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一
摘要:指出了生態文化創意產業是生態文化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成功對接與有效融合而形成的新型發展模式,是以文化創意將自然生態環境和地域文化轉化為生態文化資本的新運營方式。闡述了承德市發展生態文化創意產業的意義與現狀,分析了承德市生態文化創意產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引導;生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20-0170-03
1 引言
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后,由于生產工具的改進、技術的升級、社會分工的擴大,使破壞環境污染生態的產業不斷發展,致使全球氣候變暖,土地荒漠化嚴重,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受到嚴重破壞。工業化、規模化的布局和思維又造成產業結構的同構化,弱化了原生態的人文環境,使鮮活的鄉土文化氣息和民俗風情逐漸消失。從20世紀90年代始,一些發達國家選擇了一條經濟社會與環境生態協調發展之路,強調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文化資源的增值和人民生活品質的提升,強化以自然、經濟、社會共同發展的多元目標取代單一的經濟目標,生態文化創意產業應運而生。
目前,在美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生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已具一定規模,成為經濟增長一極[1]。但在我國生態文化創意概念提出的較晚,生態文化創意產業才剛剛起步,人們對生態文化創意產業的內涵、模式、產品形態等認識模糊。譬如,有些產品已具生態文化創意產業的特征,仍以一般的文化創意產品對待,沒有上升到生態文化創意產品的高度來加以示范、推廣。另外是盲目追風,由于近幾年國家重視生態、環境和文化建設,制定了寬松的扶植政策,增加了這方面的投入,因而,冠以“生態文化”的項目或產業園蜂擁而至,有些預算投資動輒幾十億元、上百億元的項目,幾年過去了仍無動工跡象。因此,政府部門要加強生態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知識的學習,同時借鑒國內外成功的經驗,扶植本區域的生態文化創意產業項目,堅決把借“生態文化”之名,實則損害生態的項目拒之門外,使生態文化創意產業沿著正確的道路健康發展。
2 承德發展生態文化創意產業的優勢
承德地處塞北,自然景觀豐富,山奇水秀,風景如畫,山水、奇石、草原、森林、冰雪、溫泉應有盡有;人文景觀密布,避暑山莊與周圍寺廟建筑群、萬里長城的精粹金山嶺長城、世界最大的皇家獵苑木蘭圍場等文物古跡薈萃。承德還是一個被歷史文化托起的城市,擁有5000年的紅山文化,1000多年的契丹文化,300多年的山莊文化,山莊文化、佛教文化、皇家文化、儒家文化和民俗文化交相輝映。自然人文景觀和文化渾然一體,相互融合,形成獨特的承德山水文化、森林文化、草原文化、生態旅游文化、生態園林文化、壩上文化、長城文化和丹霞地貌文化等極具特色的文化亮點,是發展承德生態文化創意產業的優勢所在。
3 承德發展生態文化創意產業的意義
承德作為京津生態的屏障和水源涵養地,只能以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的理念來發展經濟,生態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文化創意產業新的發展模式,順應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要求。培育和發展生態文化創意產業是承德最好的選擇。
生態文化創意產業能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讓生態經濟利用文化力量實現創新發展、轉型發展,讓文化借助生態經濟繁榮發展。大型實景演出《鼎盛王朝·康熙大典》依托承德深厚的歷史文脈,以自然風貌與承德豐富的旅游資源相結合,創意出全球首部以皇家文化為主題的大型戶外實景演出,改寫了北方地區不適合推出大型實景演出的歷史。項目自投入運營以來,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起到了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示范作用。
生態文化創意產業能融合、延長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如果將“研發、生產、加工和銷售的產業發展模式看作線型結構的話,那么,生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就是一個網狀的融合體。它以文化創意為核心,構筑多層級互聯的產業鏈。通過文化創意把文化藝術活動、特色文化資源、生態資源、科技產品載體和人文環境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彼此互動的產業價值體系。如承德活性炭文化創意產業園將工業用的活性炭進行文化創意,自主設計研發生產了各種日用、環保裝飾、保健養生、旅游紀念等4大系列、300多種活性炭文化創意產品,實現了產業結構由資源型向高附加值型的轉變[2]。由一業變多業,純利潤較原來提升了100多倍[3]。
生態文化創意產業能帶動農村的發展。生態文化創意產業以生態環境和人文資源為內容,承德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豐厚的地域文化底蘊多在農村,6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2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部分也在農村[4]。發展生態文化創意產業在帶動資金和人才向農村流動,推動農村經濟發展,轉變農村經濟發展模式和經濟增長方式,推動農村產業結構升級,拉長農業產業鏈、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大有可為。
4 承德市生態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
生態文化創意產業是生態文化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的深化和具體,由于承德市對生態文化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抓的較早,有些產品已具備生態文化創意的特質。2003年承德市委市政府在河北省率先提出了建設生態市的構想,自2005年始,先后制定了《承德生態市建設規劃》,《承德生態市建設規劃實施方案》,根據區域承擔的生態功能,將轄區劃分為2個生態區、6個生態亞區和27個生態功能區,實施了生態治理、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旅游和生態文化等256項重點工程[5] 。積極促進生態文化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有效聚集。
自2006 年 4 月始,承德市委、市政府召開建設文化大市工作會議,先后出臺了《承德市建設文化大市實施綱要(2006-2010)》,《承德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中共承德市委關于加快建設文化強市的意見》等文件。以承德豐富歷史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為基礎,堅持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發展并重、文化創意與相關產業融合,構建特色鮮明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推動全市經濟結構優化,實現由文化資源大市向文化產業大市、文化發展強市新跨越。2012 年度的幾個第一見證了承德文化產業發展的豐碩成果。在河北省文化產業“十強縣”、“十大文化產業聚集區”、“十大文化產業項目”評選活動中,承德獲“三個十”大滿貫[6]。2013年承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模和集聚效應初顯,全市儲備文化產業項目120多個,預算總投資1800多億元,其中建成投入使用的14個[7]。2014年,全市重點文化創意產業項目為32個,計劃總投資額233.32億元,當年已完成投資24.015億元,文化科技企業共獲得國家專利52項,著作權18項。到2015年,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將達到150億元左右,占國民生產總值比重7.5%[8],從而形成具有承德特色的支柱產業、朝陽產業和綠色產業,構建文化提升經濟、經濟支撐文化、文化經濟相融互動的發展格局。
5 承德市生態文化創意產業存在的問題
5.1 發展思路不十分清晰
生態文化創意產業在我國還是個新生事物,有些事情還有待進一步探索與實踐,經過實踐再回頭觀察,有的做法也可能存在這樣那樣的弊端。例如,一些地方倉促上馬的“生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有的還沒建就無下文了,有的建了一半就停工了,有的在開張的熱潮消退后,問題漸漸暴露出來:產出效益很低,研發活力不強,有的面臨騎虎難下的尷尬境地。可以說,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癥結在于人們沒有真正弄清楚發展生態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問題[9]。發展生態文化創意產業的根本在于培育和發展具有自生能力的生態文化創意企業,只有這樣生態文化創意產業之路才能越走越遠。
5.2 缺少專項規劃
2014年,承德市首次把文化創意產業上升為全市八大主導產業之一,生態文化創意產業是生態文化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成功對接,有效融合而形成的新型發展模式,是以文化創意將自然生態環境和地域文化轉化為生態文化資本的新運營方式[10]。但至今,承德市尚未出臺專門的生態文化創意產業的規劃,造成各級政府對于發展生態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性沒有足夠的認識,一些區、縣對目前生態文化創意產業缺乏頂層設計,出現無序發展的情況。有些項目或產業園區沒有把重心放在創意與創新上,注重的是借用“生態”之名搞開發、旅游等,使生態文化產品缺少較高的精神附加值。
5.3 創意產業發展環境不佳
承德民風淳樸,但缺乏現代意識,在思想上比較保守。生態文化創意產業的特殊性就在于依靠人的創造力,過度僵化落后的制度體制,過于束縛的社會環境不利于充分發揮人的創造力,反而會抑制人的活力[11]。地區的經濟實力也是影響生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承德經濟結構單一,經濟規模小,經濟基礎較弱,企業同質化嚴重,這些都是影響文化創意產業的因素。
5.4 重視人才培養引進不足
與其他類型的文化創意產業不同的是,生態文化資源豐富的地區往往不在經濟發達的城市,發展生態文化創意最有利的地方也往往在較偏遠的郊、縣地帶和農村山區。 如何吸引高層次的創意型人才去這些地區進行生態文化創意產業的開發,是發展生態文化創意產業所必須著力探討和解決的關鍵問題。
6 承德市發展生態文化創意產業的對策建議
6.1 編制專項規劃
為挖掘特色資源、整合有限資源迅速形成競爭合力,承德市應出臺《發展生態文化創意產業專項規劃》。規劃要圍繞統籌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保護生態資源和文化遺產的目標和理念對各區、縣自然生態資源和文化遺產配置、主攻方向、重點項目從中長期的尺度進行科學謀劃。政府對產業園區,產業的項目,生產的產品要統一規劃,防止一哄而起、各自為政、各自發展、重復建設。要考慮產業園區的集聚效應,互補效應,帶動效應[12]。特別是在京津冀一體化進入實質推進階段,利用京津的文化創意產業優勢取長補短,充分借鑒京津地區的強勢品牌的影響力和內生優勢,挖掘和創意承德市特色的自然生態和文化資源。
6.2 制定支持生態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
政策要明確承德市生態文化創意產業的門類,設立生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及每年的款數,對用房的補貼,稅收的減免,對承德市做出貢獻的創意企業的獎勵辦法和標準,對外地知名企業入駐承德市的扶持辦法,對產品獲獎的獎勵辦法和金額,對企業貸款的優惠條件,怎樣吸引和培養高素質創意人才,等等作出明確說明。并將上述政策以政府意見或條例的形式公布出來并付諸實踐,才會對生態文化創意產業具有剛性促進作用。
6.3 加快生態文化創意人才的引進與培養
生態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是創意,沒有創意,就談不上發展生態文化創意產業。創意離不開人的大腦靈感、技術創新和創意素材三個要素,而三個要素中,最為重要且周期較長的是人才的培養。因此,在生態文化創意產業創建之初,應先從京津地區引進一些創意人才,在建設過程中,本地高校或職業院校要開設創意的專業或課程,培養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創意人才。
參考文獻:
[1]“世界主要經濟體文化產業發展現狀研究”課題組.世界主要經濟體文化產業發展狀況及特點[J].調研世界,2014(10):3~6.
[2]佚名.小小果殼的“華麗轉身” [EB/OL]. (2013-03-20) [2016-09-19].www.docin.com/p-618323452.html-.
[3]雷漢發,李海燕.形成循環增值鏈的山杏產業[N].經濟日報,2011-06-03.
[4]張 帆.河北承德舉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 呼吁保護和傳承[EB/OL]. (2011-/02-18)[2016-08-06].http://www.chinanews.com/cul
[4]從“送文化”到“種文化”——承德市大力提升城市軟實力[N].河北經濟日報,2013-01-30.
[5]佚名.承德劃分生態區、亞生態區和生態功能區、分類發展生態型經濟[EB/OL]. (2013-12-16)[2016-07-03]. http://www.cdhb.gov.cn/news/ detail.aspx? contentid=581220131216
[6]燕 子.承德創意文化產業風生水起[EB/OL]. (13-11-20)[2016-07-03]w.hbjjrb.com, 9:36:46
[7]佚名.造力推動城市發展[EB/OL]. (2014-04-18)[2016-07-03]. http ://www.doc88.com/p-1896025140421.html
[8]孫東波.承德文化產業的實踐與思考[J]. 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8(1):79~81.
[9]郭萬超. 不能偏離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J].人民論壇,2007(14).
[10]孟曉娜.對承德市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研究[J].商業現代化,2013(7):131.
[11]文化創意產業存在五大問題[EB/OL]. 中國經濟網, 2013-09-22.
[12]王 哲,王萍江.培育與發展江蘇生態文化創意產業的探索和思考[J].江蘇理工學院學報,2014(3):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