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莉
摘要:高中學生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整個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應當更新教育觀念,從教學的“指揮者”轉向“引導者”,由重教學的“結論”轉向教學的“過程”,由重教師“教”轉向重學生“學”。 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以及運用數學思想方法的能力。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高中數學創新能力與高中數學教學進行了研究探討。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創新能力
創新是教育科學發展的原動力。創新教育已成為當今教育教學改革的目標取向,全面推行的高中新課程改革,為創新教育有效的推進奠定了基礎。數學教育是創新教育的主陣地之一,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創新教學觀念,打牢數學創新能力基礎
數學教學的核心就是催生學生新觀念的產生,學生不是裝知識技能的“容器”,教師也不是“填裝人”,更新了教育觀念,教師才會從“指揮者”走向“引導者”,由重“傳遞”向重“發展”轉變,由重“結論”向重“過程”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價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創新能力的培養,從這個意義上理解,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施以引導和影響,促使他們去認識數學領域各種觀念、思想、規律、方法的發生成長過程,(簡接的)體驗數學家是怎樣發現新問題、提出問題、解決新問題、歸納總結成一般規律,再回到實踐中去檢驗規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影響、引導學生,而教師首先必須具有創新意識。改變傳統教學中以知識結論傳授為主線的傳遞性教學思路,而采取探究、研究性教學。
二、創新教學方法,注重創新能力訓練方法引導
在數學教學中,要想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互動教學的采納是十分必要的。問題是思維的來源,也是學生創新和探究思維發展的活力,教師要合理創設探究課題,比如在講解“軸對稱”的有關內容時,教師可以事先讓同學們自己動手制作不同形狀的不對稱圖形,然后教師再將自己制作的諸如圓、等腰三角形等完全對折,引導同學們思考這樣的問題:在兩個對稱點的前提下如何畫出對稱軸?它們之間的關系又如何?在同學們積極的思考和討論中,教師要適當的融入進去,共同找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實踐互動教學;在互動教學的開展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情況嘗試著將課堂“搬”出教室,帶領學生來到實際生活中發現和尋找數學的蹤影,并且引導學生學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總而言之,互動教學的順利開展需要教師根據教學情況以及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的最新需要作適當的調整和完善,才能真正地發揮它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創設寬松氛圍,營造創造新思維的環境
心理學研究證明:一個人的感知、注意、記憶、思維、想象等智力因素,都受主體情緒的影響。在極其輕松自如的環境下,人的自主探索和體驗生命本體的狀態最富有創造性和開拓性。也就是說,只有當課堂充滿生動活潑的心理氣氛時,學生的精神才會飽滿,情緒才會高漲,興趣才會濃厚,思維才會活躍,接受能力才會增強,學習效率才會提高。在輕松活躍的教學環境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才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因此,教師應當設計多種教學方式,優化教學活動,創造一個活潑有序而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教學環境。教師要充分利用高中數學教材中的探究式活動,使學生在探究式活動中培養創新能力,因為創新能力是在實踐的過程中得來的,而不是依靠背誦和記憶。探究式學習可以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研究探索的體驗,養成善于發現問題,樂于思索,勤于動手的習慣,激發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探索創新的積極性。
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新能力。為此,建立新型和諧的師生關系,優化課型結構,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既要學習和實踐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實踐學習等學習方法,又要吸收傳統的教學學習方法,針對具體探索問題的特征,將其綜合應用,靈活恰當應用。 充分應用教材中的研究性學習素材,營造創造性思維的環境。創新能力常常是在探索實踐過程中習得的,靠背誦和記憶是學不到的,研究性學習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逐步形成善于質疑,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產生積極情感,激發學生探索創新的欲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統計知識時,讓學生調查統計本校學生周體育鍛煉時間的分布情況,本班同學家中每月開支情況。在此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分享和合作,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養科學態度和道德。
四、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 培養和發展創新能力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也是創新的動力。創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在教學中,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渴求解決未知的力所能及問題的心理,在教學中恰如其分的提出問題,適合學生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問題必須是學生想知道的,高低適度,這樣的問題會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認知沖動,引發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學生因舉興趣而學而思維,并提出新質疑,自覺的去解決,去創新。合理滿足學生的好勝心。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勝心理,如果學生在學習探索中屢屢失敗,會對從事的學習探索失去信心。教師創造合適的機會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對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是有必要的。在不同活動中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特長,展現自我。對學生提出的不同觀點,不同思想,不同方法,多給學生一些鼓勵支持,對別出心裁和好的表現給予贊許,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看到成功的希望。對學生的好奇心和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應加以愛護和培養。
總之,高中學生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整個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要不失時機地讓學生進行類比、推廣、探究、質疑,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發展學生的一般能力,為終身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乙萬敏.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J]. 宿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2(03).
[2] 唐國慶.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J]. 數學學習與研究. 2011(11).
[3] 巫立清.淺談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 南昌教育學院學報.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