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CEP
RCEP是英文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的縮寫。它是東盟國家近年來首次提出,并以東盟為主導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是成員國間相互開放市場、實施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組織形式。RCEP的主要成員國計劃包括與東盟已經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即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
一、簡介
東盟10國與這6個國家分別簽署了5份自由協定,其中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是共同與東盟簽署的一份自貿協定。
RCEP的目標是消除內部貿易壁壘、創造和完善自由的投資環境、擴大服務貿易,還將涉及知識產權保護、競爭政策等多領域,自由化程度將高于東盟與這6個國家已經達成的自貿協議。RCEP擁有占世界總人口約一半的人口,生產總值占全球年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
RCEP是應對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而提出的。由于推動全球自由貿易的WTO談判受阻,面對經濟全球化中的一些負面影響,要想在當前世界經濟中立于不敗之地并有新發展,就必須加強區域經濟一體化,為此,部分國家之間實施“零”關稅,相互開放市場,密切合作關系,來尋求合作發展。這是東盟提出建RCEP的相關形勢。
二、發展歷程
從區域全面經濟伙伴經濟關系的籌建過程看,RCEP是由東盟規劃和推動的。2011年2月26日,在內比都舉行的第十八次東盟經濟部長會議上,部長們優先討論了如何與其經濟伙伴國共同達成一個綜合性的自由貿易協議。會議結果是產生了組建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的草案。在2011年東盟峰會上東盟十國領導人正式批準了RCEP。
2012年8月底召開的東盟10國、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經濟部長會議原則上同意組建RCEP。盡管由于領土問題和在貿易自由化原則上的分歧,RCEP內各方步調未必能完全協調一致,但盡早達成自由貿易協定、增加經濟活力已成為各方共識。2012年11月20日,在柬埔寨金邊舉行的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期間,東盟10國與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的領導人,共同發布《啟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談判的聯合聲明》,正式啟動這一覆蓋16個國家的自貿區建設進程。2013年5月9至13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第一輪談判在文萊舉行。本輪談判正式成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三個工作組,并就貨物、服務和投資等議題展開磋商。2014年1月20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第三輪談判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和東盟10國代表與會。此輪談判的重點內容包括市場準入模式、協定章節框架和相關領域案文要素等。談判為期五天,各領域議題由工作組討論,主要議題和協調工作由貿易談判委員會負責。2014年4月4日,為期5天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第四輪談判在廣西南寧圓滿結束。在前三輪談判基礎上,東盟10國、中國、澳大利亞、印度、日本、韓國、新西蘭等16方在本輪談判中繼續就RCEP涉及的一系列議題進行了密集磋商,在貨物、服務、投資及協議框架等廣泛的問題上取得了積極進展。2014年6月23日至27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第五輪談判在新加坡舉行。2014年8月27日來自東盟國家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印度的經貿部長在緬甸內比都舉行會議,共商盡早結束相關談判,推動區域經貿合作。2014年8月28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部長會議發布聯合新聞公報,呼吁有關各方共同努力在2015年底前結束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談判。在2015年11月21日舉行的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上,李克強已提出倡議,強調區域經濟融合發展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也是地區各國的共同利益所在。中方愿與各方共同努力,力爭2016年結束RCEP談判,努力建成世界上涵蓋人口最多、成員構成最多元化、發展最具活力的自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