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建強 孫 利 陳國斌
?
加強注銷稅務登記管理的幾點思考
◎文/劉建強孫利陳國斌
摘要:注銷稅務登記管理是稅務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者結合實際工作,闡述工作中發現對違法者打擊力度不夠、國地稅對注銷稅務登記管理銜接不暢、注銷稅務登記的涉稅核查深度欠缺等問題,并提出了以專業化管理為基礎,以標準化、規范化為模式,以數據比對、評估分析為手段,以資產清算、票據核查、經濟往來結算為重點,組建專業化團隊,逐步探索注銷稅務登記管理的新路徑。
關鍵詞:注銷稅務登記;專業化;稅務管理
孫利(1969—),天津市河北區地方稅務局。郵編:300010
陳國斌(1963—),天津市河北區地方稅務局。郵編:300010
注銷稅務登記作為稅務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稅務機關保證納稅人按規定履行納稅義務,堵塞稅收征管漏洞,防止納稅人偷逃稅款的最后一道關口。
作為地方稅務機關,天津市河北區地稅局積極落實總局提出的專業化、精細化稅收管理的整體要求,立足實際、大膽嘗試,成立專業化團隊,對該項工作實施專項管理,以專業化管理為基礎,以標準化、規范化為模式,以數據比對、評估分析為手段,以資產清算、票據核查、經濟往來結算為重點,逐步探索注銷稅務登記管理的新路徑,針對登記管理中的若干短板持續發力,取得了一定成效,從中也發現了管理中的若干問題。
注銷稅務登記是指納稅人發生解散、破產、撤銷以及其它情形,不能繼續履行納稅義務時,向稅務機關申請辦理終止納稅義務的稅務登記管理制度。長期以來,政策法規不完善、工作流程不規范、調查工作不到位等諸多因素,嚴重影響了注銷稅務登記管理工作質量。統計顯示,河北區地稅局近年來辦理注銷申請的納稅戶年均在600戶左右,但核查有問題率不足3%,清算清稅補繳稅款數額極少。多數納稅人是因長期虧損導致終止經營,但也卻有個別企業在注銷環節仍有一定的經營成果,存在涉稅問題,如不認真進行清稅清算,會造成一定的稅收流失。
清稅核查工作理應交由比較專業的稅務稽查部門負責調查核實,但由于受理申請注銷稅務登記的戶數較多,稅源分散且規模大小不一,稽查程序性、技術性要求較高,若交稽查部門管理,不利于開展工作,也不利于發揮稽查部門重點打擊和震懾違法犯罪的作用。若由納稅人的原屬地管理所來承辦,也存在由于事件偶發、稅源分散問題,管理上很難統一、規范。
為規避稅收風險、強化管理,我們深入實際調研,反復運行嘗試,最終確立采取專業化管理的模式,分別抽調熟悉稽查、管理業務的骨干人員建立團隊,組建一個管理所專職負責辦理注銷稅務登記事項審核,實現了管理模式的突破。
四年來,該專業化管理所認真開展注銷登記的管理工作,辦理注銷稅務登記2000余戶。其中,個體戶900余戶,企業戶1100余戶,清稅清算環節補繳稅款800余萬元,初步形成了閉環式征管模式。
(一)強化制度建設,保障工作順暢開展
由于政策法規對注銷稅務登記管理只有概念描述,操作細節上缺乏明確規定。實行專項化管理后,我們立足現有注銷登記工作的實際狀況,從制度建設開始,明確工作要求標準,規范工作流程,逐步完善管理。
1.明確工作和職責。依據國稅和地稅不同的征管范圍,按照所轄稅種進行清稅清算的職責劃分。合理劃分屬地管理所和專業化管理所職責范圍:屬地管理所主要負責日常征管工作,專業化管理所專門負責注銷稅務登記工作。通過合理劃分職責范圍做到了守土有責、各負其責,注銷登記的主體責任得到充分落實。
2.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第一步,納稅人必須經過屬地管理所審查是否存在欠稅和稽查在查案件后,方可申請啟動注銷稅務登記程序,保證尚未解決的重大涉稅問題不遺漏。第二步,納稅人在涉稅服務大廳遞交申請,同時完成當期稅款申報及清算申報工作。第三步,專業化管理所負責注銷登記的調查核實工作,接受納稅人遞交的申請資料后,生成注銷稅務登記工作任務,責成調查人員可開展調查工作,經調查核實有問題戶進行補稅、處罰處理,調查核實后出具調查報告。第四步,逐級上報審批,審批部門進行審理后,批準納稅人注銷。第五步,專業化管理所對審批通過的納稅戶,核準注銷,打印核準注銷通知書。
3.完善注銷登記審核工作的相關要求。我們先后提出了《納稅人注銷稅務登記應上報的資料》、《清算報告》、《注銷登記工作核查重點》等具體要求,對注銷工作做出細致的規定,進一步明確了對注銷戶的檢查內容、檢查年限、檢查方法等內容。
(二)開展涉稅調查,實現注銷管理工作新突破
1.重點做好清算工作。對企業納稅人按照稅法要求應在注銷稅務登記之前依法做好清算事宜,對清算所得要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由于清算工作一般比較復雜,通常會涉及企業的資產、負債、權益所屬范圍內全部項目的處置收益,稅務機關對企業清算審核需要較高的技術含量。工作中,需要分析企業的資產項目內容,對存貨進行合理估值,必要時深入企業核實存貨真實性,涉及企業在清算環節將存貨分配和贈送的一律視同銷售處理,計算處置收益。對打包債權要申報,并準確計算損益。若資產中含有土地使用權、知識使用權、房產等可增值資產項目的,參照中介機構評估價值確定該項資產市價作為可變現價格。審核企業的負債項目,要求企業對債務清償進行確認,對注銷環節中的債務和解方案,如有處置收益的要計算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企業清算后,分配財產的扣除原始投資后,應按照分紅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盡管注銷戶多數屬于經營不善、連續虧損,但仍有個別企業經營狀況較好,只因涉及資產重組、協商散伙等原因注銷登記,也受理過經清算依法繳納了個人所得稅的企業。
2.深入調查發現涉稅問題。我們堅持各稅通查的原則,重點核查企業注銷前三個納稅年度持續經營階段的納稅情況。審核納稅人資金、貨物、勞務交易、往來款項、存貨、成本、費用等狀況,調取企業的銀行存款對賬單,查實資金流水狀況,判定是否存在漏記收入、借貸行為等涉稅問題的線索。通過對注銷階段納稅人往來款項的核查往往能夠發現涉稅問題。
3.認真開展比對核查。我們以網絡為依托,充分利用征管信息數據開展數據分析,利用管理員平臺信息開展專業化管理。在個體戶注銷時主要參照國稅傳遞的開票、納稅信息,核查其是否正確繳納對應的增值稅附稅和個人所得稅。四年來信息比對有問題戶達100戶個體戶,補稅50余萬元。在企業注銷審核時,通過管理員平臺查詢企業用票、申報情況。在大數據時代,我們還利用國家稅務總局及全國各省局的發票查詢系統,核實發票真偽,規范納稅人的發票使用行為,確定是否存在漏稅問題。
4.突出重點實施分級分類管理。根據納稅人經濟性質分為個體經營和非個體經營兩類,在注銷稅務登記工作中我們也以此分類開展工作。因個體經營納稅人沒有建立賬簿,其核查工作主要是以核查比對國地稅網絡開票信息為主;非個體經營包括各類公司、私營獨資企業等,根據納稅人的經營規模、稅種限定、年納稅情況、發票領用等情況,實行核查任務風險分為A、B、C三級管理,工作中分級處理。對風險級別較低的C級納稅人,實施簡易排除疑點核查管理;對風險級別較高、疑點較多的A、B級納稅人,開展重點核查。所內協查的方式,對無法排除疑點的,必要時提請進行稅務稽查。
(三)加強信息交流,形成閉環征管模式
注銷稅務登記工作雖然是全部征管工作中的一個小環節,通過專業化管理,努力實現“抓住小環節管理,推動大格局完善”的效果,從納稅人辦理稅務登記開始到申請注銷登記形成了整體鏈條,使專業化管理與常規化管理相互促進,征管查協同提高。一方面,將注銷登記環節中發現的典型問題及時反饋給屬地管理所,提醒屬地管理所加強日常征管;另一方面,將專業化管理中發現納稅人存在重大偷漏稅嫌疑,及時移交納稅評估部門跟蹤評估、稽查部門立案檢查,發揮其震懾涉稅違法犯罪的目的。
(一)對違法者打擊力度不夠
注銷稅務登記管理工作起點為納稅人提出申請,也就是申請受理承辦制度。提交申請的納稅人都是我們征管工作中自覺接受管理的“規矩人”;而另些人是規避涉稅風險、逃避稅務檢查的“走逃戶”,不向稅務提出注銷申請卻一走了之;還有一些納稅人在提出注銷申請后,對存在涉稅問題遮遮掩掩,企圖蒙混過關,一經核查發現便不辭而別。他們以非正常注銷等方式沉積下來,逃避日常稅務管理,更無從納入專項管理范圍,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執法不公平問題,出現“老實人”吃虧現象。
(二)國地稅對注銷稅務登記管理銜接不暢
盡管總局對國地稅務機關辦理注銷登記工作如何配合做出明確規定,但實際上一項工作多頭辦理,沒有切實可操作的聯系制度,缺乏信息交換。雖然兩個機關分管稅種范圍不同,但整體稅制設計的各稅種之間又相互聯系互為依據。如地稅部門征收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費是依據國稅部門實際征收增值稅為依據,但注銷環節地稅部門難以獲得國稅機關注銷環節征收增值稅的信息;又如地稅部門對投資者最終分紅要依據清算報告有關事項進一步征收個人所得稅,由于所得稅由國稅部門管理時,存在職責交叉問題,地稅部門難以在國稅部門清稅后,準確核算投資者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三)注銷稅務登記的涉稅核查深度欠缺
造成注銷稅務登記的涉稅核查深度欠缺因素很多。從稅務機關管理方面上看,限于辦理注銷登記的時限較緊,辦理注銷登記納稅人數量較大,調查手段有限,難以在短期內發現注銷戶長期經營階段存在的涉稅違法問題。從納稅人方面上,由于廣大中小型企業及個體戶較多,又普遍對清算工作認識不夠,阻礙了稅務機關的核查深度。
(四)缺乏有效信息支撐
注銷清算難以掌握納稅人銀行、對外投資、房產土地等有效信息,造成稅務部門對清算所得很難確認,影響了注銷工作清稅清算的準確性。
(五)注銷后管理為空白
企業雖然辦理了相關注銷登記手續,退出了稅務管理環節,但后續仍有可能發生債務清償、資產處置等行為,會對自身及相關企業稅收的行為產生新的影響。此外,法律規定了企業賬簿的保管年限,企業辦理注銷后此項內容基本為失控狀態,一旦發現以前年度涉稅風險需要追查,將無法實現。
(一)形成內外合力強化注銷登記監管
稅務機關要不斷提高責任意識,注銷清稅清算工作責任重大,建議將稅務機關辦理注銷登記工作納入終身責任追究制范疇。加強對清稅清算工作人員的業務技能培訓,熟悉稅收政策規定,把好最后一道關口。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入第三方參與企業清算,提高清稅清算工作準確性。加大信息支撐力度,建立與銀行、國土等部門的信息共享制度,摸清納稅人資產底數。開發有針對性的查詢模板,使需核實的相關信息一目了然,便于開展注銷登記管理。
(二)實施注銷登記臺賬管理
將注銷登記情況納入征信系統,建立全國聯網的注銷企業臺賬。今后推行“一證一號”后,將該臺賬納入整體信息系統中,實現納稅人注銷信息可查詢,直觀辨別納稅人正常注銷和非正常注銷兩種狀態,讓違法者無處遁形。
(三)通過立法規范注銷行為
立法中要明確規定納稅人辦理注銷登記以及注銷后應履行的義務和責任,杜絕走逃蔓延行為,對不按規定辦理注銷登記的走逃戶要終身追責。此外,對注銷后的納稅人也要做到在一定年限內稅務機關可控制,當注銷后的納稅人發生債務清償、資產處置等涉稅行為,必須到稅務機關進行備案和納稅申報。
(四)建立國地稅注銷登記合作機制
梳理順暢工作流程,實現國稅、地稅之間信息資源共享,探索合辦、通辦模式,不斷加強工作協調配合。
責任編輯:汪海洪馮時
作者簡介:劉建強(1961—),天津市河北區地方稅務局。郵編:300010
中圖分類號:F81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255-(2016)01-00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