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哲
福字寓意吉祥、順利,常被人們用來表達美好的祝愿,但福作為姓氏,卻非常少見。福姓人口總數在中國大陸未列入百家姓前300名,在中國臺灣省則名列第964位,排名極其靠后。
福姓是一個多民族的姓氏群體,這跟福姓的起源息息相關——福姓源于少數民族漢化改姓。福姓的一支源于朝鮮族,據《唐書·突厥傳》記載,福姓是百濟國的八姓之一。唐朝時期,百濟、高句麗和新羅三國割據朝鮮半島,公元660年,百濟都城被新羅與唐朝的聯軍攻破,公元663年,百濟與倭奴聯合,試圖重建百濟,但最終慘敗,從此,百濟從朝鮮半島銷聲匿跡。戰亂期間,百濟人逃難到中原地區,其中百濟的福富順氏、福當氏兩個氏族,按照漢族習俗,簡化姓氏,該單姓為福。此外,自唐以來,中央政府推行羈縻政策和改土歸流政策,土家族、傣族、白族、彝族、回族等少數民族在這個過程中,多有改為福姓者。
另外一種說法認為,福姓源于“以祖名為姓”,其得姓始祖為福子丹。據《姓氏考略》記載“春秋齊大夫有福子丹”,為紀念先祖,后代就以其名字中的“?!睘樾帐?。此外,也有說法稱,福姓來源于明朝大臣張福時。張福時身居要職,掛印總兵、總領漕務,但他十分清廉,深得明世宗賞識,明世宗親切地叫他“福時”,并盛贊“清不過福時”,其子孫為紀念明世宗的這種特殊贊譽,皆去姓氏張而改為福姓,直至今日。福姓宗祠通聯:“福至心靈功效好,時來運轉事業興”,就將“福時”二字鑲嵌其中,以表達對福時的尊敬。
福姓宗祠還有另一幅楹聯:“東安參將總漕務,嵩岳高僧封國公?!逼渲?,上聯指的是福時,下聯則指元朝初期的嵩山少林寺高僧福裕。福裕為山西文水人,自幼聰穎,鄉里人稱“圣小兒”,后出家為僧。元朝初年,福裕被授予元代最高僧官——都僧省都總統之職,統領天下僧眾。在主持少林寺期間,他修復了嵩山一帶因戰亂而損毀的寺院,使少林寺煥然一新。此外,福裕為了少林寺的長遠發展,進行了一次大膽的宗教改革,按照民間宗譜以字輩分長幼的辦法,新立了“七十字輩”,后代少林寺僧人的法輩排列都以此為序。福裕圓寂后,元朝皇帝追封其為“晉國公”,他是少林寺歷史上唯一被封為“國公”的僧人。
在歷史上,福姓還有一位著名人物——福壽,他是元朝唐兀人,忠貞愛國,明兵圍攻集慶期間,百官潰逃,只有福壽誓死不降,留下了“城存則生,城破則死,尚安往哉”的歷史名句,遇害之后,朝廷追封他為衛國公,賜謚“忠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