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紅
貴陽市云巖區教研室的組織下,我們聽了一堂非常生動而精彩的美術錄像課,此課是六年級的課《畫家林鳳眠》。精彩片段:
師:人一生短短幾十年,像一條曲線一樣。(出示圖片)
師:老師根據曲線的起伏介紹了林鳳眠起起伏伏而又坎坷的一生。并配上圖片,看視頻。
師:介紹完林鳳眠的一生后,學生對畫家林鳳眠有了深刻的認識。老師讓學生說說畫家有什么樣的思想精神?
生:對人生的看法不同 經歷多 對藝術的執著……
師:林鳳眠是怎樣進行教學?
生:讓學生隨心去學 畫出自己的心聲 用心學藝術
去國外向大師們學習……
師:他喜歡畫什么?作品有什么特點?你讀懂了畫家作品內容反映了什么?(欣賞林鳳眠作品)
生:形狀簡潔 不注重細節 畫風抽象 有散文的感覺
形散神不散 畫面有精神有思想 該細致的很細致
景物都很有詩意 畫中的一切都有寓意 很注重色調
色彩過渡自然 自然的融匯在一起 畫面很有情趣……
師:點評你喜歡的作品
生:畫面亦真亦幻 反映了當時的背景歷史……
師:演示在不光滑的玻璃上用彩墨抽象畫來表現自己的情感(配音樂)
生:練習 用彩墨抽象來表現對畫家一生的縮寫
師:為藝術戰----林鳳眠的一生……
聽了此課讓我感觸頗深,對有效課堂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有效的課堂就是高效的課堂,課堂上不講廢話;不搞無效的活動;不用無意的課件;不拖課;這是“四不”。還要有“四還”,把時間還給學生;把思考還給學生;把話語權還給學生;把學習權利還給學生。以及“四個研究”,研究學生;研究課堂設計;研究教材;研究班主任工作。上面老師的這節課,充分體現了理想課堂建設的要求,做到了“四不”“四還”“四個研究”,真正是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在整節課堂上學習興趣濃厚,文化藝術素養較強,對作品評價敢想、敢說。教師對引導學生回答問題的設問和闡述都很到位,語言風趣,把問題丟給學生,讓學生思考。畫家林鳳眠對藝術追求的執著,讓我很感動,他的一生都是在用心感悟生活。讓我明白作為新時代的一名教師更應該不斷加強各方面的學習,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氣息。
一、為什么將課堂還給學生
課堂教學應被看作師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中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它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當前及以后的多方面發展和成長。
二、如何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
1、重視課前教學設計,對自己設計的方案、思路、目標、過程在課前就嫻熟于心,不能簡單的指望在課堂上靠自己的經驗隨機應變。
2、改變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傳統關系,具體做法如下:
(1)把課堂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將時間還給學生,尤其是還給學生自主學習、咀嚼思考的時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提出問題;對問題進行思考討論,對問題的解決提出方案,對方案進行評價。
(2)課堂上教師要注意傾聽。教師上課時的注意力要時刻放在學生身上,要面帶微笑,和藹親切的,認真的聽學生講,聽學生爭論,聽學生評價并適時的給與點撥和點評,但占時要少。
(3)課堂上要多鼓勵學生。通過課堂上對學生及時正面的評價,融洽了師生關系,活躍了課堂氛圍,激發了創造熱情,對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能力養成起著十分明顯的促進作用。
(4)課堂上要培養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人格,給學生質疑的權利。
(5)課堂上的注重美術作業的評價。為了更好地保護學生的自信心,體現發展性評價的人文關懷。在批改學生作業時,取消了用等級來評價。而是用紅花來替代:分為1朵、2朵、3朵、4朵、5朵,學生的每次作業都可以不斷的完善,直到他們滿意為止。根據學生作業完成的好壞來蓋紅花,不完善的叫他們再畫,然后再多蓋紅花,這樣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很高。這些充滿期待和人文關懷的紅花,更加體現出美術課評價的發展性和人性化,使成績評價的根本目的得以體現,學生對美術充滿濃厚的興趣 ,學生的作業有很大的進步。
3、注重課后的反饋和反思。在每天課堂的實踐中不斷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從學生那里涌現出來的各種各類信息及時的反饋回來,發揮集體備課的優勢,集思廣益共同找出辦法解決,并在后面的課堂教學中給與實踐,這樣做就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并感受自己作為課堂教學創造者的尊嚴與歡樂。
我相信這種富有生命活力的新課堂教學,一定會提升師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生命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