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峰
北京時間11月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自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飛船發射升空以來,景海鵬、陳冬2名航天員在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組合體內開展了為期33天的駐留,創造了中國航天員太空駐留時間的新紀錄,完成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千里選一的“秋豐白玉”
實際上,在天宮二號中,除了景海鵬和陳冬外,還有幾位特殊的航天員——6只“秋豐白玉”蠶寶寶。
蠶寶寶上太空,這么萌萌噠的設想最初來自香港的中學生,是香港中學生太空搭載實驗設計比賽獲獎作品之一;6只蠶寶寶則來自中國農業大學植保學院的張龍教授團隊。
為培育出最適合太空生活的蠶寶寶,張龍教授團隊先后從4批、9種共約4000只蠶中進行篩選,最后選出了6只“秋豐白玉”蠶寶寶。
這6只“秋豐白玉”之所以能在4000只同類中脫穎而出,是因為它們堪稱是同類里的“健康寶寶”。作為我國自主培育的新蠶種,它們身體健壯,不容易生病,能經受住嚴苛的環境。

而且,研究人員還為蠶寶寶們的生存操作標準、控制病害、飼料配置等做了大量工作。特別是為防止把有害病菌帶上太空,研究人員費盡了心思。
這么多的準備,為6只蠶寶寶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的幸福生活提供了充分保障,其中5只甚至還吐了絲結了繭——等它們回到地球后,科學家將通過觀察其吐絲行為是否發生了變化,來研究能否改進家蠶養殖技術。此外,在失重情況下產生的蠶絲會比較粗,韌性較強,未來有望應用于眾多領域,比如制作新型航天服。
蠶寶寶的膠囊屋
那么,蠶寶寶的太空生活到底有多幸福?咱們先來看看它們的安樂小屋。
所謂“安居才能樂業”,因此,科學家們為蠶寶寶量身定制了一間小小的“安樂屋”。這間小屋子只有巴掌大,被稱為蠶寶寶的膠囊屋。
這個膠囊屋可不一般,它兩端的半球蓋子用航天專用合金打造,中間則采用了航天有機玻璃連接,頂端還有“天窗”以作透氣用。
蠶寶寶的這間太空小屋,不僅空氣清新、溫度適宜,而且價值千金,絕對稱得上高端、敞亮又舒適。住在這樣的房子里,不知道蠶寶寶們有沒有住進天宮當神仙的感覺呢?
改吃太空飯嘍
也許你會問:在太空中,蠶寶寶們還吃桑葉不?
這個問題,你和科學家們想到一塊去了!要知道,在太空栽桑樹并不現實,另外,就算是帶著桑葉去,幾天后桑葉也不新鮮了。所以說,蠶寶寶們在太空是吃不到桑葉了。
吃不到桑葉,那不得餓死嘛?
別擔心,科學家為了解決蠶寶寶的伙食問題,也是早有準備,他們發明了一種混合飼料,無論從口味上還是從營養價值上,都能與桑葉媲美。不知道蠶寶寶們吃的時候會不會感到自豪——畢竟,這可不是普通的飯食,而是非常有科技含量的“太空飯”,地球上的其他蠶寶寶們可是沒有機會享受這等美食的。
寶寶也有宇航服
那么,看上去柔柔弱弱的蠶寶寶是怎樣成為航天“硬漢”飛上太空的?
是呀,航天之路不容易,太空旅行對航天員身體素質的要求非常高,所以,航天員飛向太空之前都要進行“抗暈抗壓抗顛簸”訓練。那么,蠶寶寶們在飛天之前也會進行訓練嗎?
沒有,完全沒有!不過,科學家考慮到蠶寶寶們都是些柔弱的小家伙,所以在飛天之前專門給它們設計了宇航服:用超級柔軟的航空專用織物把蠶寶寶們包裹起來,蠶寶寶們在里面會受到最高級別的飛天保護,這樣,它們在困難重重的飛天過程中就不會受到任何傷害!
正是因為穿上了專用的宇航服,所以未經任何專業訓練的蠶寶寶仍然可以順利乘坐飛船到達天宮二號,在那里享受美妙的太空生活。
撒歡跑,不頭暈
我們都在電視上看到過宇航員在太空艙里飄來浮去,看上去真是輕松又自在!
其實,在無重力環境下的飄浮,并非像我們想像的那么美好。因為,這種漂浮狀態完全改變了我們頭向上腳踏地的生活習慣,人在空中飄來飄去,既站不住也站不穩,一碰就“飛”,因此容易讓人頭暈眼花,產生煩躁感。
那么,蠶寶寶們呆在太空艙里,天天漂來浮去,是不是也會頭暈心煩呢?
其實,這個問題科學家們早就想到了,他們在蠶寶寶小屋內的“地板”上,粘上了一層粗織布,這樣蠶寶寶們就可以牢牢地“抓”著地爬行了,不會四處亂漂,更不會頭暈眼花吃不進飯。在太空艙里,蠶寶寶們是想怎么爬就怎么爬,想爬哪就爬哪,撒歡玩,很快活,一點兒不適感都沒有。
怎么樣,看過蠶寶寶們在太空里的吃穿住行,你是不是也覺得它們的小日子過得很幸福呢?(編輯/余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