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義和
目前, 初中數學的教學目標不再是簡單地完成教學任務, 而是根據我國教育的性質、任務和課程目標,以及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和中學生的年齡特征來完成教學任務的, 更要注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思想、個性品質等方面的教育任務. 特別是現行初中數學的教學目標, 就明確提出了要“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要讓學生受到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訓練”, “形成用數學的意識”. 作為數學教師, 必須對教學目標有明確的認識, 并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針對性地展開教學. 我們必須全面、深刻地掌握數學教學目標, 并在教學過程中, 不斷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進, 優化教學環境, 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但是對于學生是如何學的,學的活動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較少問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切實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是目前數學教學的發展趨勢,是人們普遍的共識。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學的方法,正如前蘇聯教學論專家巴班斯基指出的那樣:“教學方法是由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運用的協調一致的效果決定的。”即教學方法是受教與學相互依存的教學規律所制約的。為此,我粗淺地談談在數學教學方法上的一點認識。
一、創設情境,活躍思維
精彩的課堂開頭,往往給學生帶來新異、親切的感覺,不僅能使學生迅速地由抑制到興奮,而且,還會使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自我需要,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情境。因此,創設一個學生學習情境,不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起學生好奇的心理,促使學生由“好奇”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欲望,而且還活躍學生的思維,從而盡快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比如講初二幾何“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時,向同學們亮出1根1米長的竹竿問:“同學們,能在不用刻度的情況下,迅速將這根竹竿五等分嗎?”這樣一來,創設了探究問題的情境,激起了學生學習這節課的興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很快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學習之中,對問題進行實踐性的探究活動。這節課的學習效果非常明顯,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中搞好數學知識的銜接
由于現在的許多初中生,記憶力差,知識運用能力、技能不強,思想方法呆板,因此對他們要加強“三基”的銜接的教學初中數學更要注意證明的嚴密性和敘述的完整性,整體的系統性和綜合性:(1)利用舊知識銜接新內容初中數學新授課就應從復習小學內容或已學內容的基礎上引入新內容,如在講正、負數時,要選復習小學學過的數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進而引出正、負數概念;(2)利用舊知識挖掘加深新知識平面幾何入門難,學生頭腦中不易建立圖形,識圖能力差,要多畫圖,多用教具,提高學生從圖形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四、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貫徹新課程理念,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以學生為本讓學生主動參與對數學內容的學習和思考,倡導陶行知的“在做中學”理念,如幾何教學中,讓學生課外制作正方體,長方體等幾何體,感受幾何體的形狀和展開圖,用拋硬幣實驗得出概率等內容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相結合,既容易理解又記憶深刻,在講圓定義時,讓學生畫出圓,要比教師直接給出圓定義效果要好的多。通過學生主動參與引發好奇心,引起學習興趣,他們就會主動學習,積極思維參與活動同時也激發了想象力,如經過平面上三個點最多可畫幾條直線,可引導學生自己去畫圖,得出結論。
四、努力做好課后輔導
初中生的課后輔導必須具體化課后輔導是課堂教學的繼續和補充,我們應根據學生成績把學生分為不同層次,進行“培優補差”,分別進行輔導,并要及時檢查輔導效果對于農村初中而言“,補差”顯得尤其重要。
總之,在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結合農村學生的實際,靈活運用好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果,增長學生知識,提高學生能力,為祖國的四個現代化建設培養出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