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國
?
做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職業指導
◎于建國
現階段,在高校的拓展過程中造成了高校畢業生數量急劇增多。但是在時代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多數高校學生面臨著畢業就業的工作壓力問題。因此高校要通過有效的策略與方法提高對離校未就業學生的重視,根據其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策略。本文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職業指導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可以有效的完善相關工作。
在社會就業形勢不斷拓展的今天,出現了眾多大學生就業難點問題,作為高校首先要提高對此項工作的重視,有針對性的開展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有效的緩解社會壓力,使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成為新常態。因此,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要對于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梳理、發現,通過資源整合,及時將高校畢業生問題進行解決。
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離校未就業的畢業生面臨著巨大的工作壓力;這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問題,此種問題的存在不利于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建設,因此要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分析了解:
高校對于畢業生的相關信息沒有全面統計。信息統計可以對高校未就業畢業生狀況進行全面掌控,可以保障高校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但是在實際的過程中,大部分畢業生的信息統計還是在校期間的相關統計,在學生離校之后,沒有及時進行信息的更新。這就導致了人社部門以及人力資源工作人員無法與學生進行有效聯系,不利于人力資源工作人員開展相關工作。
相關政策落實問題。雖然,我國針對大學畢業生出臺了很多的就業創業政策,但是在實踐過程中還是頻頻出現政策落實未到位情況,在校大學生不了解當前的就業創業政策,同時對于高校政策宣傳不到,無法使畢業生理清未來的就業方向,造成了不能有效的緩解自身的就業壓力。
針對現階段,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存在的問題,要通過有效的策略與方法提高工作的整體質量,因此要從以下幾點開展相關工作:
開展實名登記。高校應配合人社部門對離校未就業的畢業生進行實名登記,由高校就業指導部門在畢業生離校前將準確信息移交人社部門,實現畢業生離校與市場的無縫對擊,并建立聯席跟蹤制度;同時,人社部門要將其納入到失業登記中,要提高對農村與城鎮畢業生的重視,將登記的相關信息返回到戶籍所在地,經由人力資源機構對其進行實名登記,以便日后跟蹤了解;對學生的就業發展以及個人情況進行全面了解,根據不同的狀況對提供有針對的社會服務指導,提高學生的就業率。與此同時要及時更新相關信息,與學生保持聯系,提高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的整體內容與質量。對于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檔案問題,可以通過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進行免費的托管,將相關流程簡易化,在根本上增強工作的整體質量與效率,根據實際的發展狀況,推薦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到小微企業進行實習;同時要提供一定的勞動保障。
加強職業指導工作。要對登記的相關學生進行系統的職業指導培訓,可以通過對高校組織相關政策宣傳會,使學生了解現今就業形勢,提高對市場經濟的認識,鼓勵學生參與各種招聘會議,增強學生對人才市場的了解,提高學生的主觀積極性。同時要加強對學生的就業管理與職業道德的培養,對其就業形勢進行全面分析,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崗位的應聘。在就業指導過程中,可以通過模擬面試的方式緩解學生的自身壓力,使學生了解自身優缺點,在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社會競爭能力。
綜合市場狀況,提供相關就業信息。要提高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管理工作的重視,通過對本土的優勢產業、新型產業以及服務產業相關崗位信息,根據學生所學專業、性格等方面有針對的提供崗位信息,定期組織開展高校招聘活動,向大學生群體提供優質的崗位信息,提高其就業率。
增強創業意識的重視。大部分未就業的畢業生都會有自己的想法與觀點,希望通過自身的能力進行創業。因此,人社部門要攜同高校通過鼓勵政策的方式,積極有效的推動大學生的創業事業,為其提供相應的政策咨詢、創業課程培訓、融資服務以及扶持政策等,全面的推動大學生創業發展,提高對大學生的創業支持。
加強重點扶持工作。對于因為殘疾以及因為自然災害等原因導致就業困難的大學生,要將其作為重點扶持對象,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對其進行就業指導、心理疏導等,通過相關福利崗位的推薦以及企業崗位的人才推薦等方式,解決其問題;對于殘疾大學生可以與殘聯共同開展工作,提高殘疾大學生的就業率。
開展相關崗位實習,人社部門以及人力資源工作人員要與企業進行合作構建實習基地,通過大學生的實習工作,提高其就業率;可以通過企業提供一定的實習基地,使學生全面了解自身問題與優點,綜合崗位需求進行及時調節,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
組織定期職業培訓。針對需要專業性較強的崗位,要綜合學生的專業技能以及實際需求,對學習進行專業指導,達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的根本目標。在進行職業培訓的過程中,可以迎合當地的企業經濟發展,有針對性的開展,將實際發展與學生需求有效的融合起來。
增強對離校未就業大學生的勞動權益保護。人力資源市場有著較高的流動性,其工作的復雜性也相對較高,因此要通過恰當的監督,提高對其管理;對于人才招聘過程中存在的欺詐行為要進行嚴格處理,對于存在的性別、年齡以及學歷歧視要進行及時糾正,保障未就業大學生的自身勞動權益。同時要提高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規劃計劃,要有針對的解決高校畢業生存在的人才服務問題,并對有就業意愿、創業意向的高校畢業生進行及時聯系與追蹤。
綜上,大學生是社會建設的主要資源,因此,高校以及人社部門要通過努力提高對大學生指導工作的重視,通過社會資源的整合,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全面充分的發揮大學生的自身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同時,要對現階段大學生存在的就業問題進行及時梳理,對于離校未就業的學生存在的問題要進行及時有效的解決。要通過有效的措施與方法提高對其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視,這樣有利于我國社會經濟的建設與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穩定奠定夯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寶應縣勞動就業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