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漣
環保型產業的研究與發展方向
◎劉漣
環保產業被稱為“第五產業”,它可以跨越產業、領域、地域,傳播迅速,使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都能夠得到改善是一個跨產業、跨領域、跨地域的新型產業,并且和其他經濟業產業交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可持續發展方向。由于很多環境問題和跨國公司的污染爭議使得環保型企業日趨重要。
根據《2015年世界重點工業發展狀態》的數據可知,美國的環保型產業的市場規模從1997年的1777億美元發展到2014年的3139億美元,成長較迅速。特別是近年來溫室效應、臭氧問題還有國際組織對美國的環境污染提出批評后,美國政府在環保型產業的投入比以往增多了。美國的環保型企業主要集中在廢水處理、固體廢棄物處理、大氣處理這三個方面。廢水處理市場包括曝氣設備,消毒設備、澄清市場、蓋良星廢水處理什等市場。近年來的收入增長率維持在6%的水平,企業多層次分布,競爭激烈。大氣污染控制著方面,美國采取了現代電子技術、脫硫脫氮技術、除塵技術等,旋風除塵器有斜底板、扭地板等,具有使用壽命長、維護費用少的特點。美國GE energy公司把他先進的技術投向海外市場,不斷擴大交易規模,利潤可觀。固體廢棄物處理包括對生活垃圾、有害廢棄物的處理。采取的方式有熱處埋、深井注射、燃料混合、能源再利用等方式,近十年的廢棄物增長量呈-3%的變化,說明環境得到了部分改善,從業人員中以私營企業為主,公共部門和事業單位為輔,近十年來,美國在這方面的從業人員近43萬,解決了相當一部分美國人的就業問題。
德國環保產業呈高速良性發展的趨勢,特別是在德國環境布置西格馬提出生態工業政策之后,該政策使得德國的傳統優勢企業得到創新發展,同時推動了新興環保產業的成長壯大。該政策的出發點是三大環境文件,包括全球氣候變暖,全球生態環境破壞和能源短缺的問題,并且對未來的發展制定出一系列綜合措施。注重生態環境健康發展和未來工業產業進步是該政策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使保護生態環境和追求貿易的利潤得到可持續性發展。
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環境問題一直被政府和企業、居民重視,近40年來,日本被稱為“領先世界的環保先進國”。它制定了很多環境保護的法律和公害防治法管制法。由于其是小島小國,資源缺乏,每年都是從其他國家大量進口原料或者直接在發展中國家投資設廠,把高污染高耗能的企業設在亞非拉等地區。當然,日本企業自身也研發了許多節能環保的產品,如低碳環保型暖手寶、斷橋鋁合金LD50門窗、環保型聚烯烴發泡體“TORAYPEF”產品、朝日環保型化學地板用水性樹脂蠟、塑料地板蠟、上光防滑蠟等等。還有專門的專利法來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研發產品,并對部分環保型企業給予稅收優惠和財政撥款。
自入世以來,中國對外投資和國際合作不斷擴大,城市化進程和工業化雖然取得了飛躍式發展,環境污染卻日益嚴重。在“十一五”期間,我國政府加大了對環保基礎設施的撥款力度,做出一系列規劃調整來擴大環保產業的規模和領域,調整環保產業中的部分結構,使得產業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在可持續發展的局勢下,從2007年開始,國家財政預算正式把環保支出納入,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發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由此中國環保行業繼續高速增長,切增長速度一直呈現提高的狀態。
雖然中國環保產業正在快速發展,相比于美國。日本及歐盟的一些國家,我國的環保企業總體規模很小,其邊界和內涵都需要得到進一步的延伸和豐富。近年來,中國環保業對GDP的貢獻率越來越大,逐漸成為改善經濟運行質量、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經濟技術檔次的產業。環保產業需要擴展的方向應主要集中在環境服務、潔凈產品、潔凈技術等方面,中國環保產業的概念也將演變為:“環境產業”或“綠色產業”。
我國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特點具有明顯的先天脆弱性,水田、高原、平原一旦被開發,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我國是眾所周知的認可大國,人均資源排名每年都是倒數的情況。工業污染物如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等的排放量都處于增長的狀態,尤其是過去的幾十年,部分企業單純追求GDP而忽視環境效益,所以我國的工業發展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工業化企業可以向環保型產業發展。這幾年我國制定了廢水排放標準,有的大型企業就把污水處理廠建到了自己本部長的里面或者附近,這是我國環保型產業可以借鑒的方向,和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進行合作,降低其排放費用,同時增加自身的規模效應。
中國核電建設正在加速中。截止到2015年,中國共有8臺核電機組獲得建設運營批。中國投入運行的核電機組共30臺,在建的為24臺。并且有6臺核電機組投入商業運行,將會對電力、水利的建設提供很大的幫助,核能在我國不僅是能源,更代表著我國的綜合國力。但是核電的發展技術有些屬于仿照他國,缺乏那種高端人才,并且核電站是需要非常謹慎的項目,一旦有疏忽,后果不堪設想。所以我國需要培養技術人員,提供工人的謹慎意識,和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開展戰略合作,擴大核電站的效益。
堅持城鄉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戰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城市地區、農村地區、西部地區、中部地區雖然都得到了發展,但是與城市相比,農村發展相對落后,很多重化企業為了減少稅收,減少土地使用成本,減少人力成本,利用農村的廉價勞動力生產高污染產品。這對農村是一種極大的傷害。我國的環保局基于這種情況要加大排查進度,增大懲罰力度。與東部地區相比,中西部地區比較落后,而且中西部的環境更惡劣,如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等等地區的人煙稀少,但是土地資源豐富,我國應想方設法利用這些土地資源的價值,讓環保型產業發揮他們的作用。此外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發展質量,需要堅持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擴大內需。擴大對環保型產業的需求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是至關重要的,而我國的教育卻很少涉及如何發展,要擴大公民的環保意識,增加危機感,使環保成為每個人生活的必需品。
綜上所述,國內外的環保型產業發展都各有其特點,而我國在這方面的發展還有很大欠缺,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應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環保型產業將會成為拉動我國就業和GDP的一輛馬車。
(作者單位:江西財經大學)