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犁
略談黨政部門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構建
■汪犁
本文通過對黨政部門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評價背景分析,從評價體系建立的內容和評價標準兩個方面入手,重點闡述評價體系應從哪些方面建立和正確評價,并采取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宏觀和微觀指標相結合等方式,可為深化和推進黨政部門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發揮積極作用。
黨政部門;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構建
經濟責任審計是我國運用現代審計理論與方法結合中國特色獨創的一種管理制度創新。實踐多年以來,找到了一些特點和發展規律,積累了一些寶貴經驗,但還有一些亟待完善之處,比如評價體系的構建等。本文以黨政部門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構建為例,略談淺見,旨在全面評價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促進領導干部勤政廉政,履職盡責。
當前,有學者認為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缺乏合理評價指標,難以做出客觀評價”已成為“經濟責任審計實際運行中最難辦的問題”(劉愛東、錢學明,2010)。筆者認為,雖然各地建立了一些相應的評價指標,但依然存在以下問題:
(一)評價內容缺乏準確性
黨政部門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發生了變化,諸如黨政部門領導干部的正確的政績觀、可持續發展能力和職責職能的發揮等未能引起審計人員的重視;但是某些問題又超越審計范圍,把不屬于經濟責任的評價的內容加入其中,過于全面的評價,超越了審計權限,使審計評價脫離了“經濟責任”的范疇,增加了審計風險。
(二)評價依據缺乏充分性
無論是管理責任(“三定方案”規定的管理職責)、任期目標(涉及經濟目標、職工待遇、持續發展、社會責任完成等),還是個人廉政政策等方面,審計評價缺乏內在的邏輯聯系,缺少充分、可靠的依據。
(三)評價指標缺乏綜合性
評價指標片面,認為經濟責任審計和常規的財政財務收支審計差不多,其評價指標也一樣。評價僅僅局限于財政財務收支等方面的問題,不深究問題背后的內控制度設計是否完整,忽視評價履行經濟管理職責、決策等活動所帶來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領導干部個人成績大、責任小,很難從整體上來綜合評價領導干部經濟責任。
根據《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中審計內容和審計評價的具體要求,筆者認為,構建黨政部門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的基本思路是:從經濟管理責任、經濟決策責任、經濟政策執行責任、經濟監督責任、廉潔從政責任等審計評價指標入手,并對每一項指標具體分解,從而組成多層次的評價體系。
(一)經濟管理責任評價指標體系
黨政部門領導干部經濟管理責任主要包括“三定方案”規定的主要職責、政府工作責任分工落實情況、內部控制管理等方面,其評價主要是黨政部門領導干部經濟責任落實完成情況、財政資金預決算情況、內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和執行情況等。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及含義主要是:單位權力運行情況評價是否有越權和不作為等情況;政府交辦經濟工作完成情況評價是否完成政府交辦的主要經濟工作;重大建設項目立項情況評價重大建設項目立項是否合規;財政專項資金和其他大額資金分配情況評價重大建設資金分配是否合規合理;單位內部管理、監管情況評價是否完成單位年度目標考核等內部管理。
(二)經濟決策責任評價指標體系
經濟決策是黨政部門領導干部十分重要的一項經濟責任,主要評價該單位重大經濟事項的決策水平,看其決策是否符合國家的方針政策與地方的法規制度,看其決策是否科學合理,是否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的要求進行,其決策結果有無帶來損失及其損失程度等。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及含義主要是:重大經濟事項決策程序科學性評價重大經濟事項決策程序科學合理水平;重大經濟事項決策民主集中程度評價重大經濟事項決策中民主集中制貫徹水平;決策不當占問題金額總額的比率評價重大經濟決策失誤帶來的損失水平;重大經濟建設項目實施情況評價重大經濟建設項目是否公開招投標。
(三)經濟政策執行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
經濟政策執行責任是指領導干部任期內貫徹執行黨和國家路線方針及財政政策情況,主要評價其依法行政水平及任職期間財政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專項資金管理使用等。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及含義主要是:收入真實性評價單位收入真實水平、是否違規收費;財政預算與決算執行情況評價財政收支差額和當期財政收入的比率;人員經費支出占經費支出比率評價單位人員經費占經費支出的比例是否異常;專項資金違規比例評價專項資金使用合規性水平;財政財務資料真實程度評價財政財務資料真實性水平;“三公經費”情況評價單位“三公經費”是否合規;遵守財經法紀情況評價單位是否有不符合規定的支出。
(四)經濟監督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
經濟監督責任是指領導干部任期內單位內部管理和對所屬單位管理,主要評價其內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執行和對所屬單位的經濟監管等。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及含義主要是:內控制度情況評價單位內部控制等制度的制定和執行情況;對所屬單位經濟監管情況評價單位對所屬單位的經濟管理和監督情況。
(五)廉潔從政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
“廉潔從政責任”是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反映被審計領導干部任期內遵守廉政制度的情況,主要依據審計查實的事實來評價領導干部任職期間有無損公肥私、中飽私囊等不廉潔行為,應突出辦公用房、辦公用車、出國考察、住房和收入等事項。在評價時要對照領導干部廉政建設的有關規定進行。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及含義主要是:違紀違規資金率評價責任人違規使用資金等情況;個人報酬水平評價領導干部個人報酬水平;個人廉潔自律評價領導干部是否廉潔自律;工資及其他收入情況評價領導干部收入組成情況;個人住房情況評價領導干部個人住房情況;出國出境情況評價領導干部出國出境情況。
中央五部委《關于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第九條明確指出:“經濟責任審計成果的利用是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要環節,紀檢、組織、監察、人事等有關部門應充分利用經濟責任審計成果,以真正發揮經濟責任審計的作用”。因此啟用新的評價指標,并作出對應的審計評價,最終將審計評價轉化為有效的審計成果是該研究的另一重要意義。
1.審計效率得到提高。運用新的評價體系,評價內容更具目的性,提高了審計效率,節約了審計成本。
2.審計方法更具操作性。根據審計評價體系的內容和指標制定合理的工作方案,收集的證據更具體、更具有針對性。
3.為用人單位提供參考依據。審計對客觀真實評價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起到了很有效的作用,促進了各級領導干部依法辦事和廉潔自律,增強了領導干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其努力創造優良業績、嚴格自律、廉潔從政,同時為領導干部創造了平等競爭機制(柏繼民,2000)。
[1]韋琳.縣長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研究[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15,(4).
[2]劉愛東,錢學明.經濟責任審計問卷調查的統計分析及啟示[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雙月刊),2010,(2).
[3]柏繼民.堅持經濟責任審計促進黨風廉政建設[J].審計研究,2000,(5).
[4]趙曉鈴.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方法體系探究[J].當代財經,2009,(6).
[5]劉家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理論研究[J].審計研究,2013,(4).
(作者單位:湖南省岳陽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