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勁+趙峰
摘 要:地方文獻是我國經濟建設中的重要資源,多元性作為地方文獻工作的基本特性,在展現區域文化建設和地域性文化發展方面深刻體現了圖書館的內在價值和其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多元化的地方文獻在傳播地域文化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因而,在地方文獻數據庫建設中多元合作模式的探索就顯得尤為重要。當然,地方文獻數據庫建設多元合作中也存在缺少統一指揮和協調等問題。
關鍵詞:地方;文獻;多元合作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11-0169-02
地方文獻作為地方高校的代表文獻,在地方文化發展上具有重要意義。地方文獻管理工作作為圖書館的基本業務,是圖書館文獻資料建設與該館獨特性、多元性的體現。多元性作為地方文獻工作的基本特性,在展現區域文化建設和地域性文化發展方面深刻體現了圖書館的內在價值和其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多元化的地方文獻在傳播地域文化方面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因而,地方文獻數據庫建設中多元合作模式的探索顯得尤為重要[1]。
一、地方文獻工作中多元合作的重要性
地方文獻即闡述、研究地方文化歷史的文獻,內容涉及該地區的自然面貌、自然資源以及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科技、軍事活動等各方面的歷史,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在館藏體系中具有特殊性。因此,它也具有獨特的歷史意義和使用價值。隨著時代的發展,地方文獻的多元性特征也越發明確,科技的進步、電子技術的發展,地方文獻通過與各個方面的多元合作,在各個領域取得了領先的科研成果,為文獻工作在各方面的蓬勃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基礎。
各地經濟的蓬勃發展,源于文化生產力的發展。人們在經濟發展中的行為,是人們綜合文化素養的體現,這也造就了當地經濟文化發展的軟實力。如果通過地方文獻的發展建立多元合作的文獻數據庫,既能反映一個區域的整體狀況,又能表現出地域發展的微觀狀況。促進當地政治、經濟、文化的蓬勃發展。
圖書館作為當地文獻的集中地,通過對圖書館文獻數據庫的建立,有利于當地的專家學者展開對當地文化的研究。如地理歷史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地方物產研究都離不開地方文獻,這也是目前旅游業開發的原始資料。
二、地方文獻多元合作模式產生的背景
隨著當前電子科技的進步,電子計算機的發展為地方文獻工作的展開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現代化文獻數據庫的建立,比如將地方文獻、口頭文化等加工成光盤、數據庫,通過各種電子影像資料、網絡資源,將各類地方文獻保存下來,豐富了地方文獻的載體形式,為地方文獻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廣泛而多樣化的發展空間。
地方文獻在我國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有著悠久的歷史,蘊含著豐富而多樣化的形式,我國地方志作為研究我國地域文化最為重要的物質基礎,在幾千年來,從未間斷,它的內容豐富多樣,不僅包含風土人情、宗教哲學和諸多地方的奇聞軼事,并且基于它尊重歷史,不摻雜個人因素,公正客觀,不褒不貶,已然為當代中國研究社會歷史文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基礎。正是基于地方文獻的多樣化,為當今地方文獻能夠進行多元合作奠定了基石[2]。
三、多元合作模式下地方文獻工作的展開
1.通過專業化的分工,對地方文獻進行多方面的收集。基于地方文獻內容的多元性、豐富性(包括傳統的文字圖片等紙質文獻,建筑、實物以及說唱藝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圖書館可以積極走出去,與各類文化部門,進行宣傳合作,將眾多分散于各類書籍或者文獻中的內容,整合起來,并進行分類,最后將其數字化,建立起地方文獻數據庫。還可以同眾多研究學者等合作,進行摘錄并有序編排,以此來豐富地方文獻資料庫[3]。
2.通過地方文獻的多元合作促進經濟的發展。地方文獻既反映地方特色,又體現了當代社會獨有的本質和時代發展的進程。目前,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地方文獻對各行各業的發展前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作為當代的圖書館,必須在網絡高度發達的今天,以多元合作的方法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4]。
首先,與文化部門合作,以地方文獻豐富性的特征推動文化市場的繁榮發展。地方文獻是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的根基與先導,發展文化產業是地方文獻價值的真實體現。圖書館擁有深厚的文化積淀和豐富的文獻資料,可以憑借自身所具有的獨特優勢來推動地方文獻的發展。因而地方文獻在對各個文化市場的發展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例如地方文獻的發展有利于推動文化藝術的發展,它憑借自身資料的完整真實,為地方文化藝術提供原材料。尤其是在進行現實主義文學的創作方面,提供了真實可信的史料,并對此進行了加工美化,由此推動了藝術作品的蓬勃發展。
其次,通過與企業合作,展現地方文化的品牌效應。經濟的發展是一個地區發展的根基,圖書館從服務地方特色經濟發展方面用地方文獻資料推動企業特色文化的發展,挖掘地方民族品牌。通過開發利用地方文獻信息資源,一方面為企業創新提供良好的文化基礎;另一方面為宣傳當地特色文化品牌服務。
最后,與媒體部門合作,通過多媒體技術的宣傳,將地方文獻的文化效應,轉化為經濟效應。與廣電部門合作,以數據庫中的音頻資料,和電視視聽資源,結合文獻資料來滿足廣大用戶的需求,這對促進各個地區地方文獻信息資源數據庫的建設有著重大而深刻的意義[5]。
四、地方文獻建設多元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1.缺少統一指揮和協調。目前,我國地方文獻“多元化”的發展形勢較好,但是缺乏統一管理和協調合作,多元合作存在范圍較窄,局部發展,缺乏全面性等缺點,只包括某一方面或者某一領域,沒有建立起全國統一的地方文獻數據庫,雖然在短期來說,地方文獻的多元合作可以在小范圍內蓬勃發展,但是這樣不利于長久以來地方文獻發展規模的擴大。
2.各個不同渠道上資源的重復和浪費。地方文獻工作多元化渠道的發展,豐富了地方文獻的內容,但地方文獻的局部性發展也使很多地方文獻資源被重復使用,一個相同的內容,卻被保存在多個不同的數據庫或者文獻資料中。甚至于有的商家為了追求經濟效益,盲目抄襲,以此來欺騙閱讀者。這樣不僅使數據庫繁雜、混亂、不可利用,還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資金的極大浪費。
3.收集到的信息不準確,文獻質量有待提升。由于信息收集過程復雜,資料的來源廣泛,參與的人員過多,有些人不具備地方文獻研究能力,這就造成了地方文獻信息的極度不準確,再加上缺少專業人士的指導,因此,地方文獻數據庫中存在不少錯誤,這就會對文獻的研究產生誤導,并引起研究中的失誤和偏頗,產生不良影響。
五、解決地方文獻工作問題的對策
1.建立地方文獻多元合作的政策引導條例。多元化的地方文獻工作條件已經形成,如何才能真正實現科學有序的地方文獻工作合作環境,是擺在地方文獻工作者和參與機構面前的重要課題。要加強領導并建立起相關的法律文獻條例。并在規范條例之下,加以領導,整理,加工,避免資源的重復,確保資源的準確性。
2.加強地方文獻人員的培養。在地方文獻的多元模式擴張中,由于規則的不完善,使得參與過程中人員繁多,再加上人員專業化素養的缺乏,造成了文獻多元化過程中眾多問題的出現。所以,在這一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是,文化部門應大力加強對地方文獻專業化人員的培養,對地方文獻進行開發利用,提高文獻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有效減少地方文獻整理過程中錯誤的出現。
3.建立共建共享的地方文獻數據庫。建立共建共享的地方文獻數據庫,將各種形式的資源整合起來,集紙質資料,音頻和影像資料為一體,增加地方文獻數據應用的廣泛性,促進地方文獻的發展,通過多部門的合作,共建起一個廣泛而共享的數據平臺,為文獻數據的研究奠定基礎。
不僅如此,地方文獻數據庫的建立能夠比較充分而直觀地揭示文獻的基本內容,快速而便捷的滿足用戶對于文獻的基本需求,在原有文字的基礎上通過對地方文獻數據庫進行電子加工,有利于文獻資料電子化,標準化,集中化,有利于文化的建設,使人們對于地方文獻的研究能夠更加方便快捷,很好地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6]。
4.建立一個完整而又豐富的知識平臺。專業數據庫的建立為投資者和企業搭建專業知識平臺,提供豐富的專業文獻資料、專業數據庫服務,建立起相關政策和常見問題解答,還可以對當時最新政策進行跟蹤、報道。
總而言之,通過采用地方文獻的多元合作方式,有利于促進不同媒體傳播方式的有機結合,文獻數據庫的建立是對地方文化合作模式的統一整合,能夠在地方文化的多元合作中發揮廣泛而深刻的作用。在保證地方文獻可靠性的基礎上,有利保證了地方文獻資源利用率的有效提升[4]。
對于我們圖書館來說,經歷漫長的歷程,之所以能在今天仍舊保持著繁榮的局面,正是我們在歷史潮流中不斷地與時俱進,多元合作。從而加快促進了地方經濟建設的速度,提升了文化建設的軟實力,豐富了館藏特色資源,完善了圖書館的服務體系,提升了圖書館的社會地位,促進了圖書館在文獻工作中的凝聚力,提升了地方文獻工作的社會影響力,為圖書館的更新換代發揮了深刻而有凝聚力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俞國玉.圖書館多元合作基礎上的地方文獻工作探討[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3(1):54.
[2]王麗.地方文獻工作多元合作模式初探[J].圖書館學研究,2013(1):33.
[3]李鵬.多元合作模式下的地方文獻工作[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3(3):56.
[4]蔣玲.多元合作發揮地方文獻在新時期經濟建設中的作用[J].圖書情報工作,2012(S2):292.
[5]張丹.多元合作促進地方文獻開發工作[J].辦公室業務,2012(23):71.
[6]黃曉斌.地方文獻的數字化建設策略[J].國家圖書館學刊,200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