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苗苗,曾凡榮,王宇娜,馬 達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麻醉科,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
兩種術前藥對盆腔手術氣管插管時應激反應的影響
張苗苗,曾凡榮,王宇娜,馬 達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麻醉科,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目的:比較術前咪達唑侖與艾司唑侖兩種苯二氮卓類藥物對盆腔手術氣管插管時應激反應的影響。方法:選擇擇期氣管內全麻下的盆腔手術(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等)90例,將其隨機分為咪達唑侖組(A組)、艾司唑侖組(B組)和生理鹽水組(C組),每組30例。A組于麻醉前30min行靜脈注射0.05mg/Kg的咪達唑侖,B組于麻醉前30min行靜脈注射2mg的艾司唑侖,C組給予生理鹽水,記錄患者用藥前(T0)、給予鎮靜藥30min(T1)的鎮靜催眠效果,觀察并記錄有無其他副作用;記錄患者T0、T1、T2時點的MAP、HR和SPO2和血中NO和ET含量。結果:T1時點A、B兩組HR均減慢,T2時點A、B兩組HR均增快,與基礎值比較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時點A、B兩組MAP均降低,T2時點A、B兩組MAP均升高,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A組和B組于T1時點NO升高,T2時點NO含量降低且均高于C組,T1時點AB兩組ET含量降低,T2時點ET明顯升高且均低于C組,AB兩組組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C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咪達唑侖和艾司唑侖作為術前用藥與NO和ET的變化具有相關性,兩者對應激反應的影響一致。
咪達唑侖;艾司唑侖;NO;內皮素;插管期
應激反應作為一種非特異性防御反應不僅表現在術中和術后,還表現在術前。有研究表明,擇期手術患者術前狀態性焦慮,對手術的恐懼程度和血壓、心率較入院初期顯著升高,由此圍麻醉期應激反應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術前用藥的選擇也顯得越來越重要。術前給予鎮靜和抗焦慮處理,不僅有利于機體的恢復,還能促進心理健康的恢復,同時能夠維持心血管系統穩定,明顯減少術中麻醉藥用量,抑制術前的高應激狀態和內分泌反應。苯二氮卓類鎮靜催眠藥具有較強的鎮靜、催眠、抗焦慮、抗驚厥作用,以及較弱的中樞性骨骼肌松弛作用,抗焦慮作用具有廣譜性,麻醉前注射給藥可幫助消除緊張、煩躁等癥狀,可使慢波睡眠延遲。咪達唑侖具有抗焦慮、鎮靜和抗驚厥作用,代謝滅活快,持續時間短[1]。艾司唑侖與咪達唑侖同屬苯二氮卓類,通過與腦內苯二氮卓受體結合,阻止了r-氨基丁酸調控蛋白的調制,從而增強r-氨基丁酸與其受體結合而產生臨床療效[2],有高效鎮靜作用,催眠作用較弱,對循環影響不大,對呼吸無明顯抑制。咪達唑侖和艾司唑侖作為術前用藥,可消除患者緊張和焦慮等不良情緒[3~5],減輕應激反應,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兩者同屬于苯二氮卓類藥物,但艾司唑侖用作全麻術前用藥的研究很少。本實驗通過比較術前兩種苯二氮卓類藥物對盆腔手術氣管插管時應激反應的影響,觀察患者在氣管插管前后血流動力學變化,體內一氧化氮和內皮素含量變化,研究咪達唑侖和艾司唑侖作為術前用藥與NO和ET的變化是否具有相關性,兩者對應激反應的影響是否一致,為臨床麻醉選擇更為有效的術前用藥提供理論依據。
1.1 一般資料
2014-09~2015-09擇期行氣管內全麻下的盆腔手術(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等)90例,ASA分級I~II級,患者年齡30~55歲,體重55~85kg,無系統疾病病史,術前血尿常規,肝腎功能,胸透,心電圖無明顯異常,無心功能衰竭,無糖尿病,無腎上腺皮質功能異常,無插管困難,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隨機分為咪達唑侖組(A組)、艾司唑侖組(B組)和生理鹽水組(C組),每組30例。
1.2 麻醉方法
各組患者進入手術室建立靜脈通道,術中應用邁瑞 T5多功能監護儀連續監測:無創血壓(BP),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血氧飽和度(SPO2),心電圖(ECG),腦電雙頻指數(BIS),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PETCO2)。術前20min均常規給予戊乙奎醚0.5mg,誘導給予舒芬太尼0.2~0.4mg/kg,依托咪酯0.3~0.4mg/kg,羅庫溴銨0.6mg/kg,行氣管內插管(一次成功,時間小于30s),術中使用異丙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輸注維持麻醉且保持相同BIS監測,切皮前追加0.15~0.2mg/kg舒芬太尼。根據血壓心率調整異丙酚用量。②A組于麻醉前30min行靜脈注射0.05mg/Kg的咪達唑侖,B組于麻醉前30min行靜脈注射2mg的艾司唑侖,C組給予生理鹽水,記錄患者用藥前(T0)、給予鎮靜藥30min(T1)的鎮靜催眠效果:分深度睡眠、淺睡眠、清醒且安凈、躁動譫妄;觀察并記錄有無其他副作用:頭暈腦脹、注射部位疼痛、呼吸減慢(小于12次/分);觀察并記錄患者T0、T1、T2時點的MAP、HR和SPO2,于T0、T1、T2采外周血3mL待測一氧化氮和內皮素,作為血漿監測指標。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NO、ET數據采用重復測量數據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與血氧飽和度(SPO2)
三組患者入室后,行監測,其T0時間MAP、HR與SPO2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T1、T2時間,A組MAP、HR與B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且均低于對照組C組。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MAP與HR比較
2.2 患者血中內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
T0時間A、B、C組患者血中一氧化氮、內皮素含量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T1時間A組與B組患者血中內皮素含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且均明顯低于C組患者,T1時間AB兩組患者血中一氧化氮含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且均高于C組患者(P>0.05),T2時間A組與B組患者血中內皮素含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且低于C組患者(P>0.05),T2時間AB兩組患者血中一氧化氮含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且高于C組患者(P>0.05)。見表2。

表2 三組患者血中內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變化比較
2.3 患者Ramsay鎮靜評分
在三組例數分別為30例的患者中比較,A組中合適鎮靜狀態即評分為2~4分的滿意例數為29例,無鎮靜不足狀況出現,而B組中合適鎮靜狀態例數為27例,其中有2例出現深度鎮靜狀態,且無其他不良反應發生,C組中合適鎮靜狀態例數為9例,其中10例出現鎮靜不足狀態,無不良反應發生。見表3。

表3 患者Ramsay鎮靜情緒評分(n=30)
注:1分為鎮靜不足狀態,5分、6分為深度鎮靜狀態,不滿意,2~4分為合適鎮靜狀態,滿意。
咪達唑侖作為術前鎮靜的常規用藥,因其具有的多種的給藥方式以及安全的劑量范圍,一直以來作為術前鎮靜的首選藥物而被廣泛使用[6]。艾司唑侖作為一種新型抗焦慮鎮靜催眠藥,又稱舒樂安定作為術前用藥的研究和應用較少[7],通過對30例艾司唑侖和30例咪達唑侖的用藥觀察,體會到如下特點:(1)麻醉前30min行靜脈注射0.05mg/kg的咪達唑侖與麻醉前30min行靜脈注射2mg的艾司唑侖患者多呈淺睡眠狀態,既使病人保持安靜、舒適的狀態,還有利于患者解除焦慮不安的情緒及對手術的配合。(2)通過用藥觀察,發現艾司唑侖和咪達唑侖用藥后氧飽和度均無明顯變化,對呼吸影響較小,這對于一些老年人和呼吸功能欠佳的病人來說,增加了應用鎮靜藥的安全性。(3)和安定與許多液體配伍可產生絮狀白色沉淀物及注射部位產生刺激和疼痛[8]這一情況相反,艾司唑侖、咪達唑侖注射液與常用靜脈輸液無配伍禁忌,局部也無刺激痛。(4)開腹盆腔手術氣管插管時咪達唑侖和艾司唑侖兩種術前藥與NO和ET的變化具有相關性,兩者對應激反應的影響無明顯差異。
[1]楊秀娟,關維,宮雪,等.右美托咪啶對成人胸腔手術單肺通氣IL-6和IL-8的影響[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4,37(3):47-48
[2]郭紅,龐博,趙旭光,等.右美托咪定與丙泊酚用于無痛胃鏡的臨床觀察[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1,34(5):56
[3]趙帥,李娟,季清娜,等.右美托咪定和咪達唑侖復合芬太尼對ICU術后機械通氣患者的鎮靜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2,9(31):95-96,114
[4]張寶成,鐘志越,李宏治,等.右美托咪定與咪達唑侖對危重病患者鎮靜效果的比較[J].中國臨床醫學,2012,19(3):290-292
[5]田先雨,金萍.鼻塞式持續氣道正壓通氣聯合咪達唑侖持續微泵靜脈注射治療嬰幼兒重癥肺炎[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13,20(4):387-390
[6]田悅,郭善斌.咪達唑侖與芬太尼聯合用于ICU機械通氣患者鎮靜的臨床觀察[J].實驗藥物與臨床,2010,13(2):107-108
[7]呂植孝.舒樂安定的藥理及臨床應用[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1989,9(11):565
[8]陸明威,朱建義.安定注射液研究概況[J].醫藥工業,1985,(14):36
佳木斯大學研究生科技創新項目,編號:LM2015_045。
張苗苗(1990~ )女,黑龍江佳木斯人,在讀碩士研究生。
曾凡榮(1962~)女,黑龍江佳木斯人,主任醫師。E-mail:zengfanrong123@yeah.net。
R614
B
1008-0104(2016)06-0064-02
2016-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