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添
2009年,山東省地稅局成立稅源管理處,積極推進以風險為導向的稅收風險管理工作,基于“向財務報表要稅收”的思路,總結提煉財務報表涉稅分析方法,建立健全了稅收風險指標體系,充分利用納稅人申報數據、稅務部門征管數據和第三方數據進行數據加工分析和應對。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隱蔽手段,進行一些股權交易和內部價格的轉移,漏繳了大量稅款。因此稅務部門亦希望利用高科技手段,盡量管好、控制住這些問題,避免市場不公平競爭的出現。
2015年以前,山東省地稅局加工分析的數據主要是征納雙方數據和部分第三方數據,互聯網數據涉及較少。稅收風險管理客觀上需要拓寬數據來源,完善分析方法,提升分析效果。同時,山東省地稅系統在進行稅源分析、風險管控時,發現企業在股權變動、股票減持等涉稅方面存在較大風險,而稅務部門卻很難掌握這部分數據。如果通過財經網站或炒股軟件分析上市公司公告可以找出一些線索,但費時費力、效率低下,如同大海撈針。
2015年下半年起,山東省地稅局與浪潮進行戰略合作,借助浪潮卓數互聯網數據采集平臺,實現了對省局監管的15戶企業集團及山東省182戶上市公司的股權變動、關聯交易、招投標、稅務繳納等信息的實時、全面、精準采集,進行數據綜合整理加工分析,查找涉稅疑點,對重點企業集團開展有針對性的稅收風險管理工作。
“在最初提供服務的時候,我們還有一些顧慮,一是這些采集到的數據能夠產生多大的價值,二是我們數據的方法是否合法合規。” 浪潮大數據高級咨詢經理郭云輝介紹,“而三年下來,這些顧慮都隨著在成熟的案例中體現出價值而打消了。在我們做的其他項目中,青島地稅利用浪潮大數據系統補征了幾個億的稅款,而山東國稅則通過電商領域的信息監控,全面了解了行業發展的情況,為這個領域的稅負研究和未來的政策性引導都提供了基礎性的價值參考。”
郭云輝介紹,浪潮為工商、統計、海關、公安等行業提供專業的大數據服務,成功助力全國27個省市政府建立了大數據平臺,實現了數據的共享共用。浪潮從互聯網采集的公開數據主要分為3大部分,一是電商交易信息庫,二是全國范圍內幾千萬家企業的股權、財報、經營狀況、產品信息、輿情和專利庫,三是包含餐飲、旅游、礦產、大宗商品制造等在內的行業相關統計分析數據庫。這些在互聯網上公開的信息經過抓取和加工之后,能夠為企業和政府直接使用,為其開展業務提供支持和服務。依托集數據采集、加工、交易和應用為一體的浪潮云海卓數平臺,浪潮將海量、無序的數據歸類、整理,目前已形成覆蓋19行業的40PB互聯網數據儲備。
浪潮大數據系統在山東地稅的應用中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郭云輝介紹,不久前淄博市地稅局在對轄區內企業進行信息采集時,發現一家上市公司公告中的董事會成員發生了變化,而按照稅法規定,股份減持應該在企業注冊地繳納營業稅。于是,淄博市地稅局通過大數據挖掘和分析,開展反避稅調查。
這家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外籍股東在上市過了解禁期后,在二級市場拋售了全部股份并注銷了境內所有分支機構和銀行帳號。該公司在得知這件事情的嚴重性之后,及時和外方進行了多次聯系和溝通。最終外方對中國的法律和稅法也表達了理解和支持,并積極補交了200萬美元稅款。
這只是山東省地稅局“互聯網+涉稅大數據”建設成效的一個縮影。今年3月,山東省地稅局委托浪潮對全省上市公司股東股票減持信息進行了數據采集,共獲取7549條股票變動信息,其中減持信息798條,并將有關數據下發各市局核查。此次專項核查共對涉及股票減持的812戶納稅人進行了數據分析比對,分析發現78戶納稅人存在重大涉稅風險,共核查確認稅款15.68億元。
不同于傳統IT服務按照項目包價的形式,浪潮與山東地稅合作的大數據項目采取按年收取服務費的方式。浪潮每隔一定的時間為山東地稅提供一次數據分析服務,發現企業的違規行為,促進企業誠信經營。
“這個項目每年的服務費用不到100萬元,在浪潮大數據平臺中只是一筆不起眼的收入,但是對我們后續業務的開展,影響和價值是相當大的。”郭云輝說,“雖然我們收益比較少,但是數據是自動化采集重寫流程,我們做的是平臺化運營,隨著用戶數量和規模的不斷提升,大數據產業的規模效應總會體現出來。2016年浪潮也會進一步加大在大數據服務領域的投入,而整體的收入也將比往年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