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宗
高校內部審計專業化:概念內涵、特征與能力模型
■王宗宗
內部審計職業化是內部審計專業化和內部審計職業保障的綜合,內部審計職業化建設的重點是內部審計專業化建設。高校內部審計專業化是持續不斷的動態的改進提升過程。借鑒IA-CM模型,將高校內部審計專業化分為初始級、基礎級、整合級、管理級與最優級五個層級,從內部審計人員專業化和內部審計機構專業化的角度,構建高校內部審計專業化的能力模型。
高校內部審計專業化;概念內涵;能力模型

審計隊伍專業化建設是審計工作的基礎,也是提高審計能力的核心。2015年12月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完善審計制度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明確提出“建立具有審計職業特點的審計人員管理制度”、“推進審計職業化建設”、“確保審計隊伍的專業化水平”。2016年2月,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在召開的審計署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專題研討班上指出:“抓班子、帶隊伍是新常態下做好審計工作的迫切需要,審計隊伍的素質、能力、作風、精神直接決定著審計工作的質量、層次、水平和效率。”顯然,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審計專業化隊伍建設已上升到一個空前的、全新的高度。
目前,有關內部審計專業化方面的研究頗少,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是“專業能力”觀。該觀點強調,內部審計專業化是審計人員應具備開展審計業務所必備的專業水平,包括知識、技能和其他能力;另一種觀點是“專業勝任能力”觀。該觀點認為,內部審計專業化是審計人員應當具備履行內部審計工作職責的相應能力,包括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實戰經驗及相關職業經歷等。可見,相比較而言,“專業勝任能力”觀的表述更加確切。
此外,與內部審計專業化密切相關的是內部審計職業化,理論界與實務界常將兩者混為一談,而且理論界對內部審計職業化的概念亦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種觀點強調內部審計職業化是指審計職業行為的標準化和規范化,要求審計人員具備專門的知識結構,掌握特殊的技能方法,能夠獨立履行審計職責;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內部審計職業化是指審計從業人員的職業化和制度化,也就是說要具備恰當的行業組織管理和良好的職業環境。因而,為了更深入更嚴謹的研究,需要從比較的角度,在明確內部審計專業化和內部審計職業化的區別與聯系的基礎上作出界定。筆者認為,審計職業化是審計專業化的內在要求,也是內部審計職能不斷擴大的必然產物,更是推動內部審計健康發展的保障,而內部審計職業化建設的重點是內部審計專業化建設。內部審計專業化應包含兩個方面,即內部審計人員個人的專業能力和內部審計機構整體的專業能力,專業化水平則意味著審計專業能力整體的適應程度。沒有專業化,內部審計就無法在組織中提供有效服務,實現自身存在的價值。因此,內部審計職業化與內部審計專業化二者的關系可表示為:內部審計職業化=內部審計專業化+內部審計職業保障。進一步,內部審計職業化和職業保障是國家和行業主管部門著力要解決的問題,即內部審計職業環境問題;而內部審計專業化是內涵建設問題,有賴于內部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的整體和個人兩個層面的專業勝任能力,需要審計行業主管部門、內部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共同努力來打造。
(一)高校內部審計專業化的概念內涵
內部審計在高校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內部審計作為內部審計的一個分支,在高校綜合改革不斷深入、“雙一流”建設過程中,逐步獲得審計“話語權”或“一席之地”的專業地位,日漸成為學校發展的主要推手和領導決策的重要助手,而該目標的實現路徑是高校內部審計專業化。高校內部審計專業化作為內部審計專業化的一個特殊領域,是指在教育系統中,內部審計這個職業群體在一定的時期內,通過內部審計專業化建設逐步符合行業標準(如高校內部審計實務指南),成為一個專門的職業技術體系并獲得相應的專業地位的過程。可見,高校內部審計專業化的基本內涵,主要體現在高校內部審計機構的專業化和高校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化兩個層面,而高校內部審計的職業保障決定了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專業化水平。具體而言:
1.高校內部審計機構專業化。教育部《意見》明確提出要充分保障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保障內部審計部門依法審計、依法查處問題、依法公告審計結果;學校主要負責人應“直接領導”審計工作,把審計結果作為相關決策的重要依據;審計業務范圍要從主力開展建設工程項目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和合同審計逐步向預算管理審計、科研經費審計、工程管理全過程審計、內部控制審計以及對公務支出、資產管理等重點領域審計延伸;審計機構內部管理要規范化、流程化、制度化和信息化,逐步完善高校內部審計制度、審計作業細則及審計業務流程,有效規范和約束審計行為,同時有效規避審計風險。
2.高校內部審計人員專業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政治素養。IIA認為,內部審計人員應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履行誠信、客觀、保密及勝任原則。作為我國高等教育機構的內部審計人員,除此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之外,還應具有較高的政治素養,講政治,懂規矩。二是具備扎實的執業能力和專業素養。由于我國高校內部審計人員事業編制身份的有限性和內審機構的非主流性,普遍存在“人少事多”的工作環境,需要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除了擁有較高的專業能力和職業審慎能力之外,還應擁有較高專業學歷和職業資格認證,尤其是企事業單位的相關從業經驗。三是具有審計“工匠精神”和持續的職業發展能力,有追求“高質量、高標準”的審計精品目標,能持續繼續教育不斷提升自身能力。
3.高校內部審計的職業保障。如果說高校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的專業化是高校內部審計專業化建設的微觀層面,那么高校內部審計的職業保障則反映的是宏觀層面。近年來,國家對審計越來越重視,審計的地位也逐步提升,這種改觀體現的是審計職業環境的不斷完善。高校內部審計的行業主管部門作為高校內部審計職業保障的主體,應從制度化、標準化和規范化等方面確保高校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如構建完備的高校內部審計職業制度體系,包括職業準入、資格考試、職業等級、行為準則、職業激勵、績效考評、職業教育以及監督與責任制度等。
(二)高校內部審計專業化的主要特征
受高校的組織屬性和行業特點、高校內部審計的地位和作用的影響,高校內部審計具有較強的政治性和政策性、事企并存的雙重性、業務內容的全方位和全面性、高文化背景下的高層次與高要求等主要特征和內在要求[5]。此外,高校內部審計專業化還是一個持續不斷的動態的改進提升過程,具有發展的動態性、持續性,它需要高校內部審計機構和高校內部審計人員以及執業環境,不斷地與外界相匹配、相協調、相適應。這就要求,高校內部審計人員要不斷提高自身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內部審計機構要注重能力建設,優化內部審計機構資源配置,完善內部審計制度體系,不斷提高管理水平,積極爭取自身權益和地位,取得更大更多的發言權。
(一)IA-CM模型的啟示
根據由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發布的公共部門內部審計能力模型(IA-CM)(見表1),它以內部審計能力層級為縱軸,具體為初始級、基礎級、整合級、管理級與最優級;以內部審計活動各要素為橫軸,用其應達到的實施狀況作為內部審計能力層級的判斷標準和能力發展中需要制度化的具體策略。

表1 公共部門內部審計能力模型矩陣
啟示一:公共部門內部審計能力模型矩陣對高校內部審計專業化建設具有借鑒意義。從表1可見,公共部門內部審計能力包括內部審計的服務職能及作用、人員管理、專業實踐、績效管理與受托責任、組織關系及文化以及治理結構等六個評價標準,這六個評價標準也是內部審計專業化的主要內容。內部審計專業化建設可以對照該評價標準,評估內部審計的專業能力,同時該模型對完善高校內部審計機構專業化和內部審計人員專業化都有借鑒意義。
啟示二:高校內部審計專業化能力建設是一個不斷制度化、標準化的過程。從表1可以看出,公共部門內部審計能力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制度化和標準化的過程,這項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樣,高校內部審計專業化能力建設也是一個不斷制度化、標準化的過程,在從一個層級邁向更高階段時,必須有國家、行業主管部門以及學校逐步出臺并完善相關規章制度,為高校內部審計專業化建設提供必要的職業保障。
啟示三:根據高校內部審計發展階段可確定高校內部審計專業化能力定位。表1顯示,公共部門內部審計能力模型分為初始級、基礎級、整合級、管理級與最優級五個層級。高校內部審計作為內部審計的一個分支,其專業化建設同樣也可以分為五個層級,根據高校內部審計發展所處階段確定其專業化能力定位,使得高校內部審計專業化建設更具有規劃性和前瞻性。
(二)構建高校內部審計專業化能力模型
根據IA-CM公共部門內部審計能力模型矩陣,結合高校內部審計專業化的概念內涵、特征及高校內部審計專業化關系圖(圖1),構建高校內部審計專業化的能力定位模型,該模型的橫坐標為高校審計人員專業化和高校審計機構專業化,模型的縱坐標為初始級、基礎級、整合級、管理級與最優級,每個層級的專業化能力定位具體如下表2:

圖1 高校內部審計專業化關系圖

層級初始級高校內部審計專業化能力定位高校審計人員專業化高校審計機構專業化1.審計人員具備會計、審計、工程等學科領域的專業背景,熟悉高校管理制度與流程,具備一定的審計業務技能。2.內部審計機構設置的主要方式是與紀委監察合署辦公及隸屬財務部門,內部審計職能界定不明確。3.成立內部審計科室,審計人員基本上是從財務、基建等學校業務部門調入。4內部審計科室尚未進行專業化的區分,根據要求開展必要的審計工作。

表2 高校內部審計專業化的能力模型矩陣
四、結論及展望
內部審計職業化=內部審計專業化+內部審計職業保障,內部審計職業化建設的重點是內部審計專業化建設。高校內部審計專業化的內涵是高校內部審計機構專業化、高校內部審計人員專業化以及高校內部審計具有良好的職業保障。高校內部審計專業化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制度化和標準化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僅需要高校內部審計部門“雙管齊下”,即抓內部審計人員專業化和內部審計機構專業化建設,還需要國家、行業主管部門以及所屬高校不斷出臺相關政策體系,為高校內部審計專業化提高相應的職業保障,確保高校內部審計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成長和壯大。未來可加強對高校內部審計職業保障體系的探討,為高校內部審計職業化和專業化建設提供理論支持。
[1]楊明月.審計職業化目標下的審計教育培訓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內部審計,2015,(6):85.
[2]CIA考試應試指南1[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4.
[3]劉家義.領導班子和隊伍建設必須弛而不息常抓不懈[N].中國審計報,2016-02-26.
[4]謝志華.推進審計職業化建設,更好地發揮審計作用[J].工業審計與會計,2015,(6):7-9.
[5]吳清風,王兵.打造新時期專業化高校內部審計隊伍[J].中國內部審計,2016,(7):4-7.
(作者單位:湖南大學)
*【項目名稱】中國教育審計學會20115-2016年科研課題(項目編號:JY2015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