢物主要為服務管理設施的生活垃圾,應進行妥善處理,不要使其產生二次污染。
8 結語
公路建設項目給經濟發展帶來巨大推動力的同時,也給周圍環境帶來壓力[9],只有建設與生態環境和諧統一的公路,才能保證公路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才能更好地發揮公路交通在經濟發展中的基礎作用,才能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10]。文中分析的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問題,為今后環保措施的制定提供參考,相信將對我國高速公路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吳 芳,李志成,徐 琛.公路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及環保策略研究[J].交通標準化,2009,1(188):42~45.
[2]李 響.高速公路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研究[J].江西建材,2016,17(194):148.
[3]陸書玉,朱 坦.環境影響評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鄭志華,崔寶軍.高速公路評價區生態環境影響綜合評價初探[J].交通部上海船舶運輸科學研究所學報,2004,27(1):46~48.
[5]史寶忠.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9.
[6]張華君,胡江東.高速公路竣工環保驗收生態環境影響調查方法[J].公路交通技術,2009,06:157~159.
[7]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環境影響評價案例分析(下)[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5.
[8]程水源,崔建升.建設項目與區域環境影響評價[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3.
[9]馬 睿,程啟明,張殿宇.公路建設項目的生態環境影響評價[J].科技創新導報,2011,3(189):136.
[10]史 靜.淺議可持續發展戰略下的公路環保[J].公路環保,2007(1):40~43.
[11]孫中黨,趙 勇,吳明作.公路建設項目對生態環境影響及保護對策[J].公路交通科技,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