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燕
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思考和發言的機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所以教師既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適當改革教學,這就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才能更快更好的適應新課改,做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呢?我做如下思考:
一、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師工作的指南針和路標,指引著教師前進的方向和奮斗目標。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我們應認真領悟解讀新課標,樹立全新而先進的教育理念。
1.以人為本的理念。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對教育最為本質的要求。“以人為本”作為一種價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為尊,以人為重,以人為先。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如何做人,如何面對生活,開掘學生豐富多彩的生命潛能,充分張揚學生的個性,使學生身心與人格得以健康發展。
2.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新課改的高中語文教學應徹底摒棄“填鴨式”“一言堂”式傳統的教育模式,把教學民主,教學互動,激勵機制引進課堂,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開放式教學,把“學會學習”作為教學的終極培養目標。讓語文課堂走向大自然,走進我們的生活,投身社會這個大舞臺。
(1)課堂教學必須要以師生“平等”的方式進行。傳統的觀念認為,教學就是教師教,學生學的一個過程而已。過去的語文課堂教學往往不注重對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而把教師僅僅看成是一個知識的傳授者。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的指導下,課堂教學應該是以“平等”的方式進行的。這就要求教師要把自己的角色從“權威教學”到“共同探討”的轉變,把自己當成是學生學習的助手,一位引路人,與學生共建一種平等、互教互學的師生關系。
(2)課堂教學要靈活多變。有的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就喜歡設計好話題,讓課堂教學在自己設計好的思路走下去,我認為這樣反而會束縛學生的思維發展。“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學生對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要預先設定固定模式,可在實施過程中開放地納入源于個人的直接經驗、彈性靈活的臨場體驗,鼓勵師生即興發揮,超越預先制定的要求。也就是說教師可以靈活多變地授課,不受教材、課本、課時的限制。
二、構建完備的語文知識體系
教書育人是一門藝術,教師的魅力在于睿智。一名充滿魅力的教師,應該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語文教師既是專家,又是雜家。他要諳習諸子百家,略通天文地理。有了豐富的知識儲備,較強的學識修養,才能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游刃有余,高屋建瓴。我認為高中語文教師的知識構建為如下體系:
1.語文的專業基礎知識。
如字、詞、句、篇、語法、修辭、邏輯、文學常識等。平日的工作學習中,我們要通曉語言學、文字學、文章學、文藝學、美學等。
2.普通的文化知識修養。
語文教師只有知識淵博,視野開闊,才能厚積薄發,左右逢源。我們要通曉思維學、社會學、自然學。。語文教師的知識結構影響著我們的教學效果。
3.基本的教育學科知識。
如中學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育學等。我們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個性差異,努力用科學的規律指導語文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優良的心理品質,樹立科學的教育發展觀。學習語文教育學,懂得語文學科的性質,要求,方法及原則。儲備了豐富的教育學科知識,就知道教什么,又知道怎樣教。
三、提升全面的教育教學能力
教師的能力是教師素質的核心,新課改對語文教師的能力要求更高、更全面,我們只有做到與時俱進,全面提升能力才能不斷提高教學效率,培養高水平、高素質的人才。
1.吃透課標、教材的能力。
語文教材無論在編寫體制、體例上,還是文本結構、目標要求上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所以要求我們具備研究、解剖、領悟新課標的能力,同時要求我們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和其他有關資料,做課程的開發者和建設者。
2.駕馭課堂的能力。
在課堂上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一定要善于管理。我們要具備課程的整體設計能力,依據新課程和新教材,課堂上教什么,怎樣教,要求學生學什么,怎樣學,心中要有數。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發揮特長,學會傾聽,學會調控。課堂教學中創設平等互助的教學情境,了解學生的個性及特長,愛好與要求,設計不同的目標,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有所獲,學得有趣,學得快樂。
3.善于創新的能力。
新課標認為“應創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策略”,新課標將創新擺在突出的位置。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人為本,挖掘學生的創新能力;張揚學生的個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改變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開展豐富的活動,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改變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只有把創新意識滲透到語文教學中,才可能給語文教育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
新課改的旗幟已高高飄揚在語文教學的陣地上,高中語文教師要義不容辭地扛起這面大旗,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完善我們的知識體系,提升我們的教育教學能力,做“學者型”“專家型”“研究型”教師,站在新課改的“風口浪尖”上,做時代的“弄潮兒”。
參考文獻:
[1]鄧齊平.將知識轉化為能力——談漢語言文學專業特色建設[J].懷化學院學報,2007(7).
[2]張有英.淺談中小學漢語言文學教學[J].文學教育,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