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長宇
摘要:新時期大學體育教育教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面臨很多新的挑戰,我們廣大體育教師要對自己扮演的角色重新認識、重新定位,堅持以學生為本,教師要走進學生,需要我們廣大大學體育教師做智慧型老師,讓我們與學生一起成長。
關鍵詞:大學體育;挑戰和機遇;教師角色;有效轉變
“教師角色”是指教育系統中教師所表現出來的由其地位決定的符合社會對教師期望的行為模式。分析教師的角色,明確教師自己的角色身份,對教師充分地扮演好教師角色具有積極的意義。面對新時期社會的巨大變革,我們大學體育教師將受到嚴峻挑戰,在這樣的形式下,教師對自己扮演的角色重新認識、重新定位將成為當務之急。首先要求教師切實更新教育思想,轉變教學觀念。傳統的教師角色在新時期背景下不適應了,或者說遠遠不夠了。新時期不僅要求我們大學體育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我們的角色要轉變。
一、新時期大學體育教師核心精神:以學生為本
1、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新時期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教師應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幫助學生找到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積極參與學生的各個環節的學習活動,與學生交流與溝通,準確掌握學情,及時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或調整教學計劃,從而實現向學習方式的轉變,發展學生搜索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這一方面要求教師不能僅僅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是要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不斷引導他們向更高的目標前進。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從過去作為“道德說教者”,“道德偶像”的傳統角色中解放出來,成為學生健康心理,健康道德的促進者、催化劑,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調適,自我選擇。
傳統教學重體育知識技能的傳授,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學的重點由教師的“教”向學生的“學”轉變。要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學習掌握知識技能,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同時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新時期大學體育教學的最大特點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即通過體育知識技能的教授,最大限度地發揮教材的潛能,以實現促進學生發展的功效和育人的功效。要改變過去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就要轉變學生“他主性”、被動性的學習,把學習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發揚、發展、提升的過程,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索、研究等認識活動凸現出來,使學生在體育學習實踐中成為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主人,從而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
2、從教師與教學評價的關系看,新時期要求我們大學體育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者。傳統的體育教學,由于評價手段的單一,只有教師評價且只注重結果。只教學生技術技能,并不顧及學生在學習中的態度、情感的體驗和價值觀的取向。結果是學生雖然學習了技術,應付了測試,但并沒有激發起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大學體育課程評價的改革,不僅僅是評價體系的變革,更重要的是評價理念、評價方法與手段以及評價實施過程的轉變。教師將通過對評價制度的改革,對學習過程的關注,對個體差異的重視等,重新認識學習效果,教師將努力轉變單一的量性評價方法,樹立一種對所有學生來說,“能盡力的都是好的”這樣一種充滿激情的靈活有效的,以質性評價為主的新觀念。
二、新時期教師關系重構:體育教師要走進學生
教育活動中,師生關系是最常見的人際關系,也是教育過程中最重要、最基本,同時也是最經常、最活躍的人際關系。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的效果和教育質量。尤其是在現在,師生關系的重構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師生關系本身既是人與人關系的獨特方式,具有無可比擬的力量。“以人為本”要求作為學校教育中的施教者——教師和受教育者——學生之間確立一種新型師生關系,倡導建立一種平等合作、對話理解的師生關系,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創造有利的條件。新時期需要我們體育教師做一名心理老師,一名貼心朋友,一名愛心型的老師,一名民主型教師。
三、新時期大學體育教學需要體育教師做智慧型老師
1、從教師與教學模式的關系看,要求體育教師是教學模式的設計者和創造者。在教育教學方面都體現了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如在對教育的根本認識上,從強調外在力量的塑造到強調學生內在動機的激發;在對教學的根本認識上,從注重教師的獨白到注重師生間的對話。把教材作為教師與學生雙方相互作用的的對象,從不同角度和立場來進行解讀,也許教材所展現出的就是不同的光彩。這就要求教師不墨守成規,要勇于創新、認真積累、總結和提高。教學是一個創造的過程,我們要求學生有創造精神,教師首先要有創造、創新精神,無論是在教學的組織、對教材的理解,還是教學過程、教學風格上,新課程和教材都給教師以很大的空間。今后的教學,教師和學生應該越來越要把教材當作共同分析、探討的對象,可以從“自我”的角度進行詮釋和說明,而不應該千人一面,千校一式。
2、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要求我們體育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的任務只是教學,研究被認為是專家們的“專利”,而新時期則認為教師自己就應該是一個研究者。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于教學情景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使其形成規律性的認識,這樣才能使體育教師由“教書匠”向“學者型”“專家型”的體育教師邁進。
3、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看,要求體育教師應該是體育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為此,我們廣大體育教師要有強烈的課程意識與參與意識,改變以往學科本位論的觀念和消極被動執行的做法。體育教師要了解和掌握各個層次的課程知識及相互關系,體育教師要提高和增強課程建設能力,使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在學校、在課堂實施中不斷增值、不斷豐富、不斷完善。體育教師要鍛煉并形成課程開發的能力,要培養課程評價的能力,學會對各種教材進行評鑒,對課程實施的狀況進行分析,對學生學習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定。
總之,當代大學體育教師的職責和使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我們要盡早做好角色的轉變,只有這樣才會有一流的教育,才會出一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