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揚
飛流直下的黃果樹大瀑布,涌動著千古的磅礴樂章;“亞洲文明之燈”穿洞,刻寫著1.6萬年前人類的文明印記;全國最長的水溶洞龍宮,演繹了姿態萬千的喀斯特溶巖神話;“黔中都江堰”鮑家屯,先人的生態智慧滋養著這片綠寶石般的土地……這里,是“黔腹滇喉”安順。
2015年2月16日,隨著安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獲批建設,古老的農業故事在這里再續新篇——這一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的建設,對安順乃至貴州全省喀斯特地形區農林牧果業綜合發展有著極強的代表性和示范性,對加快安順乃至貴州農業產業化發展、提升科技創新創業能力、增加農民收入、打造全域旅游升級版具有重要意義。
在安順西秀區、鎮寧自治縣和普定縣的青山綠水間,分布著采用“一區七園”模式建設的安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園區以發展特色農牧業為方向,以綠色有機禽蛋、生態肉牛、精品果業、數字化農業和生態產業旅游為主導產業,總規劃面積19.1萬畝,按“核心區—示范區—輻射區”進行空間布局。目前,核心區已開發建設1.1萬畝,重點建設綠色生態禽蛋產業園等七個特色示范園,帶動九大特色產業項目發展,逐步形成以區域特色優勢產業為基礎、全產業鏈開發為重點、現代服務業為引領的高效農業產業體系。
目前,園區已建成面積3.8萬畝,園區內農業人口總數15733人,建成電商平臺8個,年銷售額3.3億元。園區現有企業29家,注冊商標21個,園區品牌11個,已取得知識產權35項。現有科技人員121人,2016年共聘請省內外專家46人進行技術培訓和咨詢,培訓2418人次,帶動當地農戶11359人增收。

園區氣候宜人,四季如春,年平均氣溫14℃,非常適宜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到2017年,這里將通過建設綠色生態禽蛋產業園,帶動綠色雞蛋加工和生態畜禽養殖觀光項目發展,實現蛋雞存欄規模20萬羽,年產有機蛋3750萬枚,年加工綠色雞蛋10萬噸;通過建設精品果蔬示范園,帶動綠色無公害蔬菜生產、火龍果高效種植和紫王葡萄種植及配套項目,建設綠色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30000畝、紫王葡萄10000畝,火龍果12000畝;通過建設2000畝生態肉牛養殖與深加工示范園,帶動牛肉深加工能力提升項目,實現肉牛的種牛存欄量增至10萬頭以上,肉牛的年出欄量增至1萬頭以上;通過建設5000畝數字化農業示范園,帶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及創新平臺建設項目,實現農業生產和旅游觀光有機結合,對外開展科普教育,提高行業科技素養;通過建設中藥材高效種植示范園,帶動產業扶貧,推進中藥材產業提質增效,推動大健康醫藥產業持續快速發展;通過建設電商冷鏈物流園,實現年冷凍(冷藏)量2萬噸,農產品線上線下交易總量35萬噸,力爭建成貴州省內第一個農特產品交易云平臺和全省最大的電商創業園及綜合配套冷鏈物流中心;通過建設50萬畝有機綠茶種植加工示范園,帶動生態循環茶園及配套產業項目,逐步打開歐盟市場,并著力建設10000畝瀑布茶茶園及配套產業。

到2017年底,園區將建成核心區3萬畝,示范區10萬畝,輻射區50萬畝,實現產值14億元;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及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將達70%以上,良種化率、機械化作業率、信息化率將分別達到100%、80%和100%。屆時,這里將建成以綠色有機禽蛋、生態肉牛、精品水果、有機綠茶、中藥產業、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等為主導產業的現代高效農業基地及全域旅游目的地。(編輯/余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