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珂 編輯/張美思
商品貨幣走勢面臨挑戰
文/盧珂 編輯/張美思
從美元指數走勢、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和全球政治風險等方面來看,商品貨幣的短期走勢仍面臨諸多挑戰。
近期,在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走強和美元指數疲弱等因素的助推下,澳元、紐元、加元等商品貨幣呈上行態勢,在平淡的匯市中表現較為突出。那么,未來商品貨幣能否延續當前的上佳表現呢?筆者認為,綜合考量經濟基本面、貨幣政策和其他幾方面因素的影響,商品貨幣并不具有持續上漲的動力,未來走勢仍面臨諸多考驗。
首先來考察三大商品貨幣國的基本面情況。
經濟增長方面,在三大主要商品出口國中,澳大利亞已進行多年的經濟轉型,正在經歷從礦業投資向非礦業投資的轉變,目前來看已取得部分成效。自去年下半年開始,澳大利亞經濟出現改善,其經濟增速表現尚可。2016年第一季度,澳大利亞GDP環比增長1.1%,好于預期的0.8%;同比增長3.1%,好于預期的2.8%。但與此同時,澳大利亞的通脹前景則日益令人擔憂。澳大利亞第一季度CPI環比下跌0.2%,低于預期的上升0.2%;同比上升1.3%,不及預期的1.7%。這從側面反映出其下游需求有所下滑。澳洲聯儲在5月的聲明中稱,預期通脹在更長期內維持在更低水平,并下調了2016年潛在通脹和核心通脹預期至1%—2%(此前預測值為2%—3%)。
今年第一季度,加拿大GDP年率增長2.4%,升幅不及預期的2.8%;第一季度GDP季率上升0.6%,升幅好于前值的0.2%,而去年第四季度增速則由0.8%下修為0.5%。加拿大經濟增速的反彈主要得益于出口增長的強勁帶動以及年初以來油價的大幅反彈(原油價格已從2月以來的低點反彈至現在的近50美元/桶)。然而,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火災對國內經濟的影響較大。根據加拿大央行預估,野火肆虐將造成第二季度經濟增長減少1.25個百分點,使第二季度經濟陷入萎縮。加拿大就業數據近期出現改善。根據加拿大統計局最近公布的數據,其國內5月新增就業崗位1.38萬個,高于市場普遍預估的增加3800個;失業率也降至10個月低點。但這更多還是因為求職人數的減少。
新西蘭方面,隨著奶制品價格企穩和市場情緒有所改善,近期經濟形勢有所好轉。不過,新西蘭目前國內房價高企及通脹低迷(當前,通脹預期已降至1990年代以來的低位)的問題,仍然較為突出。
經濟增長前景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政策傾向。當前,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央行降息的壓力都較大。雖然二者近期仍維持貨幣政策不變,但未來有可能繼續放寬貨幣政策。澳聯儲在5月意外宣布降低利率之后,6月宣布維持貨幣政策不變。雖然一季度澳大利亞的經濟增長表現尚可,以及5月剛剛調降利息的效果也有待觀察,使得澳聯儲維持貨幣政策立場不變也在情理之中,但面對低迷的通脹前景,澳聯儲仍有進一步降息的政策可能。澳聯儲在5月的聲明中稱,鑒于全球經濟增長低于平均水平,預計通脹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將維持在相當低的水平。這也為未來進一步調降基準利率埋下了伏筆。澳聯儲同時稱,如果澳元升值,可能令經濟調整變得復雜,金融市場的注意力現轉向一些特定的事件型風險。新西蘭方面,市場普遍認為,其國內經濟企穩和出口改善的狀況尚未達到穩健,新西蘭聯儲仍有50%的可能性在8月降息。加拿大經濟受森林火災影響的程度目前尚難做出評估,如果經濟受到的沖擊較大,也不排除其央行采取放寬貨幣政策的可能。
綜合而言,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三國的基本面形勢總體穩定,但也各自面臨諸多國內問題,使得增長前景并不十分明朗,貨幣政策均有繼續寬松的可能。這對于商品貨幣的繼續上行,會形成嚴重的阻力。因此,從經濟基本面的角度考慮,商品貨幣并不具備持續大幅上漲的動能。
除上述自身基本面的情況決定了商品貨幣缺乏強勁上漲的基礎,諸多外部因素也使商品貨幣走勢充滿變數。筆者認為,以下幾方面的因素尤其值得關注。
第一,美元指數走勢對商品貨幣的影響??梢哉f,近期商品貨幣大漲與自身基本面的聯系并不緊密,更大程度上還是受到美元指數疲弱的影響。近期出爐的美國經濟數據,使得5月以來不斷高漲的市場加息預期有所降溫,美元指數走勢疲弱,帶動了眾多非美貨幣的上漲。美國5月非農就業報告顯示,私營部門就業在5月僅增3.8萬人,大幅低于普遍預期的16萬人,而根據美國勞動部發布的數據,4月美國職位空缺意外增至578.8萬,追平去年7月創出的歷史最高紀錄,且略微高于預期的570萬,職位空缺率達到3.9%。而3月份數據也從初報的575.7萬人下修至567萬人,令4月份環比增幅達到2.1%。勞工部數據還顯示,4月美國新增雇傭人數小幅下滑,至509萬;而前一個月則為529萬。就業數據的意外惡化,使得市場對美國經濟和美聯儲的政策前景產生質疑,6月美聯儲加息的預期隨之轉淡。從當前利率期貨市場顯示的情況來看,美聯儲6月加息概率不足4%,而7月份加息概率也僅有32%。這在短期內對商品貨幣來說,是個重大的利好。如果美聯儲加息進程一再延阻,美元指數將有可能持續走弱,就有可能助推商品貨幣繼續上行。
不過,美元指數的未來走勢仍充滿變數。首先,美國短期的就業數據惡化尚不能確定是否是經濟形勢惡化的結果,且與其他部分就業方面的數據相矛盾。例如,當前美國符合條件領取失業救濟金的人數比例今年6月初降至歷史低點,就業機會也創歷史新高,薪資也在以多年來最快的速度上漲。工資上漲及勞動力供應緊縮,將有可能導致就業放緩。其次,從更廣泛的美國經濟數據,如制造業PMI、工廠訂單、零售業等方面的改善勢頭來看,美國經濟仍處在溫和擴張的態勢,并不值得過分擔憂。畢竟在全球范圍內,與歐、日等發達經濟體相比,美國的增長前景仍相對更加穩健。美聯儲在年內仍有可能再次加息,并且時間很可能并不遙遠。如果短期內美國就業數據改善的幅度足夠大,美聯儲在7月加息的預期仍有可能升溫。屆時美元指數重新上行,非美貨幣受到打壓的情況很有可能再次出現。
第二,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對商品貨幣走勢的影響。近幾個月來,大宗商品的價格回暖對商品貨幣的價格上漲起到了推升作用。對此,有觀點甚至認為,從包含22種期貨合約的彭博大宗商品指數漲逾20%這一技術指標來看,大宗商品已經進入了“牛市”。這無疑將對商品貨幣起到極大的推升作用。不過,筆者認為,這種觀點過于樂觀。當前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態勢短期內不會改變,新興市場國家的需求逐漸放緩,這對大宗商品,尤其是工業品的需求來說,將是持續的壓力。
特別對于商品貨幣來說,影響較為重要的原油,目前的供求狀況仍未出現顯著改善,價格持續上漲的動力不足。短期內,原油的基本面情況也有可能再度出現惡化。當前,供應層面,雖然石油輸出國組織總產量出現下降,但之前一些中斷產量的國家如伊朗等正在恢復供應。與此同時,北美的頁巖油產出也有回升的跡象。美國鉆井數在5月降至近7年來低點后,當前又有所回彈,貝克休斯原油鉆井總數增加了12口至328口,是自去年8月以來首次兩周連增,加上加拿大的鉆井數也在增加,原油供應過剩的擔憂正在再次涌現。需求層面,重要的石油消費國中國的企業即將進入季節維護期,同時國內原油企業也因原油近期價格上漲而增加了產量,這或導致其對國際原油的需求有所下降。因此整體上看,短期內原油價格仍有下降的可能。這將對商品貨幣產生沖擊。
第三,全球其他風險因素的影響。近期,全球范圍內,政治風險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正在加大,市場情緒在短期內的變化會對商品貨幣走勢產生重大影響。其一,美國大選的結果很有可能對美國經濟政策產生影響,其出口、貿易方面的政策變動都會對全球經濟產生重要影響。其二,英國脫歐公投將在6月23日舉行,這一事件對近期的國際金融市場將產生較大沖擊。從目前的民調結果來看,支持脫歐與反對脫歐的比例不相上下,顯示脫歐公投已難以用英國在“擺姿態”來解釋了。一旦公投結果使英國脫歐成真,市場的風險偏好必將遭到重大打壓,資金將會轉向避險資產,商品貨幣走勢將受到拖累。其三,此前澳洲總理特恩布爾宣布啟動雙解散選舉機制,并將于7月2日提前進行聯邦議會選舉。澳大利亞國內政治前景的不明朗,也令澳元走勢蒙上陰影。
市場發展是動態的過程。短期看,商品貨幣內外部的整體形勢并不甚明朗。從自身基本面來看,商品貨幣并不具備大幅上漲的基礎;而從美元指數走勢、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和全球政治風險等方面來看,商品貨幣的短期走勢也面臨諸多挑戰。如果美元指數持續疲弱,商品貨幣很有可能獲得繼續上漲的動力;但如果其他方面的外部風險過大,商品貨幣國家央行也有可能采取行動應對風險。屆時,商品貨幣走勢也有可能產生重大變化。投資者應密切關注商品貨幣當前面臨的諸多變化,謹慎做出投資決策。
作者系資深貨幣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