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
在今天這樣一個智能互聯的時代,在今天這樣一個市場需求強調個性化體驗的時代,如何將傳統行業與互聯網進行融合對接,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是目前企業CEO和CIO們面臨的最大挑戰。
當然,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關鍵在于重構用戶體驗、業務流程、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這些,更多跟后臺和中臺信息系統相關,而前端的電腦,就不重要了嗎?
數字化企業中,電腦Out了嗎?
眾所周知,企業轉型,員工是核心生產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毫無疑問,好的工具能讓員工事半功倍,不僅能幫助企業釋放更多生產力,也能激發員工的創造力。
然而在現實中,本應“及時響應”的電腦,卻因“老齡化”難當重任。電腦越來越慢,讓IT部門和員工失去耐心,進而直接影響企業整體生產力。老舊、落后的辦公設備帶來的不僅僅是維修、維護等顯性成本,還有企業效率降低等大額的隱形成本。各種成本累加,在給生產效率拖后腿的同時,還打擊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根據測算,對一家擁有5000名員工的企業而言,使用老舊PC意味著工資單上超過50名員工整天無所事事。電腦的老齡化意味著人員成本的提升。
此外,老舊電腦的維修成本,甚至工作空間成本等都居高不下,仔細算下來,對于企業來說并不合算。
另外,IDC報告稱,一萬臺傳統臺式機比一萬臺新迷你臺式機多占7708平方英寸的辦公空間,在當今寸土寸金的商業寫字樓里,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成本。
數字化企業中,電腦Out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電腦“煥新”讓企業“員”力爆棚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而員工的智慧是企業轉型升級的原動力。
今天的企業內部,更加重視協同工作、知識共享、創客文化,越來越多的員工對新技術、新設備、新體驗有著更大期待。
另一方面,隨著智能終端的多樣化和計算性能的提升,企業更好更合理地利用智能終端產品,將大幅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事實上,商用智能終端中,PC始終是核心的辦公生產力工具。如何通過電腦最大限度地發揮員工能量、提高員工效率,將影響到每一個部門,最終影響企業整體生產力。
比如說,搭載最新英特爾處理器的強勁新PC,可以幫助大型企業每4年避免支付99萬小時的發呆費給員工。根據IDC的研究,每更換一臺使用了四年的舊PC可以幫助企業挽回42個小時的時間損失。
實際上,工作方式的演變盡在員工指尖。企業對IT有越來越高的要求:更優性能,更高效率,更低的總體擁有成本,更好的可管理性、安全性等。這一切由全新商業PC呈現。
除了節省成本外,全新的第六代智能英特爾酷睿處理器,還可以通過性能提升,提高員工工作效率。據統計,新一代處理器PC的開機時間縮短80%,僅需0.5秒即可完成開機;新商用PC在不降低性能的情況下,可同時輕松運行8個應用;和使用五年的陳舊PC相比,全新六代酷睿商用PC,辦公效率提升2.5倍,續航時間增加3倍,打開文件速度提速6倍,協作共享速度提高38%,3D圖形質量增強30倍以上。
此外,更新電腦設備也能幫助企業實現更低的總體擁有成本。比如新的產品最高將幫助企業削減60%的運營支出及隱性成本。
據悉,英特爾憑借長期的技術、市場經驗,總結出企業PC換新的最佳周期和更換策略《企業高效錦囊新三十六計》,從提高生產效率、增強可管理性、降低整體成本、變革工作模式與市場趨勢四個方面,幫助企業最大程度降低成本、減少安全風險并提高員工效率。
英特爾張怡璠表示,在《三十六計》中,即使面對多元化工作模式,從研發、設計、普通辦公到移動、社交,從輕巧的平板電腦到多功能二合一筆記本和一體機,都有適用于各種業務類型的企業級配置。同時,配備英特爾酷睿博銳處理器的全新PC,具備強大的遠程可管理性,既能讓IT部門從繁忙的維護工作中解脫,又可更為迅速、高效地解決各類IT問題。
在筆者看來,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中,確實值得參考《三十六計》,以商用PC“煥新”為契機,果斷布局最新IT資源,讓“員”力成為原力,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